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周恩来求学记:在沈阳学堂立下宏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总理50多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他的名让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怀念!周恩来少年求学,历尽坎坷,其求学报国的故事鲜为人知,他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这些千秋流芳的豪言壮语,是在沈阳东关模范学堂立下的宏愿,为后人传承了极其宝贵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

12岁周恩来

◤ 01 周恩来少年求学记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他的曾祖父周光勳在淮安府山阳县驸马巷买了一套老宅,周家便在淮安定居下来。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出生,祖辈已为孙辈设立了家塾馆,周恩来5岁那年春节后,就到自家塾馆读书。

周家私塾馆教学有方,教会了周恩来传统启蒙书籍,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当时无论年龄大小,学生都在一个教室念书,周恩来也听了那些年长学生学习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从而拓宽了知识面。

周恩来在周家塾馆读了一年后,他和两个弟弟随父母去了清河县外公家,周恩来、周恩溥就进了外公家的塾馆寄读。后来,父母在清江浦买下了临时寓所,并开办了自家的塾馆,请的老师能因材施教,周恩来的文化知识和书法都大有长进。

周恩来刚刚进入正常学习,不料,母亲万氏因操劳过度,忧劳成疾,得了肺结核,因当时无法治好此病,又延宕医治,不幸在1908年夏天去世。周恩来又跟随小妈陈氏来到了陈家,陈家书房使他眼界大开,周恩来在陈家书房待了3个月,读过很多名著。

小妈陈氏也因肺病告别了人世,周恩来带着两个弟弟返回了淮安老家,这时周家已经衰败。酷爱读书的周恩来不愿荒废学业,请求八婶杨氏去淮安城东龚家说情寄读,八婶带着周恩来、周恩溥、周恩硕和周恩寿四兄弟来到龚家,经过考核,最终只留下周恩来一人在龚家塾馆寄读,龚家塾馆成了周恩来在老家读书的最后一个地方。

周恩来在龚家书房读了严复的《天演论》、邹容的《革命军》及《中华时报》等进步书报。龚家塾馆的先生要求周恩来,练习颜体和魏碑,最终形成了周恩来颜体加魏碑的书法风格。

周恩来在龚家寄读了一年,由于龚荫荪是革命党人,1909年春节,清政府对龚府实施抄家,周恩来失去了他在老家读书的最后一处“天堂”。

周恩来故居

◤ 02 随伯父移居东北求学

1909年,周家老家淮安发大水,当地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出逃荒。周恩来的四伯父周济渠被衙门裁减,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带上妻子和4岁的儿子周恩彦,离家去东北投奔时任奉天右参赞的大舅哥钱能训。周济渠来到东北,钱能训就安排他到铁岭任税捐局主事。随后,周恩来的亲伯父周贻赓,也利用钱能训的姻亲关系来到东北谋上了差事。

周贻赓是周恩来的亲伯父,无儿无女。周恩来失学在家,多次写信给他的亲伯父,祈求到他身边读书。周贻赓也深深地被侄儿打动了,答应下来,便把12岁的周恩来和父亲周贻能一起带来东北,让侄儿能继续上学读书,让他的胞弟周贻能生活有个着落。

1910年初春的季节,12岁的周恩来从淮安来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铁岭,迈出了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到铁岭后,周济渠就把周恩来安排到当地很有名气的学馆,铁岭银冈书院读书。周恩来来到银冈书院,正是铁岭学界爱国活动空前高涨时期,岳飞的《满江红》,夏颂莱的《何日醒》,还有《快猛醒》等歌曲,周恩来都是在该校学会的。

这个时期,周恩来正是成长时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学习与生活,所受到的爱国主义熏陶非常强烈,也是他能在13岁时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动力源。周恩来在铁岭的读书生活时间虽然很短,四伯父周济渠也不失时机地对侄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带周恩来游览龙首山,向周恩来讲龙首山上石碑的故事。 

铁岭银冈书院纪念馆

◤ 03 辗转沈阳东关模范学堂

周恩来在铁岭银冈书院就读不到1年,1910年秋至1913年7月,随伯父转入奉天,进了沈阳官立东关模范小学(现在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育才巷10号)就读。沈阳东关模范学堂,由门房、前教学楼、礼堂和后教学楼组成,前后两进院落,四周青砖围墙,砖木结构,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素雅大方。这是周恩来第一次进入官立模范学堂。

在东关模范学堂二年多,周恩来“肆力学科,兼好读散文小说及新闻杂志”,各课成绩都名列前茅。由于广泛阅读《史记》《汉书》《离骚》等书籍,周恩来的作文尤受老师赞许,常被批上“传观”二字,贴在展览处让同学们观看。国文教员赵纯在批阅周恩来的作文时,对同事们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学生!”

随着认识的深入,周恩来对怎样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怎样使中华民族得到振兴的问题,开始了艰辛的求索。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周恩来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年的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周恩来在学校带领同学纷纷剪掉辫子,表示同清朝政府决裂。

周恩来度过少年时代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让他懂得了求知不易。在此读书期间,经历了辛亥革命,接触了进步教师,阅读了进步书籍,并立下豪言壮语。他学习成绩优异,各门功课都好,尤以作文、书法和英文最为突出。并在1912年10月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二周年时,发表了读书感受,并同全校师生留下了合影。

前排中:周恩来

◤ 04 考入天津南开中学

从江淮平原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使周恩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适应东北的环境,他无论冬夏都坚持室外体育锻炼,强健了体格,并习惯了吃高粱米。此外,他还克服了陌生环境的影响,学会了结交各方朋友。1913年春,周恩来跟随伯父离开沈阳来到天津。当年8月,考入南开中学。1917年6月从南开学校毕业,同年9月东渡日本求学。

在沈阳,不同于旧式私塾的新式教育,更使他的视野开阔了很多,为他之后的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这是周恩来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后来回忆说:“十二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可以说,周济渠1910年将周恩来带出淮安这一无意之举,却成了影响周恩来一生的一件大事。

1917年7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前,特意重返东北,看望他的老师、旧友。临别时,为他当年的同学郭思宁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飞龙”之心已是彰明昭著。

14岁周恩来

◤ 05 建成校内德育基地

1978年,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建成纪念馆,作为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开放。2007年5月开始经过两年整修,2009年4月30日,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在东北育才学校重新开馆。周恩来侄女周秉德、侄子周秉钧,彭德怀侄女彭钢等共和国开国将帅子女,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等参加了开馆仪式。

现在该旧址的前教学楼二楼,为周恩来少年时代展览室,室内陈列着周恩来当年的照片、阅读的书报、写给同学的赠言及用过的桌椅等实物。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说,十年前我曾来过这里……;经过重建翻修布展,旧址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旧址大门外的塑像做得非常传神,把少年周恩来的英气展现了出来。

周恩来读书旧址纪念馆,还原了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就读期间的史实,成为高水准的校内德育基地,积极开展“学习伟人精神风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育活动,用周恩来精神来教育砥砺青少年,感召青年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纪念馆

让我们来宣讲周恩来少年时期在东北沈阳读书的故事,把少年周恩来的英气展现出来,传承下去!

#周恩来少年求学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