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们品(列宁的成长故事普大帝的早期经历)
普京于1952年10月7日出生在苏联列宁格勒的一个工人家庭。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俄罗斯)历代最高领导人中,除了列宁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以外,其余最高领导人均为工人或农民家庭出身。这些最高领导人全部来自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普京是第一个来自港口城市和文化中心圣彼得堡的领导人。在这些领导人中,列宁、戈尔巴乔夫和普京都是读大学法律系的,不过都没有从事过法律专业方面的工作。
在列宁格勒这样一座具有深厚文化资源和革命传统的城市,普京度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即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普京的祖父是个出色的厨师,十月革命后曾经先后为列宁和斯大林做过厨师。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祖父带全家到特维尔州乡下躲避饥荒。普京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那里长大并且和普京的母亲玛丽亚结婚。1932年,普京的双亲回到列宁格勒,母亲工厂做工,父亲参军在海军潜艇部队服役,二战后复员回到列宁格勒,进了叶戈罗夫车厢厂工作,是一个劳动模范,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普京在列宁格勒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在苏维埃教育体制下受到了完整的全面的教育。普京是10月出生的,而苏联的新学期从每年9月开始,因此普京1959年8岁才开始读学校,比一般的孩子迟一年。普京在中小学时代平淡无奇,他不是天才型的学生,也不是调皮捣蛋的刺儿头,学习成绩中等。他先后在两个中学读书,曾经想到民航飞行学校,但是未能如愿。普京完成不完全中学的课程后,进入一所化学专科学校继续学习。他有过少年的初恋,据说颇受女孩子的青睐,普京从小学开始就喜欢体育,但是在男孩子中,他个子不高,无法进入篮球队,甚至一般男孩子最喜欢的足球,他也没有机会练习。普京的体育活动是在胡同的后院里开始的,在那里他学会了格斗,这为他后来学习摔跤和柔道创造了条件。普京虽然不爱说话,却颇好胜。18岁那年普京考进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他的人生轨迹也可以说是由此进入了新的起点。普京所读的大学全称是列宁格勒日丹诺夫大学,原名是圣彼得堡大学,现在又改回圣彼得堡大学。该校建于1819年,在比莫斯科大学(1755年设立)稍晚,是欧洲著名大学,普京在这里度过了5年时光。普京在大学并不活跃,除了体育活动,他几乎不参加其他课外活动,因此同班同学对普京印象不深。普京一直和双亲住在一起,过着不宽裕也不贫穷的生活。
由于普京的政治和专业背景,他大学毕业后,正式加入克格勃。克格勃尽管名声不佳,但是国际情报界公认,20世纪最伟大的间谍几乎都出自克格勃。普京进入克格勃的时候,克格勃已经接近尾声,快要落幕了。普京从22岁开始进入克格勃成为职业情报军官,苏联的情报机关一直实行军衔制,直到1990年38岁退出现役,仍然是预备役中校。
普京在列宁格勒工作期间,被调到第一总管理局,先在莫斯科受训一年。然后在列宁格勒克格勃的第一处(属于第一总管理局)工作了4年。1984年普京再次受训,这次是在莫斯科的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该学院是克格勃专门培养对外情报官员的地方。1985年,普京从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后,即由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第四处派遣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此时,苏联在冷战中的颓势已经出现,但并不明显,东西方在两德的冷战虽然没有五六十年代那么轰动,但是双方都没有偃旗息鼓,而是在更隐秘的情况下展开,普京在其中逐渐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以这里为基地,以整个中欧的德语地区(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为舞台,度过了他克格勃生涯最有成效的6年岁月。普京被认为忠于职守,他在克格勃的最初几年,作为一个新手,想必在工作方面的表现是不错的,否则他不会被派往国外。普京自己透露,他在德国的情报活动,是以北约为主要目标,搜集的情报都直接报送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普京虽然是常驻民主德国,但也经常前往联邦德国和奥地利·瑞士,他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切身的体验,特别是是对市场经济的直观了解和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1990年10月,两德既已统一,新德国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苏联官方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就不可能在德国公开活动,原来在德国东部地区的克格勃人员,也就必须分批撤出。这一年普京接到上级的命令,携眷离开工作和居住了6年的德累斯顿,结束了作为外派情报官员的生涯,回到了阔别多年面目全非的祖国。
普京回到故乡的时候,列宁格勒已经有一个真正经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市苏维埃,而苏维埃的主席正是他大学法律系的老师索布恰克。1990年年初普京回到故乡后,回到母校谋到了一个职务:副校长的外事助理,显然学校当局认为他在国外的经历有助于大学的对外联络。不久,38岁的普京跟随导师来到了市苏维埃,开始了他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市政当局6年的行政官员的生活。普京担任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索布恰克的外事顾问。1991年6月列宁格勒取消了苏维埃,举行市长选举,索布恰克当选首任市长,随即任命普京为市政府的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1991年的苏联已经陷于全面的危机。具有惊人政治直觉的叶利钦,判断苏联的解体势所必然。他从1990年春开始就全力经营俄罗斯共和国,在这方面,优柔寡断的戈尔巴乔夫不是叶利钦的对手。叶利钦在5月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实现了成功的第一步;接着他宣布俄罗斯主权独立,对戈尔巴乔夫来个釜底抽薪,苏联实际上已经成为空架子。6月12日举行的俄罗斯第一次总统选举,叶利钦获得了61%的选票,成为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建议苏共自动解散。翌日苏共中央书记处发表声明,宣布接受自动解散苏共的决定。8月29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决定暂停苏共在全国的活动。至此,执政74年的苏共顷刻土崩瓦解。1991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因为他已经成为没有国土的总统了。当天晚上7时20分,戈尔巴乔夫将核电钮交给了叶利钦。克里姆林宫上飘扬的苏联国旗随即降下。
1992年初,普京尚未满40岁,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副市长。翌年他又兼任市政府的日常事务委员会主席。1994年,普京出任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仍然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和日常事务委员会主席,在圣彼得堡可说是权力仅在索布恰克之下。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副市长和第一副市长,不仅和索布恰克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积累了管理经济和政府和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所以他后来能够很快在莫斯科打开局面。普京在圣彼得堡工作的6年非常重要。他过去一直服役于克格勃,从来没有做过行政方面的工作,没有管理经济的经验。过去他习惯在隐蔽战线,以双重(合法的和伪装的)身份和别人打交道,特别是在德国主要是和外国人打交道,对国内的事务并不熟悉。从德国回国后,普京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经历了苏联解、苏共解散、九一年和九三年的事件这些惊心动魄的变局, 经历并且参与了由苏联的极权和计划经济体制向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又领导了圣彼得堡的市政府,从而积累了可贵的政治、行政和管理经验,包括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这对普京后来到莫斯科工作,都是很有益的。
1996年5月圣彼得堡市长选举的结果以索布恰克失败告终。尽管新市长雅科夫列夫邀请普京留任,但是普京认为这是对恩师的背叛,谢绝了雅科夫列夫的提议。随着索布恰克的下台,普京一度却面临无处容身的困境。刚刚从第一副总理的职位上退出不久的丘拜斯,从莫斯科向他伸出了手,叶利钦很器重这位来自圣彼得堡的经济学家,任命他为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将普京引入莫斯科。普京离开故乡到了莫斯科,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总务局的副局长,主管相关法律和经济事务。几乎是丘拜斯一上任,普京就进了克宫,他在总务局工作了只有8个月,在1997年3月就调到办公厅了。因为丘拜斯已经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丘拜斯前脚走,普京后脚就进了总统办公厅当副主任,并且兼任监督总局局长。叶利钦的办公厅主任尤马舍夫的赏识,是普京得以进入叶利钦身边的关键。叶利钦和尤马舍夫情同父子。1998年普京已经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的总统班子工作,叶利钦多次研究了普京的档案后,决定任命预备役中校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1998年7月25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任预备役中校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普京的安全局局长只当了10个月,就被叶利钦提升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这是1999年3月的事。1999年8月9日至16日普京担任第一副总理和代总理,1999年8月16日,国家杜马通过了叶利钦的任命,普京正式担任俄国总理,他是叶利钦总统任内最后一个总理。叶利钦对普京却极为欣赏,最终将普京指定为接班人,并在一个最佳的时机让位,使普京提前进入克里姆林宫。1999年12月31日普京接替叶利钦担任代总统,叶利钦是一个做事干脆的人,说下台就下台,一点也不含糊,同时也不垂帘听政,大权完全交给了普京。普京担任代总统之后签署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叶利钦总统及其家族今后不受追究。这就从法律上保障了叶利钦。普京可以说是叶利钦在仓皇中选定的领导人,甚至很多人认为普京只是个过渡人选,谁也没想过这个前克格勃特工在俄罗斯权力之巅一呆就是20多年。2004年3月,普京成功连任总统,并得到71%的绝对多数票。2008年5月,普京在完成总统任期后,担任了俄罗斯的总理职务;当年12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下令修宪,将俄罗斯总统的任期从4年修改为6年,为随后竞选总统的普京能够长期执政铺平道路;2012年,普京再次竞选俄罗斯总统并成功当选;2018年3月,普京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仅坐稳了位置,而且把自己所谓的“硬汉”形象演绎到了极致,开飞机、玩柔道、骑骏马、亮肌肉,让俄罗斯的大妈们十分激动,表示要为他生猴子的大有人在。
更多将帅文章欢迎来我的公众号阿水文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