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奥巴马夫人视频(心成长故事奥巴马夫人曾吐槽:第一夫人并不好当,我几次想把他从窗户推下去)

每日更新优质内容,点击”关注”不迷路

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米歇尔作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非洲裔的总统夫人,在人前总是光鲜亮丽、夫妻恩爱。然而在面对夫妻问题的时候,她即便是“第一夫人”,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已。

米歇尔在她的自传《成为》中,透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婚姻危机。

1992年,31岁的奥巴马和28岁的米歇尔,步入了婚姻殿堂。

米歇尔虽然是能干的律师,但她一直渴望有朝一日成为人妻和母亲。

婚后的米歇尔很快就怀上了身孕,两人为此欣喜若狂。

可变故突如其来,这个小家很快就经历了第一个挫折——流产。

无法生育怎么办?

她和奥巴马的喜悦转瞬间化为悲伤和失望。

流产对米歇尔影响重大,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消沉状态。

奥巴马试图安慰妻子,但政治事业上的忙碌让他无暇顾及米歇尔内心的伤痛。

流产后,米歇尔迫切想要再次怀孕。

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她的身体却丝毫没有要怀孕的迹象。

为了寻找原因,米歇尔特意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可能很难再次正常怀孕了。

34岁的米歇尔差点当场昏厥。

她思来想去,最后与奥巴马商量决定通过试管受精的方式生育孩子。

对米歇尔来说,生育对一个女性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为了这个目标,她开始注射激素、调理身体、每周跑医院检查、抽血化验。

人工受孕给米歇尔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然而这个过程中,奥巴马的所作所为,也让她深刻意识到了婚姻中性别的不平等。

不平等的婚姻生活

米歇尔说,那是她第一次感到自己在婚姻中付出巨大。

奥巴马可以像往常一样工作、应酬,而她除了照顾家庭,还要忍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频繁的医院检查。

更让米歇尔难以忍受的是,她只能一个人面对这些。

“当奥巴马外出时,我只能独自一人在家,一次次拿起排卵针管,亲手扎进自己的身体。”

经过艰辛的治疗,米歇尔终于在1998年怀上了女儿萨莎。怀孕期间,米歇尔仍然大部分时间是孤身一人。

奥巴马事业进展顺利,外出应酬越来越频繁,很少能陪在米歇尔身边。

米歇尔不得不整日躺在空荡的房间,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

“我当初也是事业优秀的女强人,现在却只能是一个人在家养胎。”

其实,奥巴马和米歇尔两个人同样是律师出身。

而米歇尔的事业,甚至曾经更胜一筹。

没有米歇尔,就没有如今的奥巴马

1989年,27岁的米歇尔在芝加哥一家排名第六的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

她的职位已经是相当高级的合伙律师。

当时的米歇尔野心勃勃,志在32岁前成为该公司的权益合伙人。

这一年,刚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奥巴马来到了这家公司实习。

初来乍到的奥巴马对能力出众的米歇尔一见钟情,开始了长达4年的追求之旅。

米歇尔起初对奥巴马的追求很是矜持,她不想因为恋爱影响自己的职业规划。

毕竟作为女性,在律师界闯出一片天地本就不容易。

米歇尔一直在努力保持距离,她甚至想给奥巴马介绍对象,将他引导到其他女生身边。

但奥巴马对米歇尔的兴趣从未减退分毫。

他用理科男的思维,屡屡用“证据”说服米歇尔与他在一起的种种好处。

米歇尔听着实习生“证明”自己应该接受他的追求,哭笑不得。

然而,奥巴马的耐心和毅力最终还是打动了米歇尔。

当时的米歇尔事业有成,收入高昂。

而奥巴马刚从学校毕业,除了头脑聪明,身上还一无所有。

所以当两人坠入爱河,米歇尔的内心其实还是在权衡。

当奥巴马在车里轻声询问能否亲吻米歇尔时,米歇尔的防线终于崩塌。

她也像无数个女孩一样,陷入了对爱情的幻想,渴望与心上人度过一生。

1993年,米歇尔和奥巴马正式步入婚姻。

婚前的米歇尔事业有成,她在芝加哥市政府担任市长助理,还是芝加哥大学的副处长,收入高薪。

而奥巴马当时仍在为从政打基础,生活拮据。

米歇尔原以为婚后的奥巴马会专注家庭,却没想到他的政治理想远大于对家庭的责任。

不如意的总统家庭

这份不公平时时刺痛着米歇尔,她甚至患上了产后忧郁症。

1998年,女儿终于萨莎诞生,也算暂时弥合了米歇尔和奥巴马之间的裂痕。

为了这个女儿,米歇尔不得不继续扮演一个温柔体贴的好母亲角色。

而随着奥巴马政治生涯的步步高升,米歇尔被迫承担更多的公众形象建设任务。

她努力展现一个成功政治家完美的家庭形象。

但内心的挣扎和牺牲无人知晓。

女儿萨莎出生后没多久,米歇尔再次选择了人工受孕,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娜塔莎。

然而两个孩子的养育费用,远远超过了米歇尔的想象。

而这时奥巴马已经全身心投入政治事业,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生活费用的重担,全落到米歇尔一个人的肩上。

米歇尔只能辛苦打工,还要带着孩子外出面试。

当米歇尔抱着一个孩子,牵着另一个去面试的时候,小女儿就开始哭闹。

这种丧偶式的婚姻让米歇尔窒息,她开始质疑:

“明明是两个人的家庭,为什么婚后一切都落在我一个人的头上?”

米歇尔开始对奥巴马感到愤怒和埋怨,每当奥巴马回到家,米歇尔就会忍不住与他大吵一场。

米歇尔曾一度想过离婚,但这个念头终究没有实现。

在决定离婚前,米歇尔与奥巴马平心静气地谈了一次。

他们决定为这个家再努力一次,两人走进了婚姻咨询室。

走到了婚姻边缘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米歇尔渐渐意识到:她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奥巴马身上。

她重新安排生活,告诉女儿们:

“我们不等爸爸,而是让他赶上我们的生活节奏。”

其实,当初米歇尔和奥巴马在还没结婚时,对婚姻的态度出现过分歧。但是奥巴马的求婚过程,成功打消了米歇尔的所有顾虑。

米歇尔渴望稳定的婚姻生活,像她父母那样白头偕老。

而奥巴马的成长经历,让婚姻在他眼里并不稳固,他母亲两度离婚对他影响深刻。

奥巴马认为,只要相爱就好,不需要完全奉献。

求婚这天,两人在餐厅庆祝奥巴马完成司法考试。

就在吃甜点时,奥巴马微笑着再度表示不看好婚姻。

米歇尔立刻恼怒,两个人就婚姻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就在米歇尔情绪最激动的时候,奥巴马把一个银盘子推到她跟前。

与众不同的求婚

米歇尔头也不抬,直到奥巴马揭开盘盖,里面躺着一个天鹅绒盒子。

原来,奥巴马诈她。

他单膝下跪,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发抖,问米歇尔是否愿意嫁给他。

米歇尔惊喜万分,欣然接受了奥巴马的求婚。

而在之后的婚礼筹备中,奥巴马也十分上心。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米歇尔意识到:奥巴马为了她,愿意放下自己的过往。

奥巴马生于一个跨国跨种族的家庭,父亲是肯尼亚黑人,母亲是美国白人。

由于父母离异,奥巴马从小经历了多重文化的艰难成长。

种族歧视和生活拮据,让自卑的奥巴马一度迷失自我。

20岁那年,奥巴马终于走上正轨。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奥巴马遇到了米歇尔。

米歇尔是奥巴马的光

米歇尔于1964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黑人工人家庭,家境贫寒。

米歇尔的父亲是个普通的水管工,母亲是家庭主妇。

一家四口住在亲戚的房子里,米歇尔从小就感受到了“寄人篱下”的心理压力。

米歇尔所处的社区当时种族关系还较为平和,她的玩伴也来自不同肤色。

随着时间推移,社区出现了贫富分化。

上小学后,米歇尔所在的班级几乎全是来自贫民窟的黑人孩子。

课堂极不规范,学生们经常打架吵闹。

米歇尔向父母哭诉,母亲听后悄悄帮她调换到了一个相对纪律更好的班级。

也正是母亲这个勇敢的决定,改变了米歇尔的教育过程和人生命运。

在母亲的督促下,米歇尔刻苦学习,高中顺利毕业后考入了普林斯顿大学。

大学毕业后,她又成功进入哈佛法学院,24岁就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

正如奥巴马所说,米歇尔是他最大的财富和骄傲。

米歇尔和奥巴马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和难处,却在爱情中找到共鸣。

这是跨越褐色皮肤的爱情故事,也是跨越种族和性别障碍的人生总结。

2008年,奥巴马成为总统,米歇尔也成为了第一夫人,喜欢在白宫种菜。

奥巴马也不再忙于事业,学会照顾家人。

在25周年纪念日上,奥巴马感谢米歇尔多年来的贡献和牺牲。

两人至今仍恩爱如初,米歇尔也收获了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人生。

结语

米歇尔的故事启发了无数女性:

如何在家庭和事业间找到平衡,才是智慧的人生之道。

点击”关注”,为您持续更新优质内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