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悲悯情怀名言(桑桑的成长故事悲悯情怀看世态,坚韧不拔处人生)

——读《草房子》有感

近期因为我班要开展共读活动,我断断续续用了三天时间,一字不落地看完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一开始以为只是少儿读物,应该给不了我什么惊喜。但是我越看越有触动,越看越耐人寻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文情并茂,深深打动人心,不断引发共鸣。

《草房子》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水乡。故事从桑桑上一年级开始,一直讲到1962年他小学毕业。熟悉那段历史的人肯定知道,那正是“大跃进”与以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不过故事中并没有讲到这段历史,只是讲一个水乡小学宁静却也不平静的故事。 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曾看到网络平台上有人批判《草房子》太过于悲情,整本书透着悲悯的情怀,小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比如小说中的温幼菊长期与药罐为伴;桑桑得了绝症,只是到了最后的时刻才复生;秦大奶奶既寡且独;邱二爷无后代,住房被淹没,又得绝症死去;杜小康家遭破产;纸月不知生父为谁,孤苦伶仃地与外婆为伴,最后不知道下落……这些情节有一种沉重的东西,会压在读者心头,但这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悲悯的感觉也会让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有俯视和亲近的力量。无论是人性美、人情美、悲剧美在曹文轩的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他说过:“这个世界上,除了思想,还有审美,这两者都很重要。充满美感的力量,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苦难给了他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他的性格注进了坚韧。

脚步无法抵达的世界,我们可以借助文字。小说中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阅读让孩子们有机会触摸到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年代,另外一种命运。所以我个人认为更值得生长在和平年代、幸福年代的孩子去阅读,从中了解世间百态,人生的起起伏伏,从文字中寻找力量,汲取养料,开阔眼界,提高认知,当面对问题时有助于独立思考或能够有自己的判断。

此时宿舍外又响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品一杯香茗,坐在吊椅上,在丝丝缕缕的清香中合上书本,回味着上面的文字,把我导入了一个个情景中,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一种悲悯但不悲观的舒坦在我心里舒坦开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