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三毛的画怎么画(儿童成长故事漫画世纪周末·活动回顾丨画里画外——忆述三毛漫画背后的故事)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

读一本经典好书,

聆听一场文化讲座,

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在春天的书页里留下一抹绿。

春分后的第一个周六,在书香芬芳的徐家汇书院,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徐家汇图书馆共同举办了一场“画里画外——忆述三毛漫画背后的故事”讲座,特别邀请“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先生,为成年读者和中小学生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漫画之旅。

活动现场

三毛的诞生

“我父亲小时候当过学徒,跟三毛在印刷店老板家当学徒的那段经历很像。”

张慰军先生提起父亲的童年遭遇与三毛相仿,所以父亲绘画的流浪儿三毛的生活故事很真实,细节很感人。

后来,张乐平先生在美术学校学习,走上了美术创作之路。他曾经设计过摩登的服装,也创作过九曲桥的剪纸作品,画的最多的还是漫画。

1935年7月28日,第一幅三毛漫画发表在上海《晨报》上。

“我们把这一天当作三毛的生日,”张慰军先生说道:“今年是三毛八十八岁的生日,从传统风俗来说,八十八岁又叫‘米寿’,‘八’‘十’‘八’合拢起来是个‘米’字。”

三毛为国从军

“抗战开始后,我父亲就离开上海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张慰军先生提到父亲曾经走过许许多多的城市,见证了战争的惨无人道,目睹了人民的坚强不屈,战争对父亲的思想进行了一次洗礼,激发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赤子之情。

四十年代,张乐平先生将自己在战地的所见所闻融入三毛的漫画故事中,绘制了一部传世之作——《三毛从军记》,作品描绘了有时顽皮可笑,有时坚强勇敢,始终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三毛,故事幽默而又耐人寻味。

《三毛从军记》

活动现场播放了张建亚导演的电影作品《三毛从军记》的片段,小读者们看得津津有味。

家喻户晓的流浪儿三毛

“父亲在上海目睹了流浪儿的悲惨遭遇,嚎啕大哭,决意要画出流浪儿的故事,为流浪儿说话。”张慰军先生提到父亲与流浪儿结缘的一段经历,不由得动容。

战后流落在上海的流浪儿童(照片来自网络)

《三毛流浪记》于1947年首次刊登在《大公报》上,一时间,流浪儿三毛的故事成为上海市民每日关心的事情之一。

《三毛流浪记》珍藏版

当时,有读者认为三毛是真实的孩子,特地向张乐平先生寄去手作的鞋子和衣服,希望张先生给三毛穿上衣服,希望三毛得到温暖。三毛得到了人们的关心和爱护。

沐浴在阳光下的三毛

解放后,三毛过上了向往已久的生活。

“我父亲经常深入幼儿园、学校、少年宫,来到孩子们身边,教孩子们画画,也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汲取创作的灵感。”张慰军先生讲到了解放后父亲依然笔耕不辍,他是爱儿童,爱画儿童的。

《三毛新生记》

张乐平先生曾为百年儿童杂志《小朋友》创作了十年的儿童漫画连载,结集成《我们的故事》。

三毛也成为外国读者喜爱的漫画明星

张慰军先生展示了一段他在法国为父亲领取安古兰漫画节“文化遗产奖”时的现场视频。

张乐平先生是第一位在此闻名欧洲的漫画节上获大奖的中国漫画家。

少儿社的彩图注音读物《三毛流浪记》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图书俱乐部推荐书单。

外国读者认为,三毛不是一个苦孩子,而是一个拥有丰富人生经历,具有优秀品质的孩子,他是了不起的艺术典型。

互动现场

读者秀出少儿社老版三毛漫画书

小读者向主讲人提问

小读者问:张慰军先生,您喜欢解放前的三毛还是解放后的三毛?

张慰军答:从艺术造诣、人物线条和故事情节来说,我喜欢解放前的三毛;从情感上来说,我喜欢解放后的三毛,因为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记者团采访张慰军先生和唐兵副总编辑

主讲人为读者签名盖章留念

//

相关荐读

《三毛的朋友们·我们的故事》(彩图注音版)美德篇和品行篇

张乐平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三毛之父”张乐平创作的爱的教育主题的儿童成长漫画书。描绘的是一群沐浴在阳光下的儿童向上、向善、向美的童年漫画故事。在家庭、校园和社会里,他们和亲人以及同学,发生了像冰糖葫芦一样一串又一串的故事,滋味酸甜可口,读起来爱不释手。“美德篇”和“品行篇”收录了张乐平在中国百年儿童杂志《小朋友》上连载十年的作品,首次出版彩图注音版,为原作精心着色,并配以简练文字解说及注音,再现纯真童年面貌。

丨作者简介丨

张乐平(1910.11—1992.9),浙江海盐人,中国杰出的漫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从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画问世以来,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因此,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

转编自【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世纪阅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