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董卿久违低调现身歌词(董卿的成长故事董卿45岁,从专科到学者,从瓶颈到再度走红,你拼尽全力的样子真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

董卿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母亲毕业于复旦物理系。在这样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董卿的童年却是压抑刻板的。

由于工作调动原因,父母辗转多地,7岁以前董卿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上海。

7岁后,因为调皮爱玩,董卿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管教。

“刚见到父母时,我对他们充满了敌意。”

不仅仅因为多年缺失父母之爱,更重要的是,董卿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值。

“差不多十年光景,我们家始终硝烟弥漫。”

父亲生性严谨,要求女儿什么都要做到最好,7岁开始,父亲就让董卿阅读中外古典名著,时不时还要提问。

学习上,父亲十分苛刻,一直都希望董卿能做到第一。

连环画是不被允许看的,因为“没意义”;看书时如果看到成语和诗词,都要抄写在小纸片上,大声朗读并背诵。

父亲喜欢文科,所以他一直期盼着女儿能一样成为才女。

在女孩子最爱美的年纪,董卿被禁止照镜子,因为会影响她看书。

父亲认为照镜子毫无意义:“再怎么照,马铃薯就是土豆,也不能变成别人。”

父亲还不许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小姑娘会把心思放在打扮上。

孩提时代的董卿偏爱文体活动,父亲却认为女儿没有姑娘家的端庄,经常斥责她。

“父亲就是希望我温柔乖巧,在家看书习字,我不能上学校的舞台表演唱歌、跳舞类节目,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

总之,随着年龄的渐长,父亲的传统、刻板让我一刻也不能忍受。”

每天天还没亮,爸爸就把梦中的董卿喊起来,让她到家门口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

“那时候学生出早操,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感觉特傻。”

但是那个时候的董卿,根本不敢说不。

“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

为了锻炼董卿的独立能力,爸爸还要她做各种兼职,只要一放寒暑假,就把董卿推荐给朋友炼能力,而且还跟朋友说不用给钱。

从高一开始,一到暑假,父亲就给各个宾馆打电话,“你们那里需不需要服务员、清洁工?免费的。”

让董卿铺床、倒垃圾、刷马桶、刷浴缸,让她知道“挣钱不容易”。

清洁员、售货员、广播员……年少时的董卿这些通通都干过。

“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

铺床单时还要把床垫抬起一角,特别费力。

十几岁的年级,小小的董卿被父亲逼到在阳台边上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爸爸出差,只要看不到这个人,她就会欢喜。

明明该是最深的血缘关系,却变成了“不见最好。”

直至多年以后父亲举杯向她道歉,亲情的和煦才扑面而来。

学习成绩要好,家务事要会做,身体素质得好。不能照镜子,不能穿新衣服,不能有除了读书以外的任何喜好。

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父母都不赞同,倔强的她不顾家里反对,1991年9月考入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

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原本陪朋友去考试,结果误打误撞自己却被意外录取。

自此,董卿开始了主持人生涯,创立了《人世风情》栏目。

董卿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两年,即做主持又做编导,她的工作如鱼得水。

1996年恰遇东方电视台向全国招聘,董卿顺手给上海寄去了她的带子,不料半年之后竟然接到复试通知。

董卿放弃原本炙手可热的位置,毫不犹豫地去了。

可初到上海之后,根本没人理董卿,也没节目可做,因为她是新人。

1996年底的央视春节晚会是北京、上海、陕西三地合办的,这是董卿首次与CCTV接触,但她却只负责联络、催场等等剧务。

日子太闲,董卿考取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1999年顺利本科毕业。

真正让董卿小有名气的,是1998年她受邀主持一档新节目《相约星期六》。

节目花式讨巧,董卿主持风格清纯活波,观众很快就接受了她。

1999年,面向全国的上海卫视成立,董卿几乎没犹豫就去了。

到了才发现卫视的收视率一塌糊涂,上班就是点卯,最初新频道成立的喜悦过去,最初的一腔热血换来的是无所事事。

董卿开始在家研读《红楼梦》和唐宋诗词,古典文学可以帮自己平复浮躁,逼自己想清方向。

阅读同时,董卿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并顺利进入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后来,上海卫视改革成功蒸蒸日上,一切柳暗花明,董卿也被委以重任。

尤其2000年主持一场“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她风格大气,英语熟稔,一举夺取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在当时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全票通过。

也正是得益于“金话筒奖”,开启了董卿与央视的缘分。

2002年,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金话筒”的一位评委希望董卿加盟《魅力12》。

董卿当时很犹豫,在上海人脉和环境都有,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

可董卿不想失去进入央视的机会,所以一开始她每个月从上海飞到北京待7天,录好节目再回。

来往半年后,十分疲惫,最终董卿决定放弃上海,专事北京。

朋友劝她,她却很固执,“我买了新花瓶,旧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你们知道,我一向喜新厌旧。”

全职北京后可工作还是一个月7天,董卿每次走出电视台,总会踟蹰半刻。她闲怕了,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

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坚决不回!”

她逼回眼泪。

董卿主持的节目,导演很放心:

她博闻强识外加准备充分,在台上行云流水举重若轻;

她懂得衣饰搭配,为了一双鞋子,肯跑遍整个北京;

台后她拧着眉毛为了一句台词斟酌半天,一上台就舒展,笑得云淡风轻。

可虽然名义上是央视主持人,节目录制却在大兴区,董卿连央视的大门都进不去。

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节目反响效果也不好,她经常觉得灰心丧气,“你觉得你明明很努力,花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多少人看到你的成果。”

一次,北京沙尘暴天气,董卿提着四五袋衣服要去节目录制现场,可站在大兴街头却怎么也打不到车。

最后,总算搭上一朋友的车,坐在车上她崩溃了,突然对朋友说:“太难了,我不想做了。”

朋友反问道:“世界上什么事情容易呢?”

顿时让她泪流满面。

到大楼下,一位清洁工大姐亲切地问她:“你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吧?”。

董卿愣了一下,随即微笑着对大姐说:“刮这么大的风,你还在工作,真不容易啊。”

她在转身上楼的一瞬间,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当天节目录制结束后,她坐出租车回住处,刚上车,司机就惊喜地喊道:“你叫董卿,是《魅力12》的主持人吧?我们都很喜欢你主持的节目。”

司机的赞扬,让董卿感动的再次眼泛泪光。

那天的几次偶遇,让董卿受到极大鼓舞,她从此打消“逃离央视”的想法。

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动摇自己的信念,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直到2004年终于出现转机,董卿的勤奋和认真得到认可,她加入央视文艺中心。

从西部频道到综艺频道,

从青歌赛到央视春晚,

从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活动解说到世博会晚会主持……

2005年,董卿第一次站在春晚升降舞台上,说出那句“中国中央电视台”,她不会想到,这个舞台她一站就是13年。

那一年,她32岁。

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光彩照人。

大气温婉的形象和颇具气质的台风让人们关注到她,这次登台也让她一跃升为在央视舞台上绽放的“当家花旦”。

可主持完春晚之后的董卿,回到自己的出租屋,拿出冰箱里的一盒速冻饺子,煮了吃。

在后来很多年里,都是这样,一个人一盒速冻饺子度过除夕夜。

随后董卿成为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持之一,然而繁重的工作依然没有停止董卿学习:

2007年,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攻读MFA艺术硕士学位。

与此同时,董卿的事业也越来越好,在多种大型文化活动中担纲重要主持,更被公认为实至名归的“央视一姐”。

她以更饱满的热情工作,仅在2010年半年时间里,工作量就在130台节目左右。

而一年中,她至少有500个小时是在飞机、汽车上度过。

父母唯一一次现场看董卿主持的节目是《中国欢乐行》,那天却是董卿最忙乱的时候。

父母被安排坐在酒店角落的椅子里,董卿却没办法陪他们说说话,在瑟瑟寒风中他们坐在小板凳上,听了3个小时并不习惯的流行歌曲。

在数万人瞩目的舞台上,董卿整场都没能找到父母的位置。

节目结束后,董卿的父母提着一个塑料袋在大厅等她。

“你们在这住一晚吧,我们还可以聊聊天。”

“不住了,你太累了,赶紧睡觉,我跟你爸先回去了。”

爸爸将提了几个小时的塑料袋给她,里面是她中学时用的铝制饭盒,里面有妈妈炖的阿胶,还有几个小橘子时。

眼泪夺眶而出。

在2009年央视春晚和2010年元宵晚会,董卿出现了两次失误。

公开致歉并反思后,董卿意识自己的知识底蕴还远远不够。

在外人看来她事业如日中天,但其中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

那段期间无比痛苦,她突然觉得自己在做无谓的消耗和重复。

“在中央电视台安身立命16年,让我最骄傲的,是做任何事情都百分百的投入,但到2012年时,我发现自己做不到了。”

2014年主持完春晚,董卿决定让自己停下来。

可走到现在的位置,用了快20年,万一离开便不能再回来呢?

但董卿去意已决,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和朋友们都反对她出国,但是董卿毫不迟疑:

她要让自己完全停下来,想清楚到底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2014年4月,董卿放下话筒,在事业高峰期急刹车离开,暂别央视赴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

在异国他乡,没有被盯紧的目光。她按点上课,课余时间整日待在图书馆,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重拾中国古典名著与诗词。

留学归来的董卿觉得:国内综艺盛行,但除了少数能给人带来心灵震动外,大多数节目都成了流俗泥沼。

什么样的节目才能引导文化、传播精神内涵呢?

2016年,董卿带着《中国诗词大会》回来了。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人们以为董卿只是走流程的主持人,没想到她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那时甚至无数人怀疑董卿有提词器,但是后来确凿没有,让人不得钦佩不已。

王若西赞美董卿“美得清新隽永”。

多年前的错误,也让董卿意识到:“主持人应该是文人而不是演员,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

“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前1小时阅读,雷打不动的。很多人问我还能坚持吗,我觉得无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一个习惯。”

就连“毒舌”金星都忍不住说:“真正的美人,有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董卿的再度走红,让我们看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古典美。”

没有人想到,2017年,董卿又带来了更大的惊喜:《朗读者》。

从《朗读者》开始,董卿不再是一个主持人,更是一个制作人、总导演。

她有着从小就刻画在骨子里韧性和坚持。

她曾经跪在演播厅的地板上,反复翻看铺了一大厅的建材,用手一遍遍擦拭,挑选合适搭舞台的材料。

2016年11月底,在经过无数轮疯狂的谈判之后,新节目终于敲定了赞助商。

但临到正式录制节目时,国外的灯光师和摄影团队却不愿意来了,投资方却要求2017年2月18日之前必须要见到节目开播。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那段时间,董卿整日整夜不眠不休地待在机房里。

有人说:“作为观众的我已是疲惫,台上的董卿却依然情绪饱满。”

“我曾动摇过,尤其白发日益增多、身体累到想哭时,但是我从未想过要放弃,因为那是我的一份责任。”

董卿爱阅读,她在阅读中感动自己,也要把综艺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做得感动每一位观众。

有人提议像一般节目一样,在嘉宾朗读时打字幕,董卿严词拒绝,“一定要把读本展现在屏幕上,让观众能一行行读下来,因为白纸黑字是安静而充满力量的。

这才有了我们在荧屏上看见的方式,电视有直观的美,文字有朦胧却无限的美。

”当时有人打击董卿,干嘛要采访96岁的老翻译家(许渊冲)?说年轻人不Care,年轻人喜欢网上那些吸引流量的东西。”

“可是我觉得,为什么要如此低估年轻人呢?”

《朗读者》一经播出后,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一时间刷爆了各大社交网络,第一期节目就在豆瓣上拿下9.3的高分。

不少重量级嘉宾在演播室里掉眼泪,很多观众也情不自禁地落泪。

董卿在角落里默默流泪,“我以为《朗读者》会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没想到出生时,星光满天。”

这所有星光璀璨的成功,背后是董卿拼尽一切的努力:

她曾在大年三十给设计师打电话,要求修改镶着一百多颗钻的礼服上的其中两颗小钻的位子;

她曾在节目录制现场摔下舞台,髌骨受伤后,被送去医院前还要拿着台本和题库;

她曾在节目录制后台,在等待间隙怕把礼服坐皱,就跪在椅子上,以保持礼服的最佳观感。

作家毕飞宇是《朗读者》的嘉宾,导演组告诉他朗读前与董卿的对话是8分钟,然而结束时他才发现与董卿聊了一个多小时,整个过程董卿完全没有打断他。

毕飞宇坦言,自己是泪点低的人,那天对话好几次都在想哭的边缘,可是董卿却理性地不去推动他的泪点。

毕飞宇说:“我很感谢董卿,她没有把她的嘉宾推向窘境,她不会为了节目牺牲和她对话的人。”

每次与嘉宾聊天时,董卿总会习惯将身子前倾,因为这是倾听的姿态,也是尊重的姿态。

当采访坐在轮椅上的“90后最美铁警”李博亚时,董卿选择单膝下跪采访。

当采访许渊冲老先生时,老先生腿脚不便,董卿更是很自然地选择了蹲跪着与老先生对话。

有媒体说:“董卿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传统的‘知书达礼’”。

康震曾说:“‘杏花春雨江南’中的‘春雨江南’比较贴合她。”

她是一个特别有勇气的人。

作为一位媒体人,董卿仿佛永远是“知性美”的典范。与董卿交谈十分舒服,她善解人意,体贴周到,让人如沐春风。

3月23日,一条#长了一张国泰民安的脸#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正是董卿。

在《声临其境》中,倪萍邀请来了董卿为其助阵,两人合作的《麦兜响当当》片段让人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董卿,动作和表情都极其可爱,天真无邪。

年少时的董卿偷偷坐在电视机前,认认真真的看着电视机中的倪萍,是她少年生活的一抹亮色。

多年后与倪萍同台《麦兜响当当》,似乎童年生活回卷而来,她依旧是多年前那个少女。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董卿?

“因为做每一件事情,她都会拼尽全力。这是人的底气,更是温情。”

资料来源:

《TVB秀场》:董卿:我的严苛爸爸.

腾讯网:《朗读者》背后的秘密:董卿活得有多难,舞台上的她从没告诉你.

东方头条:董卿的另一面:成长历程中不为人知的痛苦.

中国播音主持网:揭秘董卿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每个主持人都应该看看.

物道:董卿:中国式优雅,是美到没有岁月感.

▎本文转载自一度一日(ID:yryd115),高顿注册会计师整理发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