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故事《绳子》反思(大班成长故事怎么写【惠 · 成长】大班故事《绳乐无穷》)

绳乐无穷

户外体锻中,孩子们对绳子进行了有趣的探索,用绳子拔河、跳高、跳绳......绳子可真好玩呀!


他们很喜欢跳绳这项运动,在坚持与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初步掌握跳绳这项技能,现在班级孩子们的跳绳情况怎么样呢?

从11月份班级孩子跳绳的掌握情况来看,目前为止有三种不同的状况,有2名完全不会跳绳的孩子,能跳1-2个的孩子占比较多,有9名孩子能够熟练跳绳,他们都很喜欢跳绳,那不同水平的孩子他们是如何继续探究跳绳这项运动的呢?
来看看他们的跳绳故事吧!
2名不会跳绳的孩子很想要学会跳绳,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01
我想学会跳绳
你想怎么学会跳绳呢?
小书包:“我多跳跳就会了!”
梦茜:“跳绳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奖励,这样我学起来会更开心的。”
跳绳初体验中,梦茜和小书包遇到了一些小挑战。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梦茜:“我的绳子老是甩不过来,我的手总是没力气,我就想办法让我的手臂有力气,看看会跳的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在经过多次自我探索和坚持后,梦茜终于能成功跳一个。


小书包:我跳的时候总是不成功,我就一直练,练了好久,我的手臂越来越有力气之后,我终于能跳一个了!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小书包和梦茜在学跳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自己解决,然后经过不断地尝试、坚持来取得成功,成就感油然而生,并在跳绳的过程中收获了经验,体验到跳绳的乐趣。
教师思考:简简单单的一根绳子,在孩子们手里不仅是运动的材料,也是获取经验的来源。他们在与绳子的互动中不断找寻跳绳的技巧,通过自我尝试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观察同伴跳绳,在模仿-感知-探究中建构、积累跳绳经验,过程中幼儿手脚配合度、跳跃能力、坚持性不断提升。
19名孩子初步掌握了跳绳的方法,他们很喜欢跳绳,可是每次只能跳一两个,看到能熟练跳绳的小朋友,他们有点羡慕。

02
我想要连贯跳绳
能熟练跳绳的小朋友自豪的说着自己的跳绳经历。
宇涵说:“我本来也只能跳一两个,我是一直练一直练,就能跳很多个了!”

桐桐:“我每天晚上吃完饭散步的时候,妈妈会陪我一起跳,我每次都会跳很久,每天跳绳的个数都在变多!”

歆歆:“我白天在幼儿园跳了绳,晚上吃完饭还会在楼下跳呢!”

昕妍:“那我也可以每天坚持跳绳啊!”

坚持每天跳绳,这些孩子都愿意来尝试一下,决定每天都跳一跳绳,在这样的信念下,大家开始了每天坚持跳绳的行动。在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够每日坚持跳绳,但有的孩子发现自己坚持不下来。
那怎么让自己每天坚持跳绳呢?
荟荟:“我们可以进行跳绳打卡呀,记录自己有没有每天跳绳啊!”
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设计记录表,记录自己每天的跳绳情况。
梦熙:“我的设计表是小花形状的,每天画一朵花瓣,我的花会越开越漂亮!”
涛涛:“我的设计表很清楚,我每天都会把跳绳的个数记下来。”
小兵:“我要每天坚持跳绳,这样我的楼房会越来越高的!”
子涵:我坚持跳绳,我的苹果树就会结满果子哟。
每天坚持跳绳的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跳绳个数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自己跳绳个数的变化程度,熙熙发现:我每天的跳绳数量都在增加呢,我的进步好大呀!但是我的设计表上好像没有那么清楚哎!我想要更清楚地看到我的进步!
怎样更明显地看到跳绳的数量变化呢?
祺祺:我们班级门口的温度统计表看起来变化很明显!
萌萌:对啊,一下子就能看到温度有时候很高,有时候很低,那我们也可以像那样记录啊!
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那如何设计跳绳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呢?
孩子们自主观察温度折线图并讨论,发现温度折线图中横轴代表日期,纵轴代表温度,将经验进行迁移后,他们将折线图中的纵轴改成了跳绳的个数。
在绘制每日跳绳个数折线图后,发现一些问题:
昕妍:记录的线没有对齐,每天的个数没有对应好。”乐乐:“每个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日期也没有对应。”
萌萌:“写日期的顺序没有按照箭头的方向。”于是,我们就如何正确记录折线图进行了讨论,孩子们仔细观察折线图的组成、结构。
在讨论与观察中,孩子们得出:
日期与个数要一一对应。
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数量依次变大。
每个格子的大小要一样,横轴上的小格子代表了每一天的日期,纵轴上的格子代表了数量(一个一个往上增加)。
明确记录表的记录方式后,孩子们再一次绘制折线图。
11月-12月 跳绳数量折线图(一次最多跳几个?)
通过折线图,孩子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通过坚持跳绳获得的进步,跳绳个数不断增多,成就感油然而生。
但是萌萌发现自己的表上的数字太小,自己跳的个数已经超过表上最高的数量了,现在都记不下跳绳个数了,这可怎么办呢?
希希:“那换一张更大一点的纸吧!”
子桦:“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能不能把表格再设计得好一点。”
宇繁:“我看到表格里的数字太小了,一个一个数字增加太占地方了。”
子涵:“那让数字宝宝变得大一些呢!可以一个格子代表2个或者3个。”
孩子们在讨论后,想到跳绳的数量可以倍数的形式增加,便重新设计了跳绳折线图。
教师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5-6岁中明确提出“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订简单调查计划并执行”。孩子们能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跳绳中出现的问题,会看得懂并尝试设计折线图,将“如何更清楚的记录跳绳个数”这一问题不断深入研究,记录图表的能力不断强化。
9名熟练掌握跳绳技巧的孩子,能够连贯地跳绳,他们很享受跳绳这项运动。
03
我想要坚持跳绳
一根小小的绳子带给孩子们许多快乐、成就感。
“宝贝,绳子带给你什么快乐呢?”
“绳子每天陪伴我不断地进步,她是我的好朋友!”
“跳绳的时候我觉得很开心,心情会变得很好。”
“跳绳让我越来越强壮啦,我觉得我长肌肉了呢!”
“每天跳绳让我长得越来越高!”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孩子们每日与绳子互动、游戏,小小的绳子在孩子们心中是他们的玩伴,他们在跳绳的过程中产生许多愉悦的感受,原来跳绳那么好玩!
宇涵:我现在跳得越来越多了!有没有小朋友跟我比一比?
不少小朋友都觉得自己跳绳很厉害,跳绳大pk开始了,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宇涵:我跳了55个,歆歆跳了48个,我比她厉害!
诗晗:歆歆比你跳得晚,所以比你跳得少。
宇涵:那我们可以一起跳,一起结束,看谁跳得多!歆歆:那我们什么时候结束呢?
......
孩子们发现,这样好像比不出来谁跳的速度更快!熙熙说:我们可以用沙漏啊,沙子漏完了看谁跳得多!志轩:沙漏太慢了,我们可以用计时器啊!孩子们都很赞同这个好主意。
孩子们经过讨论制定了统计表,写上自己的名字,跳绳后记录好个数,看看谁是这个月的跳绳小能手?
最终一分钟跳绳挑战结果如下:
从11月到12月,9名小朋友的进步都非常大,他们迫不及待地分享了自己不断进步的好方法!
志轩:“跳的时候速度要快一点,不能断掉,要跳的很好。”
诗晗:“要多跳跳,我每天都跳好久,要跳的出汗呢!”
桐桐:“可以找个跳得很快的小朋友一起跳,我是跟歆歆一起跳的,她每次都跳的很快,我就想跟她跳得一样快。”
歆歆:“我想要跳很多,我觉得跳绳越跳越开心,多跳跳就能越跳越快。”
11、12月一分钟跳绳个数区间的人数汇总
在进行区间统计后,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进步,跳绳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馨悦:“我发现11月份能跳30-50个的三个小朋友到12月份都能跳50个了,下个月肯定更棒啦!”
诗晗:“本来11月份没有小朋友能跳90-110个的,12月份有三个小朋友了!”
乐乐:“我觉得我们的汇总图有点像柱状图,但是没有柱状图看起来清楚。”
荟荟:“那我们来设计柱状图进行统计吧!”
对照直观的汇总图,宇涵很快就把柱状图设计出来了。
经过绘制柱状图,对比11月到12月的数量变化,孩子们发现小组小朋友们的进步特别明显,也更加清晰地看到小组的跳绳区间不断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对跳绳运动的探究,孩子们不断地挑战自我、同伴,形成了良性的你追我赶的氛围,人人争当“跳绳小达人”。
一根绳有一百种玩法,孩子们在愈加熟练跳绳技能的基础上,对绳子进行了更多玩法的探索。
04
我想要花样跳绳
浩浩:“我不仅会正着跳,还会反着跳呢!”
宇轩:“我还会青蛙跳呢!”
“我会单脚跳绳、跑跳、双脚交换跳绳、反跳、甩大绳......”
孩子们兴奋地说着自己会跳的花样。
来看一看花样跳绳小达人们都会跳哪些花样呢!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教师思考:运动材料是单一、原始的跳绳,幼儿赋予了绳子多样的玩法,玩法由简单、传统转变为多层次、创新、主动,幼儿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逐渐积累经验,在自我学习中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直至成功,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认识与发展欲望不断提升。
跳绳是一项需要坚持的运动,对于孩子们的不断进步,家长的帮助不可或缺,每天傍晚的小区广场也是孩子们跳绳的另一片广阔天地,在家长们的鼓励与陪伴下,孩子们才不断地坚持着跳绳这项运动,坚持着挑战自我。
把话筒交给我们的家长,听听他们对于陪伴孩子跳绳有什么感受?
亲子陪伴中,孩子跳绳技能不断巩固,其中“建立信心”、“体验受挫”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获取宝贵经验的来源,而家长在陪伴过程中的教育经验也不断丰富。
跳绳让孩子养成了坚持锻炼的好习惯,遇到问题学会解决、持之以恒、不怕失败的精神!跳绳也带给他们快乐,运动的快乐,让自己更有精气神,情绪上得到满足,他们探索的脚步不会停下,跳绳的故事还在继续......
撰稿:吴静怡、范玲红、吴杨丽
美编:吴静怡
审核:吴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