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成长的素材故事200字(成长故事有哪些成长故事|青春有梦 奋力奔跑(第三期))
2022 毕业季
JSUer正青春
一起向未来
这个夏天
让我们一起听听优秀毕业生
关于青春与奋斗的故事
财经学院
何慧忠,财经学院金融1801班学生,曾担任学习委员、新生导生、耶鲁学堂负责人等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博学”校长奖章、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一等奖学金3次、校三好学生3次、校优秀共青团员4次;曾主持校科研立项项目和校大创项目共2项,参与江苏省保险学会课题、校科研立项项目各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其中1篇被SCD核心期刊录用。
毕业去向
河海大学读研
成长故事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因为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所以不会知难而退。
大学期间我依旧保持对学习的执著和热爱。大一晚自习,我会提前到自习室,首先完善当天专业课的笔记,之后便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内容,这样,同一个知识点我学习了三遍,之后的复习便会得心应手。对于高数、线代、概统这些使很多同学“谈虎色变”的课程,每次上完学校的课程,我都会利用网上的课程资源再学一次,在不同的理解方式下,我对知识点会更加清楚深刻,这样也就有了这四门课程五本笔记、三门满分的成绩。
到了大二,我便主动找导师指导科研立项和大创项目。每个观点的得出都需要数据和文献支撑,因此,过程中需要研读许多文献进行内容提炼、收集大量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在经历过数日的读文献、理数据、绘图表、抠细节之后,项目最终结题,作为我迈向科研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很坎坷,但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和追求。
一次偶然机会,我了解到由复旦大学举办的全国绿色金融大赛,抱着尝试和挑战的态度,我跟其他几位同学组队报名参加。在这段经历中,我第一次接触计量软件——Stata与实证模型——双重差分模型,以“科研小白”的角色投入到实证论文的学习中,通过研读文献研究如何构建模型、通过网课学习软件操作、翻阅资料查找模型代码。由于这一部分是我的知识盲区,所以整个研究过程非常艰辛,但非常庆幸我当时没有放弃,在实践中不断操作和演练,最终我熟练操作Stata软件,也显著提升了科研能力。
专业能力和科研经历是我前进的动力,亦是我努力的方向。在兴趣和执著的化学反应下,从“小白”到“学童”再到“学士”,每一步都刻骨铭心,每一步都引以为傲,每一步都值得刻上成长的标签,目标不变,恒心亦不变!
成长感悟
“榜样是用来超越的,不是用来膜拜的。”这是我前进的信念和动力源泉。四年前我来到江苏大学,是运气也是机遇,我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尝试着各种角色,被打磨、被历练,一直向着自己选择的方向迈去。
成长,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时间的考验,但充满渴望、敢于拼搏,将会使青春闪闪发光!希望每一位江大学子都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攀登,向心中的榜样看齐,成为母校引以为傲的江大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琪,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硕1901班学生,曾担任班级班长、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2次、镇江市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研究生标兵、校优秀研究生2次、校社会实践十佳使者、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奖项荣誉。研究生期间主持校科研立项项目2项并结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参与第十届校“星光杯”获特等奖及一等奖。
毕业去向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任教
成长故事
三年前,初识江大,初入马院,对于如何在研究生新起点上继续保持原有的成绩并有所突破,我曾迷茫过,也曾怀疑过自己,但有幸得到金丽馥教授的悉心教导,逐渐找到了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求学期间,作为团学干部,我不仅关注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诉求,同时聚焦班级凝聚力建设,曾带领团支部在第五届研究生团支部风采展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并在2021年五四典礼上展示团支部风采。在学院公众号平台的建设中,我尝试创新栏目设置,依托“三致教育”策划数期微信推送,大大提升了学院官微的影响力。同时,作为共产党员,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宣讲活动与各类社会实践,2019年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负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主题;2021年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负责《学习中共党史,明晓成功之理》主题,并录制视频上传至学校空中课堂,学习覆盖上百余人。此外,我也组织并参加了多次社会实践,围绕共产党员的入党初心,开展“久久如一话初心、代代为功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获评镇江市优秀团队,个人获评江苏大学十佳使者;围绕红色场馆的使用情况,开展“百年征程恰风华,青春建功启新程”社会实践,团队获评镇江市优秀团队和江苏大学优秀团队,还受到中国青年网、中国江苏网的报道,形成的调研报告获团省委优秀调研报告和江苏大学调研报告一等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始终坚信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我将一直按照优秀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筑牢自身思想防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成长感悟
研究生生活的三年,我初心不改,博观约取,笃志而求,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尝试中探知,永远热忱地期待明天,切实增强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回望一路走来付出的努力与经历的风雨,我心中满怀感恩,是导师的教诲与家人的鼓励,让自己在漫漫求学路上成长为更好的大人。博采慎独,且行且思,对于未来我也会一直在路上,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法学院
钟小羽,法学院法学1801班学生,现任班级文体委员,曾任院科创部部长、薪火非遗传承协会副会长。获得国家奖学金、“博学”校长奖章、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校一等奖学金3次、江苏省资助宣传大使、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标兵等奖项荣誉近2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排名第2)、科研资助项目1项(排名第1),主持或参与校级大创项目各1项,并发表国家级、省级期刊各1篇。
毕业去向
苏州大学读研
背后的故事
带着稚气与懵懂踏入校园时,有幸遇见过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此后四年,亦步亦趋,也成为学弟学妹们眼中的优秀学姐。蓦然回首,很感激师友的帮助,也感激在每一个节点都不曾退缩的自己。
大二是我大学期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经历了大一的迷茫与焦虑,大二的我更加平和坚定。刚刚当上部长的我,对处理部门事宜有些不知所措,晦涩难懂的专业课与课程量也压得我喘不过气。为了保持成绩与工作的平衡,我保持早6点30起、晚11点30睡的作息。无论是否要上晚课或是开会,我都会将当天学习的课程复盘一遍。在周末,除去策划、举办活动的时间,其余时间我都用思维导图对每周知识进行记忆背诵,并提前预习下周内容。对于课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我或向老师提问,或检索文献、比对教材,绝不将问题留到第二天。通过校园招聘会,我有幸通过笔试,在寒假进入江成事务所实习。每日暮色降沉时,在路灯的指引下回到整栋只剩我和宿管阿姨的宿舍,时常在凌晨一两点伏案检索案例、学习文书写作。疫情线上上课期间,恰为部门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在负责整个学院科研立项申报书收集工作的同时,我主持并参与了两个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完成15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于是,白天结束线上课程后抽空处理部门工作,再熬夜啃文献、找选题,通宵修改、完成申报书,每天都很忙碌且充实。最终,自主选题的大创和科研项目都成功获批。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最终以学年绩点4.42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大二这一学年的学习实践经历给了我勇气,让我在保研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坚定地走下去。正如《夜航西飞》中所言,“踏足其中,就会云散雾开。”当时觉得高不可攀的目标,或许在踏出一个又一个脚步后,就能抵达。
成长感悟
“今日之脱洒处,皆从先年之不如意处得来,今日之不如意处,安知非异日之脱洒乎?”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有得意、失落与焦虑,但一时的得失只是为了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人生有无限可能。
文学院
惠江南,文学院文学硕1901班学生。在《时代文学》《最美文》等发表多篇作品,获第四届野草文学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出版散文集《古典诗词中的草木情缘》。主持和参与校级科研立项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导师国家课题、省课题各1项,参与研究生教材立项项目并担任副主编。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举办的学术活动5个,并获优胜论文奖。
毕业去向
同济大学读博
背后的故事
古语有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求学之路,当与优秀者同行,才可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实现理想。本硕是文学专业,自决定考同济大学哲学博士起,我便明白,必须走出去,才能成长自己。去年暑假,我独自前往长沙岳麓书院参加由百名名校硕博生组成的跨学科交流活动,我很幸运,也很珍惜这次与名校学子对谈和交流的机会。我的室友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同小组成员更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博士学长学姐,与他们朝夕相处半个多月,一起参加讲座、一起研讨、一起游学,我不仅领略了名校学子的学术风貌与为学特质,更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此后,我与我的室友和多位小组成员成为了朋友。平日里,与他们交流研讨,共享学习资料、学术动态和学习心得,我逐渐在中国哲学研究的道路上找到了正确而清晰的方向,备考之路亦渐趋通畅。同年我还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学术创新论坛,结识了更多优秀的名校硕博同学,深刻认识到名校学子何以为名校学子。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学术交流,我认识了六位同济大学哲学系的在读博士、两位同济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青年教师,通过向他们请教学习方法与备考策略,与他们交流学习心得,我受益良多,考博途中也避免了许多弯路,最终考上同济大学哲学博士也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事了。
成长感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我影响颇深的一句话,帮助我在每一个迷茫的时刻与徘徊的路口,得以坚持、自强与成长。人生的本质、青春的底色是奋斗而非躺平。也许生活本无意义,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创造意义和价值。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和行动力,相信努力和奋斗的人生才是值得去过的人生,以天的刚强劲健之气奋发图强,日就月将;以地的厚实和顺涵德容物,博而返约。
外国语学院
祝誉源,外国语学院英师1803班学生,曾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外国语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菁英学院组织部副部长。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校一等奖学金2次、校三好学生2次、校优秀共青团干部2次、院远见奖学金2次。主持并结题国家级大创项目和校级科研立项项目各1项、参与并结题省级大创项目1项,发表期刊论文5篇。
毕业去向
东北师范大学读研
背后的故事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蓦然回首,青春记忆在脑海中如影片般回放。在诸多回忆中,有一份记忆一直贯穿着整个四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比赛之路。
我的比赛之路开始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2018年九月,当同级的同学都痛苦于军训的折磨中时,我误打误撞报名了外研社杯阅读大赛。我所在的考场只有我一名大一新生,但是我却荣幸地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好的开始,此后,我对比赛就有了莫名的执着。我会积极地关注各种比赛的通知,甚至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我想去尝试,也渴望去体验每一种比赛带来的全新感受,是在外研社、大英赛的题目中挑战自我,是在演讲中享受舞台,也是在翻译、写作中斟词酌句。
但是,我也不是次次满载荣誉而归,其中亦有着失败和挫折。第一次大英赛无名而归、第一次演讲比赛忘词、第一次讲课比赛写错板书……幸运的是,每一次的挫败都是宝贵的经验,激励着当时充满干劲的我继续前进。尤其是在大一大二,那种“不给自己设限,挑战无数可能”的心态,让我的校园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到了大三,过了大一大二的新鲜感,心态逐渐稳重成熟,时间也开始紧张。此时的我参加竞赛比赛则是来自外界的一些推动力,不能说这是一种进步亦或是退步,但本质上还是一种提升。“以赛促学”也许能更好地概括,用竞赛比赛检验学习成果,也为之后的求学之路提供一定的筹码。
再回首,我们需要有“初生牛犊”的勇气,也要有“坚守本心”的坚持。但无论如何,都不要为自己设限,去挑战每一种可能。
成长感悟
成长之路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的道路。我们要挑战昨天的自我,挑战负面的自我,战胜入学前那个懵懂无知的自我,挑战畏惧不前的自我,挑战躲在舒适圈的自我,挑战自己认为不可能的每一个自我。正因为没有翅膀,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法。正因为要成长,所以必须挑战自我。
艺术学院
徐乐,艺术学院艺术硕1902班学生,曾担任镇江市学联驻会执行主席、班级班长、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曾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优秀共青团员、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共青团干部2次、校暑期社会实践十佳使者等奖项荣誉。发表EI论文1篇、国家级期刊论文1篇、省级期刊论文2篇。个人社会实践事迹受多家省级期刊媒体报道。
毕业去向
江苏省名校优生选调
成长故事
“向阳的青春,向下扎根。”三年前迈入江大校园,面对将来发展路线的选择,我一直坚信能在奋斗中找到答案。
忙碌,是我读研三年的主色调。我曾任镇江市学联驻会执行主席、艺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班长等职务,如何平衡好科研和学生干部工作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工作中,我主动寻求创新、上下求证,试图摸索出适应学院研究生特征的工作方法,争取把各级组织的政策宣传到每一位同学心里,努力做到办的每一场活动都能为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科研上,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学习才是学生的天职,绝不能因为工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周末在工作室看文献是我的常态,通往导师办公室的那条路也成了我在校园里最熟悉的路。
收获,是我读研三年的主旋律。得益于江大提供的各种平台,我完成了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学生到经常出现在领奖台前的学生代表的重要转变。三年间我收获了包括江苏省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镇江市优秀共青团员、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在内的近30项荣誉,也在《中国共青团》杂志、EI国际会议期刊等平台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感恩,是我读研三年的心里话。所有奖项和荣誉,都离不开江大的馈赠;所有成长和收获,都离不开江大的支持。来到江大前后,就连父母都认为我判若两人。离别之际,我紧紧攥着“自强厚德,实干求真”八字箴言,未来成长路上,江大是我永远的第二故乡。
回望三年,我可以坦然地说一句,在这里,我没有浪费一天本可以用来奋斗的时光。玉带河旁的小路承载了我在这里的所有奔跑,三山楼里的晨曦照亮了我在这里的灿烂青春。
成长感悟
大学是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吸收百家思想,形成健康牢固的价值体系,将是支撑我们未来奋斗的重要动力。年轻就是资本,莫道桑榆晚,没有比“马上行动”更适合的时机。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外部引导,更需要内在推动。认识自己,也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想要青春不留遗憾,不仅需要理智,更需要激情,拼搏的人永远年轻。
June
2022
毕
/
业
/
快
/
乐
愿全体毕业生心怀梦想
向远方,向未来!
愿江大学子以他们为榜样
接力追梦,奋力奔跑!
加油吧!江大青年
往期回顾
审核|王海军,封琳责任编辑|魏小妮
图文编辑|单毅君,张雨晗,林慧
内容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科,各相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