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故事范文小班(作文我的成长故事我的成长故事,多谢阅读!)
“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呢?”
“就是感觉自己明明学会了很多,却仿佛丢失了什么吧。”我自言自语道。
过了很久,学会的本事和道理不再那么有魅力,有的时候反而会下意识的寻找我丢下了什么。
当然,丢失了很多,不是某个,是很多。
小的时候,也会想要某个玩具,某种陪伴,但由于也没那么想要,便并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又哭又闹。我从来没有过很强烈的需求想要什么。直到高二那年,我遇到了我喜欢的女生,也终于意识到了“爱而不得”,于是也慢慢接受了原来“爱而不得”是一种常态。
当时的我一度也很消极,当一条咸鱼应该是“爱而易得”的典型了吧,我终于可以放心“追求”这种人生境界了吧。十七岁的我曾觉得自己一辈子不饿死就成了,就躺着,也不用结婚生子,也不用报孝父母。后来,是奇葩说里的一场辩论“我的伴侣想当咸鱼,我该阻止吗?”我也记不清是哪个观点改变了我的看法,也或许就是根本上我也该走出来了,觉得当时的我,一定是对那种“求而不得”不够坦然,以至于不得我便不求,这样不好。我每天坚持思考人生,当时的自己记了日记,回去翻看,发现当时的我非常透彻的挖掘了这么一个概念———“欲望”。
慢慢的我努力了起来,三模我考到了一个理想的分数,那个分数可以上个中等985。知道成绩的同一天清早,知道家里出了变故,吃了官司,损失了大笔资产。
我拿着手中的成绩单就蹲在学校厕所哭,我也不是哭成绩,也没有为那笔巨款哭,我担心我妈受不了,或者受人威胁,我也担心这是我考的最好的一次,以后就没这样的运气了,也是一种我的能力可以让“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情。
恋爱是一件成本高昂的事情,特别是时间成本。
网上有很多渠道降低了时间成本,却给了你类似恋爱的幻想。
在我咸鱼阶段的时候我就尝试了一番。
像soul这样的真人异性互动的APP,甚至我以前会做一件笑掉大牙的事情,我故意关注粉丝少的UP主,认为这样我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和UP们获得接触,我也加过粉丝群,我也给她们发过长长的鼓励信息,把付出的牺牲感误会成被爱的幸福感。我也沉醉于一些悲惨的故事,总之在当时的我看来,逃避现实世界就相当于万事大吉。
我知道那样做不聪明就再也不这么干了。
过了很久,晚上睡觉前,我总能想起那些凌晨不眠,跟小姐姐线上聊天,关注某个小网红,在她身上注入无限的期待的时光。
那一个个我傻的冒泡,但是,那些我的身上随时觉得会天降美好,或者已然沉浸于自我编织的美好里,或者是简单的快餐式的双向满足,即便如此也多少给了我一种宽慰。我曾认为一次次的匹配下一个总能遇到奇迹,一条条视频下一条总是精彩的。这种幻想绝对是不理性的,但是丢失了这种天真又是一件让我无比悲伤的事情。
然而有趣的是,这种方式成了当时我的情绪出口和救赎。我拒绝了外界社交,在学校只学习,不和任何人说话,不和家人说话,像一个哑巴。而留了这样一个缝隙,终究让那时的我非常治愈。
我怀念那种感觉,已丢失的感觉。
我做不到一件事,我会怪自己不够自律,不能很好的自己控制住自己,我也很争气,经常把自己的欲望扼杀在摇篮之中。把欲望逼走了,他很快就会回来,一个念头,有时需要克制许多次,他还是会回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直到我知道了,很多时候,人生就是不可控的。可以控制自己人生的时候,只有那几个选择,大多数时候的人生实际上是失控的。而丢失对人生的把控是我一度无法接受的事情。
而最后,我终于接受了。原来,喜好呀,资质啊,人格啊,厚厚冰山般的潜意识在操控着自己,靠冰山尖头的那一点可怜的意志力很多时候无济于事。
以前我克制不住一件事,还能怪在自律头上,于是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后来,发现我怪错人了,不该怪我不自律,而是有的时候认识到了自己失控了,就任其失控吧,有的时候不控制,或许才能收获更好的结局。
但我丢失了那个前赴后继,屡败屡战,却不断像杂念和诱惑宣战的自己。
我自己是个怪人,想当一名数学博士。我热爱计算机语言,哲学,心理学,游戏我只玩可通关的(因为我认为游戏是虚拟世界,我希望我可以体验很多的虚拟世界,而通关以后就能换游戏了),唯一大众化的爱好是唱歌。但又很憋屈,无人与伴。
基于这些特点,我经常感到孤独。
可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有追求的,认知性强的人多半孤独,我知道孤独是我成功的必修课,后来我也证实了,强迫自己融入那些来自大多数人的无聊社交,只会让自己猪八戒照镜子。当我一次次从这样的人群中抽离出自己的时候,我越来越意识到,我要持续一个人很久很久。为了奋斗。
我丢掉了最初的那种感受,认为有人环绕就不孤独。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想遇到像自己般优秀的人,陪伴左右。摆脱孤独,从简单的加入,变成了翻山越岭。
我初二那年买了个储物箱,那时候我珍视一切,一般熟的同学送我节日礼物,包括贺卡,有意无意收集那些同学之间传递的小纸条,自己给自己写的信,自己乱七八糟的玄幻校园小说,包括喜欢我的女生送的礼物,和我喜欢的女生的———emmmm一根头发丝…偶像的CD,海报,签名。
我那时听说,这是个情感和欲望无比泛滥的时代,大家都缺少一些理性,我就不,我觉得记录这些,才有我活过的模样,我也记日记,那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可最终,日记本不再被翻开,储物箱里的宝贝,被我一遍又一遍的翻捡,当我最后一次翻捡时,我发现,这好像一堆垃圾啊…
可是,为什么,五年六年,那些曾带或不带给自己强烈刺激的物品最终失去了他们的价值。而我最终听到了另外一句话,这是个理性过盛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情感和冲动。冲动不起来了,知道这些物品独属于一段时期的我的记忆,过了这个阶段,我变了,我的观念变了,我的感情也变了,自然一切事物也不是最初的模样,纪念物的价值自然有所折损。
至少,我觉得理性比感性好,可是,丢掉了那个想要记录下一切的我,同时也就丢掉了一个怀旧的我,不念旧,可以更好的活在当下,但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自己想当残忍的一件事。可是,过去的自己,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
“哇!我发现了一个超好吃的糖”
“哇!我发呆的时候可以用铅笔设计出如此绝妙的图案。”
“哇!我终于搞明白这个定理了”
以前我是一个探索欲很强的人,对世界充满的好奇,无论观察到什么小确幸啦,发生了什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啊,经过努力终于获得某项技能了呀,我都很开心。
现在,我真声在没有经过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达到了C5,我解开了第一个国赛数独,我尝到了比海底捞好吃一万倍的火锅,我发现我兴奋不起来了,我丢失了兴奋喜悦上头的能力,与之相反,我曾经笑话那个给孩子买橘子的父亲,而我现在终于开始怜悯那个给孩子喂药手在抖的小红花的父亲。我获得了悲伤的能力。
从小学生的跑跳步,到大学生的低头沉思,好像是我感知悲伤的阈值在不断降低(这句等价于越来越容易悲伤),而欢喜依然常来,只是好像是“欢喜的本身在欢喜,而我并不欢喜”
我丢掉了那种身心俱欢的感受,慢慢的,欢喜就像吸引不住我一样,欢喜认自欢喜,我知道我很开心,可是就像是生理刺激,我并不开心。
我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不明白父母口中的“关系”“送礼”,回来跟他们大吵大闹,认为他们不好,破坏了规则。他们怪我无知,说是生存的无奈,等到长大,你就明白了。我曾从来不相信人是那么物质的人,是可以不高尚的,也是由于职业问题,我妈总给我讲许多关于世界有多么黑暗的问题,后来和我说,希望通过丑化世界,让我降低对世界的预期,让我未来看到真实的世界像童话一般美好。可结果是,我在对世界一点一滴的了解后,也世俗了那么些,我变成了一个有那么一点贪求利益的人,小丑竟是我自己。
我很感谢我的母亲,但我希望母亲曾会对我说的话是这句,“世界很黑暗,但我希望你永远看不见。”可我明知我终有一天会变得现实,但我又可以寄希望于未来,至少我有创造爱的冲动和勇气。
但我也丢掉了对世界充分的幻想性。
以前我需要毛绒玩具伴我入眠,现在我觉得它们甚至占床的位置。我丢掉了对童真的守护。
以前,我觉得人与人有合适与不合适,后来才发现,讲需求与不需求或许更准确。我丢掉了人际中的运气说。
以前,一放假一过节,总有办法犒劳自己。一顿外卖,一把游戏,好像就是犒劳了,现在发现,想要犒劳自己,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我没啥想要的,却在各种各样的时候想要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丢掉了自我奖励的余地。
人生还在继续,我不愿意在十八岁就给人生下一个定义。
其实丢失感,是成长之后,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措手不及罢了。
丢掉了单纯和怀疑,收获了复杂和笃定。我想做一个阔绰的人,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想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0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