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故事素材(名人成长故事400字名人成长故事(二))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茅以升于1896年1月9日在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出生。他的祖父茅谦是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水利专家,著有《水利刍议》等书,祖父所开创的墨儒家风对童年、少年时代的茅以升产生了直接影响。
母亲韩石渠是茅以升的首席教官,虽然没有上过学,但自从进入茅家之后就刻苦自学,经过许多年的积累,有了相当的文化修养。
她学文化是为了准备教子成材,茅以升的母亲特意在门前的河边修筑了一个小平台,夏天放置石凳,冬天则放置木椅。


茅以升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就来河边背诵诗词文赋,小小年纪就装了半肚子的文章,亲友们都夸他是一个小秀才。

熟读勤背不仅让茅以升的智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开发,而且还有效地增强了他的记忆能力。

一天,爷爷在抄汉代大学者班固的《东都赋》的时候,特意叫孙儿为他研墨,爷爷边抄边吟诵,孙儿边看边研墨。
等爷爷抄完搁下笔的时候,孙儿居然能够背诵出来,孙儿的这一举动把爷爷给惊呆了,爷爷没有想到孙儿的记性这么好,爷爷的心里乐开了花,决定奖赏孙儿。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在玩灯,祖父也就送给孙儿一只小灯,但这只灯不是一般的照明灯,也不是普通的彩花灯,而是一只巧妙异常的走马灯。

茅以升仔细地看了看这只灯,他越看越觉得奇怪,他思考着为什么这只灯会走呢?他带着这个问题去问爷爷。
爷爷把走马灯的原理跟他仔细地讲了一遍,以升认真地听着并且不停地点头。之后,以升经过仔细地观察思考,竟然从走马灯中悟出了科学意趣。

茅以升的三叔也对以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升十岁生日的那天,三叔抚摸着以升的头,带有几分神秘和夸耀的神情逗他:“给你一样好东西,你要不要?”说着,三叔就从衣兜里拿出了一本地图册。

以升接过去看了一眼,看到是一本没有着色的世界地图册之后,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也就是礼节性地说了一声:“谢谢三叔“。
三叔发现以升的兴趣似乎不大,就大声地叮嘱他:“以升,你好好看一看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你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后来,以升翻看地图册的时候,果真越看越动心,越看越兴奋,他心想:世界该有多大?世界各地应该都充满了奥秘和精彩吧,等我长大之后,我一定要走向大世界,出去看一看。


正是茅以升的三叔赠送给他的这本地图册拓展了他的眼界,开启了他的心灵门扉,从此,他的心里装了一个大世界,始终向往着遥远的地方。
茅以升喜欢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的龙舟比赛。1906年的端午节,以升恰巧生了病,没能去参加那年的划龙舟比赛,他热切地盼望着小伙伴快点回来,给他讲一讲精彩的龙舟大赛情景。
正当茅以升焦急等待的时候,一个小伙伴气喘吁吁地跑到他家,并急乎乎地说:“不好了,秦淮河出事了,文德桥塌了。”
另一个小伙伴解释:“幸亏你没有去,要是去了,说不定也掉到河里去了。”
茅以升皱着眉头问:“文德桥怎么会塌?”
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说:“不结实呗。”
茅以升又问:“那掉到河里的人多吗?”
一个小伙伴沉痛地说:“可多了,我们学堂的几个同学都被淹死了,河里、岸上都乱成一团了。”

听到这里,茅以升的两眼充满了泪花,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他想象着文德桥下的惨景,他对小伙伴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我要为乡亲们造最结实的桥。”父亲走过来,摸着他的头,称赞他说:“好啊,有志气。”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都被桥占据着,当他外出看到桥时,他总是在桥上、桥下来回奔走,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他读古文时,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是段落,他就立即抄在本子上;看见有桥的图画,他就像看见珍宝一样,将图画收藏起来。

有一天,祖父给茅以升讲神笔的故事:古代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笔,用这支笔画的鸟能在天上飞,用它画的鱼能在水里游,用它画楼房,楼房就会拔地而起。

茅以升打断了祖父的话,急切地问祖父:“要是用这支神笔画桥呢?”
祖父呵呵地笑着说:“桥就架在江河上。”
茅以升睁大眼睛,急不可耐地问:“上哪去找这支神笔呀?”
祖父故意神秘地说:“这可是有秘诀的。”
茅以升拉住祖父的手,天真地恳求说:“什么秘诀,您快告诉我,我要找到这支神笔,画结实的大桥。”
祖父拿起毛笔在茅以升的手心里写了“勤奋”两个字,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就是神笔的秘诀,你掌握了它,学好了知识,什么大桥都能从你的笔下设计出来。”

茅以升在十五岁的时候,如愿地考上了唐山工业学校的土木专业,五年后,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该校。二十岁的时候,茅以升踌躇满志,考取了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生。


当时,有人在他的母亲面前说:“孩子这么小,你怎么舍得让他出国受苦呢?”母亲不以为然,坚决支持儿子的选择,并鼓励他:“孩子,凡事立则兴,不利则废。古时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大功告成,你要学大禹治水的精神。”

茅以升在父母亲的鼓励下,怀抱着理想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桥梁工程系研读。他珍惜一切时间,勤奋读书,刻苦钻研,仅用一年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
为了日后回国能亲自指挥建造大桥,他特意赶到匹兹堡的一家桥梁公司进行艰苦的现场实习。
接着,他又考入了卡内基理工学院,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很有科学创见,令专家教授大为赞许,后来被称为“茅式定律”。
有人劝他留在美国工作,日后必定成就辉煌,可茅以升并不为自己着想,他认为: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1919年12月,茅以升回到祖国,由于他才能出众,立即受到多方聘请,先后担任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后被聘为河海工科大学校长,接着又被请去担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
他凭借雄厚的建筑学识和高超的管理才能,勤勤恳恳地为培养建筑人才和开拓建筑事业制订蓝图。几十年里,他设计建造过无数大桥,在河流之上铺架了一座座美丽的“彩虹”。
汹涌澎湃的钱塘江上的大铁桥就是他的设计,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他负责指挥设计和施工的,巍巍大桥倾注着他辛勤劳动的汗水。他成为我国数一数二的桥梁专家,为我国的桥梁建造事业贡献了毕生力量。
1989年,茅以升逝世。为了表彰茅以升的杰出贡献,中国国家天文台将他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茅以升行星”。
详细内容请听音频~
明天播出——老话新说二宝(一):为谁养二宝
我们的内容与昆明广播电视台FM100.8《亲亲宝贝》同步播出。更多精彩节目内容,您还可以关注新月亲亲宝贝微信小程序和网站(www.ynxiny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