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阿长与山海经主旨归纳(鲁迅的成长故事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透露出人性的美好,鲁迅先生对于保姆阿长的由憎恶到敬意,到最后的怀念的心路历程。

一、鲁迅先生憎恶阿长的原因:

1.谋死了鲁迅先生养的隐鼠,且欺骗了他。

2.黄胖而矮,长的并不好看,小孩子天性里有着对于美的追求。

3.阿长切切察察,好打小报告,鲁迅先生的顽皮都传进了母亲的耳中。

4.“大”字形的睡觉方式,挤压了鲁迅先生的空间。

5.规矩太多,让先生不耐烦。

二、敬意的由来

1.第一次产生敬意,来自于阿长讲述长毛攻城时,她们这样的女人会被拉到城墙上,脱掉裤子使对面大炮炸了的惧惮。后来这种敬意淡薄并消失了。恐惧并不能长久的存在,负面的情绪总有落寞的一天。

2.第二次产生敬意,是先生儿时曾渴慕一本绘画的《山海经》而不可得。“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不识字的阿长,告假回家回来时,给鲁迅先生带来了“三哼经”(即《山海经》),对于鲁迅先生而言,这是一本书,更是阿长爱的寄托,是鲁迅先生童年美好的记忆,更是鲁迅先生治愈心灵的一剂良药。

其实我本人对于书也有着极强烈的感情,回望自己过去的26年时光中,印象最深刻的是08年,因为学校要求课外读物,我爸带我在学校附近的超市买的,现在看来洗漱粗糙的《基督山伯爵》上下册,燕京出版社的,当时花了78块钱,我记得很清楚,从那时开始,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从此就痴迷纸质书,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现在两本书还在家里的书柜中放着,每次回家,总要取出来摩挲一番。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我是体验颇深的,在人生路上最开始的时候能够遇到像阿长这样心善的人,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想必是一种难言的幸运,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孤独的勇者鲁迅先生,始终能够坚毅前行,是对人性本质善良的执着相信。

三、永远的怀念

三十年过去,阿长辞世,每一次回忆起曾经不耐烦的规矩,都是一种人生智慧的再度体味。

“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做人的礼貌,“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这是对生死之事的尊重,“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这是节俭得意识,“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进去的”,这是为人的尊严,就连鲁迅先生当初觉得最难捱的吃福橘习俗,也浸透了阿长对于先生的爱意与祝福。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终于记不得阿长姓名的鲁迅先生,只能在三十年后的一次次回忆中悼念着最初不能理解的爱意,成长是一个知道真相却无从弥补的残酷过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