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成长故事高尔基的《童年》:一个破碎的家庭,一群自私的人)

本书作者高尔基出生在俄国的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便走向了社会,尝尽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的童年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生活与社会的惨状。

小说主人公也是早日丧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让黑暗与恐惧占据了。

在他的生活里,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又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生了一场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还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从阿廖沙外祖父的种种劣行中,小编读出了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也着实的体会得到了阿廖沙当时的心情。是外祖父的残暴留给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伤痕。

中国有个成语:祸不单行。同样,在阿廖沙的生活里,还有两个让他充满恐惧的人——他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兄弟俩很像,自私残暴,但也相互勾心斗角,阿廖沙的父亲马里哈姆在世时,也遭过他们两个的陷害,而且他们还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冈。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阿廖沙的内心充满了压抑和恐惧,同时也渴望人间的爱与温情。

读这本书时,心中不免产生不快和同情,为阿廖沙悲惨的童年而拭泪,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而忧伤。

不过,在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带给阿廖沙快乐和温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个正直人的老长工;还有纯朴乐观、富有同情心的茨冈。

是他们,为阿廖沙黑暗的童年点了一盏明灯,让阿廖沙的内心变得强大,使阿廖沙充满信心和力量,让阿廖沙不再孤独与寂寞。

书中的阿廖沙,与作者高尔基何其相像。

高尔基自幼丧父,母亲出走,从小他就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你很难想象一个孩子每天都在承受着家庭纠纷所带来的痛苦。亲人之间为了芝麻大的小事情闹得满城风雨,甚至为此实施暴力,彼此之间如同结了深仇大恨。这一切都给高尔基的童年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从此挥之不去。以至于他后来回忆道——

一想到野蛮的俄国生活中这些令人感到压抑的种种劣迹,有时我会反问自己:这种事值得去谈吗?但每次我都满怀信心地对自己回答说:值得!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恶的现实,至今也还没有消亡。这种现实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认识,以便把它从人。

只有外婆一个人真正让他喜欢。因为他的外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从来没打过他,甚至,连严厉的责骂也没有,有时候还会讲生动活泼的故事给他听。但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却屡次受到亲人的侮辱,而她也没有任何反抗。由此得知,其实他的外婆是当时社会女性的一个代表,在那个年代,也许女性根本就没有说话权,女性在社会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有当时的女性都是很脆弱的。这一点却让高尔基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觉得,在许多方面,女性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比如说,自己的母亲和外婆都受到男人的痛打却得默默忍受着。这一点是最让高尔基无法接受的。幼年的他,甚至有一次拿了刀想刺死自己的继父,因为继父用长腿往自己的母亲胸口踢了一下。

周围的人总是丧失病狂似地对待自己的亲人,让高尔基感到一种难以摆脱的苦闷,如同掉进了无尽的深渊,永远不见天日。但是他并没有由此受到污染,也没有因此而麻木,甚至,他一直在努力摆脱这种境况,所以,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幼年的他已经是一个乐观的、积极的人。所以,在后来,他写着这样两段话——

我之所以描写这些丑恶现象,还有另外一个更加积极的原因。尽管这种丑行令人反感,使我们倍感压抑,使许许多多心灵美好的人感到难以生活下去,但俄罗斯人的心灵毕竟还是健康和年轻的,他们正在消除,而且将来一定能够消除这种丑恶行径。我们的生活之所以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发人深省,不仅是因为它有滋生各种禽兽不如的败类的肥沃土壤,而且还因为穿过这层土壤,一种光明的、健康的、富有创造性的力量,正在顺利地成长起来。人们善良的本性正在增长,它唤起了我们恢复人类美好生活的永不泯灭的希望。

读完这本书,小编看到,也知道,在黑暗长河的尽头,一定有一个叫光明的东西在发光发亮,只要跨过这条令人惊悚的大河,光明就一定在闪烁,希望就一定触手可及。

-END-

▍来源:网络,有删改。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