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为什么要自我成长(写成长故事为什么要写个人成长故事?)

这是江武墨的第109篇分享

作者 | 江武墨

(微信ID:2650092747)

写个人成长故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自我认知。

它验证着,我们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是否敢于自我肯定找到信心、是否敢于自我批评改正不足。

作为江武墨个人品牌咨询的年度会员,我会定期邀请大家在不同的阶段写个人成长故事。但数据结果也是符合二八定律的。

129个年度会员中,答应写个人成长故事的学员有一半,而实际愿意写、修改并成文发布的只有30个左右有意思的现象是,越是主动写成长故事的学员,越愿意多写。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不愿意写或没写完成长故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恐惧心理:害怕面对过去的自己、害怕写不好文章、害怕自己的故事被别人看到。

2)自卑心理:对自己成长视而不见,即使一再强调他有成长,他也不相信自己是真的成长了。

3)骄傲心理:觉得自己有成长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写成长故事来证明。

4)拖延心理:答应了要写,一直等到课程结束了还没写,课程结束后自然就不想写了。

5)畏难情绪:列了个提纲,觉得文章太难写就不写了;写了第一版,我提出一堆修改建议后就被难住了,直接选择不修改也不迭代,直到不了了之。

6)完美主义:要等自己的成长一鸣惊人,要等自己有了蜕变才写;或者也准备写成长故事,想写得非常好,但由于写作水平有限写不出好的文章,就干脆不写了。

这些原因的本质,都是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不相信自己,甚至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因为能力达不到而选择放弃。

愿意写成长故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自信:一种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另一种是看见自己的成长形成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促使自己去写。

2)听话照做:有一部分学员一直都愿意听话照做,他们想的是既然墨墨提出来写,那就肯定有他的理由,写完之后发现有惊喜。

3)我的写作指导:部分学员有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所以知道我会三稿三改,就非常积极的去写,哪怕刚开始写得并不好。因为他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4)习惯动作:优秀是一种习惯,少数学员的成长故事就是日常的月复盘或年复盘,他们从来不把成长故事当成任务,而是包含在了日常的学习中。

5)努力:这部分学员想通过写成长故事来证明自己的努力和成长。

6)榜样:有些优秀学员想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从自己身上获得榜样的力量。

这些原因的本质,都是有着正确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无论是自信还是听话照做,他们选择先完成再完美。

分析完写与不写的原因,再回到“为什么要写个人成长故事?”这件事上,写个人成长故事的意义有以下三个关键点。

1、成长过程的可视化

成长故事的本质是一篇阶段性复盘。

它是用观点、数据、记录、故事、心情等日常复盘的素材,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并整合成一篇具有用户思维,能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的好文章。这篇文章所呈现出来的逻辑结构,就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可视化。

换句话来说,你不呈现出来,只说:“你看,我成长了,我改变了”,估计很少有人会相信。

那么,怎么可视化?

或用数据来看前后的变化、或用故事来证明自己行动的改变、或用金句来描述自己思维的凝练。

在咨询过程中,我经常问学员一个问题:“你最近一个月有哪些收获?”。

有的学员一时答不上来,等我再继续追问之后,结合他的复盘,我说这个是收获,那个也是收获。

他的反应是惊讶:“这么小的事情也叫收获吗?”

我的回答是:“比以前的自己进步了,就是收获,小收获积累起来才能有大收获呀”。

成长故事,就是展现出你的大大小小的收获,用逻辑性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去讲解出来。这个可视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日常的复盘。

所以,害怕写成长故事的你,并不是你没有收获或成长,而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的复盘写得不够好。

2、获得外部反馈

成长的大小,需要外界的反馈。

很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看不见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这是源于自卑心理或完美主义,所以,除了上面提到的小收获也是收获之外,大家都需要借助外界的反馈来看见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而成长故事,就是外部反馈的一个媒介。

假如你有3个好朋友,通过吃个饭,或约个咖啡的时间,就能把你的成长跟对方讲清楚;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关系网中多少都会有几十个好朋友,甚至几百个认识的人。要想让所有的人知道你的成长,就需要“成长故事”这个媒介。

一篇成长故事,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可以让亲朋好友来为你的成长点赞、评论,甚至是大家一起在群里讨论你的改变。就算没有发到朋友圈,如果有人问你最近过得如何,与原来的一句“挺好的”相比,把自己的“成长故事”链接发给对方,对方一下就熟悉了你的近况而增进感情。

或许,你的成长故事还能影响他人,有人因为你的改变愿意多和你沟通;有人因为你的成长愿意和你合作;有人因为你的成长而和你一起同行。

成长故事是获得外部反馈的媒介,同时也是增强人际关系、升级人脉的一个法宝。你获得了外部的反馈,这些反馈又进一步促进了你的坚持、努力和成长。

3、通过自我认可来建立信心

是否继续成长,需要自我的反馈。

爱学习的人很多,但也有人很容易陷入一个叫做“舒适区”的坑。由于这个坑足够大,所以,身陷其中却不自知。

所谓的“舒适区”,不是指熟悉的环境,而是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法。

比如,学员在第一阶段学到的交叉阅读法,基本没有精读或速读的要求,只要保持读书就是一种进步。当第三阶段需要训练一个月读15本书的快速阅读方法时,大多数学员都会踩“舒适区”的坑。

他们认为快速阅读一个月15本是不可能的,同时已经习惯了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就算一个月每天坚持看1小时的书,一个月最多就能看个3-6本书,距离15本书太遥远了。

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因为几个月的学习,已经让你习惯了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这里面还有学生时代遗留下来的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你默认只要坚持每天看书就是努力,就是成长。

事实上,第三阶段的学习目标早就发生了改变,而你还抱着原来的方法去对应新的环境。这就是真正的“舒适区”。

通过阶段复盘,也就是个人成长故事,可以进行自我反馈,知道自己做得好的有哪些,做得不好的有哪些,这样进行自我反馈,衡量自己是否需要继续成长。

整体来看,写成长故事,就是一个动态自我认知的过程。

持续写成长故事,就是建立了一个认知体系,有可视化的内容和数据、有外部反馈、有自我反馈,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全新的自己。

如何破除写成长故事的阻碍?

1)相信自己。我一直说“每一个人都是OK的”,你也可以做到的。

2)听话照做。我的经验不是一个人的经验,是120多个学员的共同经验。

3)先完成再完美。先去写,哪怕再烂的文字,也是自己的真实故事。

写在最后的话:

本来只是想随便写几句话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写个人成长故事,结果却2小时写了2600字的内容。这个行为的本身,就是一个“先完成再完美”的过程。

内容逻辑性可能没那么强,故事的说服力也没那么好,甚至还会有错别字或表达错误。但是,我先去做了,管它呢,只要对大家有帮助就好。

相信自己、相信墨墨、继续听话照做,先去做,用结果说话。

- END -

▼ 音频/图文版课程 ▼ 

▼ 训练营课程介绍 ▼ 

江武墨个人简介:江武墨咨询创始人,6年内连续4次跨界,武术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文案策划,自学新媒体运营后又转战企业管理咨询和个人品牌咨询;创业4年多,招募年度会员120多人,1对1咨询累计2000多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