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我是看南门的照片(我的成长故事大学我在南开大学的成长经历(上))
想开设这个专栏,因为我有一个强烈的分享欲望,想要在知乎这个平台上表达。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我在大学的成长经历(不带有个人情感经历)。这一节,我将简单谈一下我在大学前三年的成长和预备;下一节,我再聊一下在大学第四年,我是如何以一个南开大学生物专业的学渣角色辗转拿到香港科技大学(最新QS世界大学亚洲排名中国第一)化学系的博士offer的。
和许多同学一样,我在上大学之前受到的教育都是灌输式的教育,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因为有人管着我们,在物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很少去想一下自己将来的理想啊、目标啊什么的,当然也懒得去想。高考之前,并没有什么规划要进哪所大学,去学什么专业,一切都很自然,只知道像机器一样去学习、考试就够了。
2013年高考,我超常发挥(会做的题都做对了,不会的题还是没对),进了天津市最好的大学——南开大学,专业是生物技术专业,这个专业当时我虽然不太了解,但也感觉蛮高大上的,毕竟也是搞高科技的。家里高兴坏了,因为身在农村,村里已经很多年没出过一本大学的学生,更别说一本大学里的重点大学,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我满怀着对大学的各种想象,想着老师们说过,大学里能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别违法没人管你。
当我们真正亲身经历一件事情之后,会发现和传说不太一样。
当我真正来到大学之后,发现大学不是我想象中那样,什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都是扯淡。
大学第一年,我们还是高中生,和身处高中学习环境中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努力学习,因为辅导员说学习很重要,找工作或保研或出国都是看成绩单、看排名的。军训刚结束的时候,有同学还能保持早上5点多起床学英语,上课前半小时来发现前几排的座位都被几个同宿舍的同学占了,课上都记笔记可认真了、不懂的幻灯片也要用手机拍下来回头复习,每次课间休息或者刚下课的时候,都有同学缠着老师问问题、划重点。
第一学期都是通识课程,大学英语、C++、无机及分析化学和实验课、体育、生命科学导论,好像也没什么重要的专业课,不同的就是涉及的面广了些,不像高中时候来来去去折腾那几道题。老师讲课不像高中老师那样的认真负责,从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他只管讲,学生要真的学会了也基本靠自学。记得第一次期中考试前,可能老师怕太多同学挂掉,还拿着考卷划了重点。
不太顺利的时候往往需要及时调整方向。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就算你再怎么努力,还是能有人用智商碾压你。第一次期中考试,大家都很重视,我提前三周就开始复习了,我的舍友,基本就是听听课,上课也该玩手机玩手机,没见怎么复习,可是成绩下来的时候,真的让我认识到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相应回报的。全年级110多人,有四个人挂掉了,其中有我,而我的舍友,是仅有的90多分里面其中的一个。我当初焦虑万分,因为辅导员说过挂科就没机会保研了。万幸期末考试还有机会,在拿到学长学姐的经验笔记后,经过期末一番努力,我终于还是没有挂科。有了这个经验,之后的大学四年,无论专业再怎么难,我再怎么不喜欢,我都会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让自己挂掉,可能这也是一项能力吧。就这样,毕业的时候我的专业排名在37/57,我的学分绩还是能维持在80/100。
我的同学们大部分人都给自己定好了方向,觉得自己就要在生物上走,起码读到研究生以后找一份科研相关的工作,而要升学当然最好就保研了,所以大部分人都看重学习成绩,很多时间都用在上课、自习;还有一小部分人,排斥这个专业或者完全无感,除了照常上课之外,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打游戏。
大学第一年下来,我的排名在50%以外,我知道保研有点悬了;可是我又不太甘心,于是还是努力学习,幻想前面同学能掉下来,而我能进那前50%。同时,在我了解了本科生就业情况后,还是希望自己以后能读研,能有一个更好的起点。于是我想要先找到一个好的方向,大部分同学加实验室的时候都是找的纯生物的,我心想你们那么厉害,我要找个纯生物的将来肯定做不过你们。在我了解了学院官网上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之后,我找到了一位课题组拥有多项专利、做生物材料的老师。
找到一个方向有所突破,也会带来赢者通吃的局面。
大学能遇到一位启蒙导师,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大二下学期开始,我们申报了学校的本科生研究课题。大部分人申项目都是拿来师兄师姐的毕业课题,而我的导师愿意给我一个新的方向,让我去查文献、找方法、设计实验、写计划书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改好告诉我怎么写更好,在答辩前还辅导我怎么改PPT、怎么讲合适,可以说开展一项科研课题该经历的我都经历了,我的本科导师是我科研路上的启蒙恩师。
项目申下来了,但实验的进行并不顺利。我们计划得看似很好操作,真正实施起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学期没有任何进展,我的同组同学也只是想把这个经历当成以后保研的加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兴趣,不想投入太多时间,于是项目就搁置了一个暑假。我的师兄看到了我的难处,于是愿意带我,他的课题研究方法已经建立,他手把手地教了我怎么操作,真正做出来了之后,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做科研的感觉,觉得很有成就感。由于我之前的项目和师兄的相似,都是做抗感染创伤修复材料,在征得导师的同意后,我接手了师兄这个课题,当然做实验、分析数据写研究报告这些活都得我自己干。于是师兄指导我做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差不多了我们申了项专利,结项时候我把结项报告发给导师,导师也对结果比较满意,于是就把文章投了出去,我是第一作者。
这个项目我们有了一项专利和一篇文章,在结题答辩之后,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后来被学院推荐到去某大学参加生命科学创新研究竞赛获得二等奖,之后又报名了某大学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研究竞赛获得三等奖,在我大四毕业之前,又拿着这个项目参加了天津市挑战杯获得了科技发明类一等奖。
凡是经历,必有成长。
给我思维和能力带来巨大改变的,不是我的专业课程,是我大学四年参加的学生活动。南开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有机会参加并组织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凡是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我所知道的活动我都会去参加。
但凡高中时候做过学生干部的,刚进大学心里多少有一些“鹤立鸡群”的心理优越感,这种状态一直伴随了我进大学的前两个月,直到我发现总会有同学比我想法更有意思、做事更有责任感、更出色,我才转变心态,凡是参加活动都是抱着欣赏、学习的态度来的。为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同级学生有更多了解,学院要求我们每周必须参加团校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辩论比赛,那是我一个学期准备最认真的一次活动,第一次知道说话是可以有逻辑地展开的,虽然比赛结果不好,但是还是让我知道我的表达能力很差,让我关注到了这一点。后来在大二的时候,参加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演说培训,第一次系统地有了演说的思维,直到我大三大四,还在持续地参加这项培训,每一次参加都能发现新的故事、新的收获。
我在上大学之前基本没怎么碰过计算机,以至于大学四年我连打游戏这项融入室友的技能都没有学会。幸运的是大一一年在学生会宣传部的干事经历,我学会了用Office、Photoshop还有会声会影等软件,摄影、写宣传稿、修图、做海报、做视频等技能都在后来有了用处。开始学一个软件当然会花很多时间,有了一些基础之后,再去学其他的就会发现容易很多,比如一些数据分析的软件,还有3D建模的软件,这些在我以后做科研上都是很有用的。
我很幸运在大一下学期参加了学校某位老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帮助我对自己未来的大方向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后来这位老师又在小学期组织了一次领导力训练营,我去参加了,第一次对做好团队的leader有了一些技巧上的把握,知道怎么提高自己、激励他人,这在我大二的学生活动中有很多启发。
大二的时候我成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的部长以及学校团委宣传部青年论坛这个部门的副主任。我们自己的成长往往开始于支持他人成长,在带新生的过程中,我们每周都会固定时间见面,聊一下一周的进步,我也会把自己曾经学到的技能教给他们,在准备和进行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收获。做志愿者可以有机会参加很多活动,两次暑期支教活动带给我强烈的做老师的欲望,为此我还考了教师资格证,后来真的差点成了一名老师,国际马拉松赛、募捐活动、天津网球公开赛,在这些活动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在他们身上听到很多故事;做志愿者组织者也有很多收获,除了组织学院里的常规活动,还可以联系一些活动,比如我就曾经通过天津市盲人协会里的一位姐姐,给学院里找了一些帮助盲人的活动。在学校组织里待有一个特点就是开会特别多,青年论坛是一个办讲座的组织,我们常常需要大范围地给一些名人发邀请函请他们来做讲座,这个过程中怎么联系别人这项能力在我以后升学找导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大三开始我不再做任何学生组织的干部,除了参加志愿者活动,基本上专心在学术上。大学期间我有记日记的习惯,每次拿出来看都会很激动,想想自己也是热血青年。
大三下学期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来我们学院做招生宣讲和面试,这是我大学后半程的一个节点。到底结果怎样,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