幻灯二

谭炫霖(我的成长故事开头我的初心 我的成长|谭廉建:一个真实的故事,与共和国风雨同舟的淬炼人生)

原创 丽法宣 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第303期▼

编者按

2019年以来,市中院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在全院各党支部开展“我的初心 我的成长”宣讲活动,每位党员围绕“初心”,与个人成长经历相结合,向所在支部的全体党员分享所见、所闻、所想。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有94名党员开展了宣讲,均形成宣讲实录。

我的初心 我的成长

2020年9月1日,市中院第一党支部在三楼会议室开展“我的初心 我的成长”宣讲活动,并邀请了离退休党员代表参加。

本期主讲人

丽水中院离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党员谭廉建

一起来看他的初心~

初心萌芽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个离休的南下老干部,一个新四军老战士。他对浴血打下的新中国尤其珍惜和热爱,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热爱党、热爱国家,让我们长大后勤奋工作报效祖国。

我们这代人的人生确实丰富,有甘有苦,有饱有饥,有冷有暖。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赞颂党和祖国的诗歌——长城、长江、黄河等,把爱党爱国的思想深深根植在童年的脑海;

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杰等英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英雄情结;

雷锋的故事伴随着我们童年的每一天,助人为乐如同家常便饭,无需政策和法律来调节助人为乐这类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四大发明、爱迪生、牛顿的故事激励我们从小立志要当一个科学家;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培养了我们遇事要勤思考、找到正确的方法思维;

我们经常参加学工学农的劳动课,勤奋节约等美德根植在幼小的心里,这样的氛围伴随着我的童年。

虽然,期间我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中苏交恶、林彪叛逃、“四人帮”猖獗、十年“文革”,国家经济几近崩溃。但我们党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带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创造出今天民富国强的大好局面。

我们深知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最初心中萌动的稚嫩新芽,将会在日后的雨露浇灌下破土而出,缓缓成长。

踌躇满志的知青路

我在初中毕业前夕加入了共青团,从此立志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那时的我热诚又单纯,头脑里除了热爱党、热爱祖国、努力学习、多做好事,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我在初中、高中阶段都担任学习宣传委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几乎每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五好学生”。

我踌躇满志,1974年高中毕业,“文革”尚未结束,横亘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上山下乡当知青。我和班里的18名共青团员向县里写了一封《响应党的号召,扎根农村闹革命》的决心书,县里广播将我们的决心书连播了三天,县委很快批准了我们的请求,大家都披红挂彩,在一片欢送的锣鼓声中去偏远的乡村当了一名知青。

1976年县首届知情代表会合影

从此,17岁的我就背上行囊,远离温馨的家庭,迈入了社会这所大学。

农村的工作生活毋庸赘述,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候的农村是集体生活,既热烈又单调,既劳累又充实,每年的出工都在330天以上,我年年被评为“优秀社员”,两次被评为“优秀知青”,戴着大红花参加了县里召开的“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受到了表彰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当年田头劳动的情景

那时,出工一天的工资只有0.16元,一年330多天的劳作,分红60元钱。这已经是一笔不菲的薪酬了,除了满足,别无其他。

那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争取年满18周岁加入共产党。当然,入党并没有那么容易。在农村的三年半知青生涯,未能实现自己的入党目标。

“文革”结束后的次年,国家形势和政策允许我们回城,高考也在这年恢复。沉积了10年的全国考生蜂拥而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录取率最低的一届。据后来的资料显示,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为4.8%,丽水地区只有177人,仅3.3%。三年多的学业荒废,令我连续两年高考失利,无缘进入全日制高等学府体验大学校园生活,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有人把知青一代称之为共和国脊梁,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吃苦耐劳的一代。我不敢把这样的桂冠戴上自己的头顶,但我认可,我们这一代是历经磨难、信仰坚定、敢于担当的一代。

好男儿志在四方

父亲在我参加工作前夕的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足足影响了我的一生。

回城后的第一家单位,远离家乡,是一家市属的冶金企业。同一天进厂的有来自全市各县共80多人。

因为组织培养,很快我担任了团委委员和团支部书记,两年后,我如愿以偿加入了共产党,这一年我22岁。入党至今,我从未后悔我的选择,共产主义是我的信仰。

党费本

这不是说教,而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一直向往共产主义制度这一美好的制度。有了这个崇高的信仰,我觉得很充实,尽管社会上有一些不公平的阴暗面,党内也有一些贪腐等不尽人意的现象,但始终动摇不了我的信仰。

在基层搞团建工作,除了满腔热情,我既陌生又没经验。二十出头,胆子小,第一次在五十多名团员大会上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开口,是党委的领导陪着我上场,在鼓励我的同时,言传身教指导我开展工作,才使我得以一步步成长起来。

经过三年多的锻炼,我调到了另一个县的重点企业代理团总支书记。很快,26岁的我就被组织任命为一家造纸厂副厂长。这是当时两个县合起来最大的一家国营企业,每年上缴的税利占到两县全部国营企业税利总和的50%,在当地举足轻重。

尽管80年代初期还处在计划经济的“大锅饭”时代,但我踌躇满志,一边学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一边实践尝试,在确保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减少原料库存浪费、减少贷款负担、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收到了明显效果。组织和企业职工都非常满意。

不久,国家实施干部“四化”计划,我深感自己的知识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毅然报考了脱产两年制的党校干部中专班,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入学,又以当时两个县第一的总成绩毕业,随即被分配到县委组织部从事秘书工作,跟随当时的组织部长,学到了很多东西。

丰富经历,深入调研

很快,我被提任为县总工会副主席并主持工会工作。刚满30岁的我,意气风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我办公室墙上总是挂着详细的年度工作活动计划,一目了然。我一边抓基础建设,一边布置开展各类职工活动,把全县的职工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省总工会和省体委的先进表彰。

1989年在景宁总工会工作期间

我好动活跃,爱好比较广,喜欢画画写写。丽水全市开展的第一届书法大赛我获了奖,全县首次书法大赛我摘了冠,县里成立书法家协会,我被选为首任会长。期间,县里还让我兼任文联副主席、集邮协会副会长,在成为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同时,我担任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县政协也聘我为县政协委员、法工委副主任。

我喜欢投稿,业余稿件不断被丽水日报采用,有的稿件还被评为优秀稿件获得嘉奖令,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组工信息积极分子,彼时我已经不在组织系统,全市获此表彰的系统外人员仅两人。这一段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工作学习生活内容,获益匪浅。

九十年代初期,我被县委派往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担任了乡党委书记。从县机关到农村基层,这对自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1990年任乡党委书记期间

有同志说我傻,到那么个偏僻地方去当书记,我默然一笑,我知道县委安排的意图。到农村后,我牢记使命,坚决贯彻县委的统一部署,团结班子,心系群众。

那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我到任后的第一年,第一次实现了这个乡计划生育率100%的目标;

利用我在机关工作的条件,争取资金物质帮助,为当地群众修桥铺路,改变面貌;

与此同时,我积极运用在机关工作的条件,争取资金物质帮助,为当地群众修桥铺路,改变落后面貌。我曾赶赴宁波等发达地区寻求支援,牵线搭桥组织当地群众开展生产加工、增加收益。

我从来不在书记办公室里办公,我的办公桌上常年都是厚厚的一层灰,除了会议和出差,我每天背着挎包,走遍了10个行政村的家家户户,基本上的农民问题,都在田间地头村里解决。两年的书记生涯,使我对中国农村、农民的境况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知。

与政法工作结缘

卸任乡党委书记后,我没有回到县里,而是直接被市委组织部选调进入市委办公室(当时叫地委办),从偏远山乡到市机关,工作内容、生活环境反差极大,但我很快适应了市委办公室的秘书工作。

半年多后,我接任了市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同时任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从此,我正式迈入了政法工作的行列。

新的工作需要新的专业,我咬紧牙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花了几年的时间自学自考,硬是啃下了公安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调入中院后,我虽然从事的是办公室主任的行政工作,但我不敢懈怠,依然在工作之余拿到了在职电大法学的本科文凭。

2000年在丽水中院

一路近乎十年的在职学习,难度和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虽没有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情趣,但在职的法学教育也是相当系统和全面的,作为法律人,我庆幸自己努力了,没有落下,多少也弥补了校园梦的缺憾。

政法委的工作很具有挑战性,负有领导和协调司法机关、协调指导案件处理的职责,既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指挥,又要在服从大局、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办案上找到平衡点,不可越俎代庖。

当时碰到的大案要案和突发事件不少,处理过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有协商处置突发重大交通事故涉及两个地市责任分担及后事处理的棘手事件;有组织指挥协调公检法力量扫除乡村地霸的大型抓捕行动;有协调处置惊悚一方百姓的人质劫持事件、爆炸事件等,我都直接参与其中,回想起来还是挺有自豪感的。

1992年英川区、乡党委书记留影莲城 第二排右一为谭廉建

在全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每一项任务都直接事关社会稳定和百姓日常生活,有最初打击“法轮功”的战役,那时候没有“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是由政法委组织进行的;有最初的平安社区建设,当时没有正规的物业,没有一个小区是封闭式管理的,我们就搞试点,硬是把治安联防、群防群治的局面一步步打开了。

在中院办公室的七年

当时中院的办公室,也是个大办公室的格局,我兼任研究室主任。当时,我在两级法院的行文规范上下了功夫,同时,由于法院行文并非纯行政性的,涉及很多法律专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会不厌其烦地向其他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法官和年轻人讨教,收获颇丰。

在中院办公室的七年时间,我感谢当年办公室一帮年轻人的支持和勤奋努力,改变了在全省法院相对落后的局面,尤其是法院的信息、宣传工作很快名列全省先进行列。

我们配合形势在当地电视台开设了法制专栏,播出了100多期的法制电视片。曾经报送央视2台播出的案例教育片一年就达十几篇,占了全省11个法院上报采用播出总数的一半。

我们的努力和精神,也感动了央视记者,他们说,每次到丽水就像回家一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办公室信息宣传的两名秘书人员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办公室记集体三等功,这在以审判业务为主的单位来说,综合部门和人员的立功实属不易。

2000年恰逢撤地设市,很多工作都是前所未有的,办公室的压力可想而知,首先就是法院工作报告的起草撰写,包括关于起草报告的说明,大家从未遇到过,我们也不可能把以往的工作总结简单转化成报告。我通过向兄弟中院及有经验的前辈求教,顺利完成了中院第一份工作报告和说明。最后,院里决定让我去向人大作起草说明,站到台上的时候,看到台下书记、市长等一干领导和第一届人大代表,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好在我顺利完成了任务,为法院日后在两会工作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与张福新院长在换牌仪式前合影

办公室、研究室的工作并不单纯平淡,它像司令部、参谋部、宣传部,在传达院领导的指令、协助决策、协调内外上下左右、落实督促任务完成等方面,都起着中枢神经般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对办公室人员的要求严格,几乎每周都会集中开会,每人梳理上周工作并提出本周安排。

文字工作严格把关,档案建设从简陋到规范化,统计工作做到按时无差错,信息宣传工作朝着争先创优的目标,计算机工作除了内部管理工作外,还要完成全院干警的计算机启蒙教育和技能提升,文印工作则大胆实施新规则,解决了行政文书和裁判文书印制的矛盾冲突。

在两级法院的基础建设上,我跟随省、市法院领导几乎走遍了九个县市区,见证了基层法院基础设施的大变样。

工作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实例非常多。比如,我市一家大型企业发生的涉及9亿资金的民商事案件,情况紧急,院领导当机立断,当天立案,连夜组织数十人赴外省处置,指挥部就设在办公室,对各方的协调、材料的汇总、指令的下达都是一个口子,办公室顺利完成了任务,这对非业务部门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当时的法院,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转型的年代,认识不一。曾发生过两起治枪涉爆案件,基层法院均判有罪,中院改判无罪,借此案例,办公室按照院领导部署,在本级和基层法院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大讨论,理清了办案思路,开阔了审判视野。另一起改判无罪的案件,市人大行使监督权对中院进行质询。院长带我去人大接受质询,阐述了法院坚持“罪与非罪”“杀与不杀”原则立场,赢得了市人大的认可和支持。

2008年在中院研究室工作期间

此外,我主编完成了《丽水审判》的创刊,组织带领两级法院干警大兴调研、开展学术研究、选编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永葆初心,常怀公正

此后,市委派我担任了农村指导员,分别兼任了两个乡镇的党委副书记,继续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的乡镇、村干部与我结下了深情厚谊,受惠的村民、村干部说非常感谢我,我说:“不用感谢我,一要感谢党中央,二要感谢市委和中院。”

这不是空话,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扶持资金来自中央财政,而派我下乡的是市委和中院。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横渠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我们的法律人忠诚于党和国家,永葆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常怀公平正义的为民之情,让司法的阳光照耀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在场党员谈初心

朱刚: 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第一党支部的活动。我退休已经三年了,我在退休之前,院长很重视专门找我谈过话,我也过表态,我会继续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后组织上决定返聘我参加我们市区联动执行,有个别案件我也会参与,而社会上有些单位比如银行也有请我做法律顾问,我都拒绝了。今天在座的都是80、90后的年轻同志,借此机会,我也跟大家讲讲我们法院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区别,咱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胆大心细,讲得土一点就是在顺利推进工作的同时不要捅篓子,所谓不忘初心,就是要忠诚,要守住底线。衷心希望小年轻们共同努力,互相监督,守住底线,对党忠诚、对组织忠诚。

魏平:看到这些年轻同志,我很高兴。现在硬件各方面设施都很好,法院现在搞得很好,不论是宣传还是业务都很好,在最高院都是有名气的,我每次从微信上看到中院的报道,我都特别关注,确实很好。希望法院能够更好,也感谢组织今天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第一支部的活动,我也会不忘初心,退休不褪色。

叶坚:我作为80后代表,谈三点感受。一、亲切。我之前在13楼民二庭,研究室当时也在13楼,经常听到您的名字,如雷贯耳,今天听了谭主任您的宣讲,更是肃然起敬。第二个亲近是,您的年龄正好是我的父辈,我爸爸是56年的,您刚才讲您儿子是82年的,他也做过乡镇干部,当然您和他不同,您比较新潮,我爸爸比较老派。二、纯粹。我觉得这种纯粹不是单纯,谭主任的纯粹是满怀豪情的纯粹,是全身心投入的纯粹,也是讲究方法的纯粹,司法灵活运用的纯粹。三、启示。谭主任刚开始讲到办公室、研究室工作要关注上下左右前后,我们今天的大研究室也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工作环境,既严肃又活泼,承袭了前辈的风格、风彩。现在我们讲究建设重要窗口,虽然我们不在一线工作,但是作为单位的中枢神经,我们办公室、研究室也是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牵动着建设重要窗口的每一个神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窗口,都要向谭主任学习,学习他的品格,在我们工作岗位上作好表率、干出彩。

朱泓洁:听了谭主任的初心和成长的故事,我觉得有很多点值得我们学习。其一,知世故而不世故。谭主任从乡镇到工会到法院,阅历非常丰富,练就了世事练达的本领,但仍能保持自己的真挚和坦率,真付出,不计较。其二,远江湖而处江湖。虽退居二线,谭主任仍有“处江湖”的格局和担当,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岗位、什么处境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三,赤子之心永不丢。谭主任在做工作时候不怕难、不退缩的精神就是他身上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我们也要有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决心和冲劲。

蓝松娟:谭主任结合自身所遇、所闻、所感,娓娓道来,从童年的多彩英雄梦到青少年时期的入团立志入党,从“上山下山”知青农村到入厂入党服务社会,以及后来到组织部工作、到法院工作等,特别能让人产生心灵共鸣。其中在法院工作期间,带领团队实现了信息工作从全省倒数到名列前茅的历史性转变,他身上展现的永不向困难低头的韧劲和永不服输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另谭主任的初心与成长过程中,学习理念贯穿始终。学生时期向书本学,工作时期向群众学、向领导学、向社会实践学,真正做到了善学善思、学思践悟和知行合一。对于刚到新单位正处于磨合期的我而言,学习的重要性亦是不言而喻。我会尽快适应新岗位需求,更好的履职尽责,服务群众。

张宙琦:今天有幸能听到谭老师的初心宣讲,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比拟的,每一次聆听宣讲,于我而言都是一次成长。听了谭老师的宣讲,我有两点感触特别深:一是对生活的热爱。磨难也罢困苦也罢,谭老师对生活永远饱含着一颗既热忱又单纯的心。二是对信仰的执着。谭老师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朴素宗旨,全力以赴干好每一份工作,站好每一班岗。对我们而言,不仅要做好传承者的角色,用前辈的优秀经验指导工作,还要做好传播者的角色,将我们的“丽法”好声音让更多的人听到。

林珊:非常荣幸今天能聆听谭廉建老师“我的初心 我的成长”故事。谭老师在宣讲过程中的精气神让人感觉不出是一位已退休的老同志,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的精神是一个人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一路走来,从知青农村,到组织部工作再到法院工作。由表及里,变化的是谭廉建老师的身份和职责,不变的是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标准和对自身更加严格的要求,恒久的是一名普通党员投身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初心使命。最难得,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实不易,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陈艺尹:听完谭主任作为“与共和国风雨同舟的知青一代”的初心宣讲,我有几点感受,一是信仰强,历经磨难却信仰坚定始终向党;二是情怀深,家国情怀和为民情怀萦绕其中;三是自律严,干到哪儿学到哪儿,读书学习贯穿始终;四是格局大,从学生到知青,从机关到乡镇,内心坚定、宠辱不惊。聆听谭主任娓娓道来的宣讲,人生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四十余年的工作历练成就了在过去成就了谭主任,在此刻深深感染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我们的初心宣讲恰恰是在践行这一点。

吴斌:听了谭廉建同志的主题发言,我主要有两点体会:一是初心坚定。谭廉建同志他们当时的办公条件和资源都没有现在这么好,但仍能在岗位上作出那么多成绩,归根结底就是有坚定的初心,明白自己的职责,懂得珍惜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利。二是履职尽责。年轻干部要担当作为,首先就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为自己的工作担当,把本职工作做出彩。在办案岗位,要多从当事人角度思考,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在综合岗位,要善于思考,考虑周全。时刻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力求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余祖鹏:听谭主任讲述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切感受到他身上三个“变与不变”:时代、社会变迁中,从未改变的内心信仰;工作岗位数次变换中,从未改变的忠诚坚守;年岁变化中,从未改变的好奇心和生活热情。于刚从基层法院到中院工作的我而言,角色变化中,也应葆有“不变”的情怀,做到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

吴跃珍:听了谭主任的初心讲述,有两个很深的印象:一个是谭主任对自身的自信。在工作的每一段历程、在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成效,都充满了自信。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全力以赴心中的梦,在退休后回顾也无悔曾经的努力。另外一个是谭主任对事业、对信仰的自信。从谭主任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信仰的中国共产党、对自己选择事业也是充满了自信。昨天我们举行了员额法官法槌授予仪式,在下面观看的我也是豪情满怀,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也将更加坚定的在法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徐强:听了谭老师精彩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我觉得受益匪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谭老师开头就提到的,“我终于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为什么不是圆满的句号呢?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小瑕疵”。这给我们年轻人提了一个醒,特别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年轻人容易获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好高骛远,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反思过去,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杨婷:刚进入丽水中院时是与谭廉建同志同一个部门,经过几年来的接触、听了今天的宣讲,我认为他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崇高信仰。细节决定成败,从我看到谭廉建同志那本厚厚的党费证时,就感受到了他对党、对共产主义深深的信仰,而且这份理想信念一直扎根在心里,并且通过各种形式在影响和传承下去。二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学习自觉。持续学习贯穿了谭廉建同志的一生,不管是高考、自考,还是信息化时代微信、支付宝的学习使用,特别是在岗位频繁变化时的自我学习和提高,使得他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都能做出很好的成绩。三是苟日新、日日新的创新意识。工作要出成效少不了创新精神,《丽水审判》在谭廉建同志手上创刊,到2018年获评全国法院优秀期刊,这其中关键就在于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四是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艰苦奋斗精神。谭廉建同志从知青到文书、厂长、秘书,每个工作岗位都很辛苦,但坚持做下去,就能取得成效,就能收获成长。

蒋卫宇:谭廉建同志的宣讲给我的感受是两个字:“通”和“达”。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到了谭廉建、朱刚、魏平同志这样的年纪,人生阅历是很丰富的,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能给我们很多启发。例如谭廉建同志讲到了他年轻时经历的一些灰暗往事,显然这些事情对他的人生是有影响的,但他都是风轻云淡地轻轻掠过。我感觉老谭现在精神状态很好、很阳光,退休后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次在书法大赛中获奖,展示了丽水法院的形象。我们个人的成长,是跟时代、国家、党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更好地体悟入党初心,才能把个人命运紧紧地与时代、国家、党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清楚地看清我们的站位,并且引领我们走好前进的道路。

编辑:蓝松娟 审核:林 珊

丽水法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

��

�� 理论实践“两翼”驱动 | 丽水中院与中国政法大学搭建人才共育新平台!

原标题:《我的初心 我的成长|谭廉建:一个真实的故事,与共和国风雨同舟的淬炼人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