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酒仙百度百科(杜甫的成长故事酒仙榜|酒愍 · 杜甫)

不同于惯常的印象,杜甫三十五岁前的生活轨迹其实是很惬意的。祖父是唐初著名的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累官著作佐郎、修文馆直学士等职,父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虽都不是显耀的官,但杜家此时家境优渥,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杜甫的成长经历总体而言是无忧无虑的,并且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杜甫七岁能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时在河南郾城观赏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舞,亦在岐王宅里亲耳聆听过音乐家李龟年的歌声。良好的家学渊源及各种博闻识见,无不深刻地滋养了这位未来“诗圣”超强的艺术感悟和创作灵感。

十九岁时,杜甫出游山西,二十岁时,漫游吴越。数年后回乡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落第不中。其时父亲杜闲在兖州任上,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而后与朋友遍游齐赵,四五年间都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饮酒赋诗,纵意山水,传世名篇《望岳》便是写成于这段时期,冲天气概、满腔抱负跃然纸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东游至洛阳。时年杜甫三十二岁,两人在洛阳朋友的酒会上相遇。杜甫是李白的超级粉丝,都喜欢纵酒狂诗,寄情山川风物,寻访仙道神迹,于是两人相约同游梁宋,恰巧又碰上了大诗人高适,三人同游共醉,不亦快哉!第二年,杜甫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除了饮酒赋诗之外,还炼丹求仙,一起拜访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李白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仙,杜甫此刻还名不见经传,但有才华的人总是惺惺相惜,两人有互赠诗篇。杜甫后来还写过十多首怀李白的诗,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只流传下来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遗憾的是,此次在齐鲁分别后,两人再也没有机会见面。

此后杜甫赴长安,参加了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的考试,可恨权相李林甫导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欺君罔上,这次参加考试的士子惜无一人入选。杜甫不得已奔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但都没什么结果。客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又资财耗尽,过着拮据困穷的日子。后来虽献赋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也不过是等候分配工作而已,仍因李林甫把持权力,杜甫终究没有得到任职的机会。这期间杜甫也参加了不少的酒局,有时肆无忌惮狂醉,有时小心谨慎陪饮。但更多时候,杜甫恐怕都是孤独惆怅地自斟自饮,借酒浇愁罢了。直到四十四岁时,才得了一个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居长安时,杜甫认识了郑虔。郑虔曾经书写自己的诗作和绘画献给唐玄宗,玄宗见了大加赞赏,在他的书画上题写“郑虔三绝”四字。郑虔也是个有名的断片达人,比杜甫年长二十来岁,为忘年之交。郑虔时任广文馆博士,是个清苦孤冷的差事。郑、杜二人经常凑在一处喝酒,喝醉了就狂歌啸咏,笑骂戏谑,互嘲又自嘲,其实就是撒撒酒疯,借醉酒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不能实现、现实中沉沦不遇的焦灼愤懑之感慨。杜甫写过一首诗《醉时歌》,便是记述他和郑虔痛饮的境况和心情: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老杜这个小小的参军干了也就一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惶逃往蜀地,一个月后玄宗的儿子肃宗在灵武即位。此时杜甫已把家搬到鄜州羌村避乱,他听说肃宗即位,于是只身北上灵武,欲投奔肃宗。途中不幸被安禄山叛军俘获,押至长安。杜甫因为官小,没有遭到囚禁,后来伺机逃出城,当时唐军在郭子仪率领下与叛军作战,唐肃宗已从灵武移驾到了凤翔,杜甫便直奔凤翔。肃宗授予杜甫左拾遗的官职,但很快因房琯的事,杜甫耿介进谏触怒了肃宗而被贬。长安光复后,肃宗及百官返回都城,杜甫仍任左拾遗,虽然工作勤勉,还是受到旧案牵连,半年多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家国离乱,生灵涂炭,这一时期的大唐王朝已从盛世的光彩中暗淡,兵戈所向,苦难最为深重的不是皇帝,不是权贵,而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杜甫耳闻目睹这个纷乱的世界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战争和死亡、生离与死别、疾苦及不幸,他奋笔写下了“三吏三别”这几篇史诗般的现实主义作品。国家命运的遭际和个人命运的挫折,两种感情反复交织纠缠在一起,使杜甫的精神世界更贴近现实,诗歌创作趋向于沉郁顿挫。

此番在长安为官,左拾遗官闲俸微,老杜既不能施展抱负,养家糊口依然艰难。酷爱喝点的杜子美只好典当春衣买酒一醉,甚至是到处赊欠酒钱。想想那个时代是大唐啊,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朝代,左拾遗好歹也是个八品官,相当于监察部门的科级干部,却连喝酒的钱都没有,实在是令人唏嘘!如《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冬天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恰好路过奉先县,杜甫少时至交卫八的家就在奉先县,于是杜甫顺路拜访了自己二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真是恍兮惚兮,沧桑巨变,如隔世一般。奈何一夕相会,又不得不匆匆告别。多少的酒水都无法释怀这乱离的时代带来的感伤,老杜醉酒命笔,欣然写下了情真意切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既无法让杜甫在功业上有所作为,微薄的俸禄也不能养活家庭,加上华州及关中大旱,李林甫把持下的朝廷政策也不问百姓疾苦,这一切令杜甫对时政痛心而失望。杜甫无奈放弃了这份工作,举家西去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赚取生计用度。这并不足以苟活,杜甫于是带着一家人继续飘泊,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裴冕等朋友们的帮助下,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一家人算是有了个安身之处。当时高适任彭州刺史,听说杜甫到了成都,寄诗问候,杜甫收到后亦答诗回赠。

初到成都,杜甫基本上依靠朋友接济,聊以维持生计。裴冕调离西川之后,杜甫生活又复困窘,不得已写诗给高适告急:“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如此直白的求助,想必是极其艰难困厄。其后高适调任蜀州刺史,杜甫前往蜀州与之会面。在成都的几年,杜甫的生活且清贫,且安闲,且俭拙,且温馨,值得欣慰的是,总算还有酒喝。或访友酩酊,或来客微醺,近与邻翁对饮,远向李白邀杯。某日崔明府来访,杜甫在草堂置酒待客,还邀请了邻家老翁一起来乐呵乐呵,于是有了这首极有名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严、杜两家为世交,严武两度镇蜀,对杜甫多有照拂。严武第二次出镇蜀地,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实际工作就是在严武的幕府当参谋。这是个从六品的官,也是老杜做过的最大的官职了。史书记载说杜甫“性褊躁傲诞”、“旷放不自检”。据说杜甫在成都草堂种花植树,纵酒啸咏,与当地的农夫们混在一起,“相狎荡,无拘检”。更有甚者,严武作为剑南节度使,是蜀地最高军政长官,却自携美酒佳肴,亲自到杜甫家屈尊拜访。拜访也就罢了,严武到时,杜甫竟然蓬头散发,也不戴帽子,那怕是裹一方头巾也没有,完全是一副简傲放诞的样子,这大概是让古板的史官们觉得有辱斯文吧。

其实上面讲到的这种事还不算什么,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杜甫,还有更劲爆的呢!据说有一次,严武邀请了一众属下、朋友到自己的官署饮酒宴乐。酒过数巡,杜甫喝得醉醺醺的,竟然站到严武的床榻上,两眼直勾勾地瞪着严武说:“想不到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客人们闻听都大惊失色,面面相觑又不知如何是好。严武很生气,怒目盯了杜甫许久,回敬道:“杜审言的孙子胆敢捋老虎的须子啦?”于是众人都大笑,意图消弭这剑拔弩张之势。在客人们的解劝下,这两个醉鬼倒也没再说更多相互挑衅的话,否则以严武的脾气秉性,老杜有可能性命不保啊!

你道杜甫为何会说出这么失礼的话?其实是有原因的。严武虽然对杜甫有恩,但这个人极其专横暴虐,喜怒无常。尽管杜甫也有不少的毛病,过于偏激,不拘小节,但更有一个儒者的正义感和道德观,对严武的很多做法他是不认同不接受的,所以才会借着酒醉骂他。类似于这样的找茬估计不止一次,所以史载严武虽然“最厚杜甫”,却又“欲杀甫数矣”。有一天,严武下令要杀掉杜甫和章彝,将吏们都集合在辕门了,严武将要出至中堂发号施令,奇怪的是,头上戴的官帽却连着三次被挂在帘钩上。耽搁这工夫,严武的侍从中有人偷偷禀告其母裴氏,裴氏急奔而至,救下了杜甫。可惜章彝倒霉,无人相救,结果被砍了头。

严武死后,杜甫失去依靠,于是举家离开了成都,后来到了夔州。所幸有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耕种自养。杜甫一家居住在夔州不足两年,却是诗人一生中创作的巅峰时期。这期间不仅诗作数量甚巨,更是诞生了许多传世名篇,譬如《壮游》、《夔州歌十绝句》、《八哀诗》、《九日》、《秋兴八首》、《登高》、《鹦鹉》、《咏怀古迹五首》等。《登高》更是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居于夔州,生活虽依旧清苦,一家人尚能安定暖饱。但杜甫老病兼至,思乡心切,于是乘舟出峡,意欲返乡。先到了江陵,又转往公安。这年冬天,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年已五十七的杜甫登楼眺远,但见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无垠,思及家国离乱多难,自己流徙无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时的杜甫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又兼用度无出,处境艰困。不但不能北归,更被迫南行,于次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再由潭州到衡州,不知何故又折回潭州。这一年杜甫辗转于湖南,生活也愈加艰难窘迫。转过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不得已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船行至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任何东西,杜甫命悬一线,幸亏当地县令送来牛肉和白酒。后来杜甫自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此时洪水又未退,一心北归的杜甫,只好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这年冬天,杜甫在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溘然长逝,一代诗圣,在孤苦落寞中走完了他“沉郁顿挫”的一生。

南湖野客评曰:杜少陵生平,乃“诗人不幸而文学幸”之极端典型。志业难酬,颠沛流离,功名浪荡于尘泥,衣食不足以饱暖。为国忧不得其门,为家计不得其法,是以见弃于世道而负才嗟呀,令人叹而惋惜,亦令人感而欣慰。少陵仁怀天下,德念苍生,虽自我穷迫,犹忧戚民谟,以诗为史,使文学回归现实关照,复《诗》之本意也。后人钦敬景仰,尊以“诗圣”,名之归焉!少陵亦好酒,常有佳制,笔成于酒醉。少壮时游历赵、宋、齐、鲁诸地,结友访道,或放醉于山川,或觥筹于寺观,酒在腹中,心高气胜,何其快哉!尝作《饮中八仙歌》,借咏八酒仙之放达,抒发我身心之豪旷。及至困守于长安十载,投赠干谒,终无所获,饮酒自伤,惆怅萦于杯壶。再者举家流徙,萍踪无定,纵有酒可饮,苦之甚矣!在川又十载,赖以朋辈扶助,略可度日,于是饮酒有酸辛之时,亦有欢愉之日。少陵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半生蹇舛窘迫,流离困穷,叹家国之离乱,忧黎民之艰危,不以君弃而失其望,不以己悲而改其志,酒仙榜奉敬尊位,号为「酒愍」。

参考资料:

1. 后晋赵莹《旧唐书‧杜甫传》

2.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杜甫传》

3.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