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仕途顺畅的意思是什么(鲁迅的成长故事若仕途畅达还有诗豪刘禹锡吗;鲁迅沈从文丁玲与进城的女孩;在故宅辞世的杜牧及其诸多房产;把人当成对等的人来爱——《博览群书》第六期)

《博览群书》,1985年创刊,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刊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撰写发刊词,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宁静心灵”是我们的追求,“知识人写给知识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这本杂志坚守37年。

因疫情,2022年《博览群书》杂志送达部分地区读者出现延迟。《博览群书》编辑部特向读者致歉并采取措施:一是商请北京市报刊发行局迅速向读者推出相关数字版,具体浏览方法请留意文后二维码;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把杂志目录和文章陆续送达读者,请读者通过留言、私信、邮件、电话等方式联系我们“点题”。

学术社会

鹿义霞:抗疫戏剧,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身在旋涡

本期关注·交游与经典

自从“诗言志”被提出并进一步阐释开来,古典时代的中国文学抒情传统渐次形成。

“诗可以群”,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古代士人之间的友情对文学活动均产生不小的影响;“诗可以怨”,某个特定时间的情感体验诉诸笔端,与“眼前景”融为一体,成为文化记忆中的文学景观。文学景观通过文学文本呈现出来,经读者阅读后化为个体人生体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学观念、创作主题,艺术灵感都在与友朋的情感交流中奔涌而出。

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时期、中唐时期是文学群体唱和活动较为频繁的阶段。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韩愈和孟郊、刘禹锡和柳宗元、元稹和白居易之间均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学交游活动。正是文学交游活动让彼此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也促进文学观念的融合,推动文学创作的求新求变。顺境中寄情山水、吟赏烟霞,逆境中互诉衷肠、以文传情,许多名篇佳作就此诞生并进一步经典化。

本期的四篇文章围绕文学交游与经典的关联性展开,文学的情感激荡离不开生活本身,更离不开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活动。李伟的文章重在分析友情与政治处境的关系。作者以曹丕《与吴质书》为切入主题,围绕曹氏兄弟地位之争与建安文人的友情展开论述,于温情脉脉的友情之中分析所蕴含的个人态度。田恩铭把目光放在谏官李景俭身上,分析政治事件、文学交游与作品的关系。作者以涉及李景俭的两篇制文为阅读文本将李景俭与元稹、白居易联系起来,进而以仕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交融为中心,勾稽了李景俭两次醉酒骂宰相的发生过程。王树森围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文学文本的抒情内涵进行探讨,侧重于分析刘禹锡与友人唱和中的“二十三年弃置身”,认为这段贬谪岁月对其诗风形成影响甚深。王玉姝则以“永州八记”、《愚溪诗序》等作品为阐释对象聚焦于柳宗元的贬谪心态与文学的关系,认为柳宗元实现了出世和入世思想的融合。作者试图还原柳宗元以书信倾诉心曲,寄情于山水之间,在困境中挣扎试图超脱的过程。这组文章将文学置于人生之中,探析文学经典的抒情功能,不仅注重个体生命的上下求索,而且道出了特有的时代面相。

——田恩铭(文学教授,中古文学研究学者)

李伟:“建安风骨”背后的曹丕兄弟与“七子”们——“交游与经典”之一

田恩铭:李景俭的饮酒使性及其元白情谊——“交游与经典”之二

王树森:若仕途畅达,还有诗豪刘禹锡吗——“交游与经典”之三

王玉姝:当永州柳州之美遭遇柳宗元的贬谪——“交游与经典”之四

推介

韩可胜:掩映在《这方热土 :海南热带雨林》之间的

朱 鸿:随杨海蒂看三座山和五个岭

对谈

吴彦:《改革开拓与文学理想》凝视工人的命运

咸立强:把人当成对等的人来爱

书人茶座

周岩壁:在故宅辞世的杜牧及其诸多房产

书人志·追说阮国华

宁稼雨:曾劝阻我从南开去广东——“追说阮国华”之一

刘绍瑾:“文人相重”—他为何反复强调——“追说阮国华”之二

胡晓明:在两个方面,我们特别有共同语言——“追说阮国华”之三

文化视点·解密刘长卿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

刘长卿一生坎坷,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文学史称“刘随州”,就像韦应物被呼为“韦苏州”,柳宗元被呼为“柳柳州”,皆因他们均曾在这些地方任职。

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是生活在盛、中唐两个诗歌高峰之间的重要诗人。

刘长卿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亦为中唐诗风转变之执鞭者,“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抱经堂文集》)。

刘长卿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其诗不减盛唐而开中唐风气,因为他的诗多写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以描写荒村水乡,多抒写羁愁、别恨与闲适情怀。刘长卿的五绝,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文字省净优美,意境幽远,弥漫着一层难以言说的冷漠、寂寥的情思,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因此,李东阳说他的诗,“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刘长卿诗中多身世之叹,然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

刘长卿的诗运,似与其宦途命运一样,千年以来,评价一直走低,也有评价说其“思锐才窄”的。然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

此专辑,四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刘长卿其人其诗进行破解,并由此走向诗人的心灵深处。

——王志清(文学教授,唐诗专家)

李金坤:在中国送别诗宝库中“独美”着——“解密刘长卿”之一

秦兆基:刘长卿及其三居苏州——“解密刘长卿”之二

孙耀庆:“诗至大历而一变”的关键人物——“解密刘长卿”之三

杨晓彩:刘长卿的怨思非只仕途之怨——“解密刘长卿”之四

评论

林美茂 耿子洁:向张立文先生学习不“照着讲”——读《中国哲学元理》

金岱:未删除脏话的《成长之难——一个少年的心灵史》

尤佑:海飞的《苏州河》有春秋笔法

刘金祥:到《乌江引》里探访“破译三杰”

随笔札记

郑建新:失明的画家备受尊重

樊星:美可以拯救世界吗

钩沉趣考

刘悦蕾:寻找题画诗里的郑板桥

校园悦读·儿童节读成长小说

几年前,我给一本名为《成长札记》的书作序,其中写道:在我们那个年代,成长是一件稀里糊涂的事情。我们疯过,玩过,“动物凶猛”过,但全都没有记录。等到一愣神,长大成人了,那些往事也就随风飘散。只是到了今天,成长才变得隆重起来了——大人重视,小孩也开始自我审视。既然是审视,也就日日倾听着自己的心音,步步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样一来,成长便不再游离于自我之外,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动词,而是融入生命之中,变得有血有肉了。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成长早已是作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于是有了所谓的“成长小说”。前不久,有学校让我给初中生讲一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就被我看作成长小说。

红色经典之外,章森从《雾都孤儿》出发,考察的是狄更斯小说中的童年书写。在他看来,狄更斯的小说有一种巨大的惯性。他常常用儿童作为自己的主人公。这些儿童在贫贱中长大,或是凭借运气,或是凭借努力,走向了中产阶级的世界。这其实是小说作者本人的一种自况式书写。管含面对契诃夫的《草原》,思考的是9岁的叶戈尔如何穿过草原,与草原互动的事情。她认为,草原这种生活是滋养叶戈尔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人被环境塑造这个道理,或许就隐含着契诃夫的人生哲学。视线转到中国,钟大禄通过子君、梦珂、阿毛和萧萧,试图把乡下女孩进城的故事呈现出来。这样,成长与进城便形成了关联。然而在萧萧生活的那个年代,女孩子的进城之路又面临着诸多风险,那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相比之下,《在细雨中呼喊》虽然已远离了萧萧的那个年代,但主人公却依然在“死亡”“暴力”“伤痛”中成长。不过,在赵春然看来,余华如何通过小说中的“回忆”完成了一次精神疗愈,似更值得重视。而如此一来,作者便随着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一起走在了成长之途。当然,更重要的是,读过其作品的读者也成长起来了。大概,这正是文学的功用之一。

——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森:《雾都孤儿》时代英国没有“快乐童年”这一说——“儿童节读成长小说”之一

管含:和“没有童年”的契诃夫一起看《草原》——“儿童节读成长小说”之二

钟大禄:鲁迅、沈从文、丁玲与进城的女孩——“儿童节读成长小说”之三

赵春然:《在细雨中呼喊》用什么救赎童年——“儿童节读成长小说”之四

小程序体验码

扫描阅读《博览群书》电子版

博览群书

订阅热线:010-67078106、67078107

投稿邮箱:gmblqs@163.com

定       价:21元/册;全年252元

邮发代号:2-868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阅地点:全国各地邮局

开户银行:建行北京明光支行

户       名:光明日报社报业集团

银行账号:11001079200059166188

博览群书杂志微信公众号:Guangmingdebolan

博览群书微店

邮局订阅请扫码

责编:岳沛  编辑:李佳琦、陈越(实习)来源:博览群书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