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被父母抛弃的人的前世(家庭成长故事怎么写一岁就被父母抛弃,医转法5次考研上岸清华,他给出原生家庭影响的另一个故事版本光明网2023-10-28 17:58光明网2023-10-28 17:58)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当下教育界和家长群体中这个话题都被反复讨论日前,在一档求职类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五季中,在清华大学攻读法律系硕士研究生的黄凯一时间成了被热议的励志人物。他出生后,就被父母认为是累赘,从小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奋发努力,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本科医学专业出身的他,此后又放弃了医学康复的“铁饭碗”,追随内心志趣转读法律专业;他在考研的道路上苦苦坚持五年,才考取自己梦想中的高校和专业……没有良好的原生家庭背景,大龄跨行业考研五年,这些看似并不理想的人生起点,却让这名小伙子一步步踏实地走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他有无数次可能变成一个坏孩子,但他选择成为勇敢又坚定的大人。”不少网友发出感叹,让人们重新审视原生家庭与孩子成长、成才之间的内部逻辑。原生家庭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很持久不少观众都被节目中的一幕打动:黄凯一边吃饭,一边平静地向旁人道出自己的家庭故事。关于母亲,他说:“我没有见过我妈妈。去年才加上她的微信,她叫我不要打扰他们,那就尊重她的想法。”关于父亲,他说:“我八岁时,爸爸又生了一个儿子。在我六年级跟初一时,他们叫我暑假里去带一下我弟弟。他的同事和一些朋友问我是谁,他说我是‘我们村的一个小孩’,只是帮忙来看他儿子。”周围人表情错愕,原来,这个看似阳光的大男孩,内心一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大影响?“孩子的成绩好不好,甚至是一个家庭团队作战的结果。”家长群里,类似说法不绝于耳。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说,“原生家庭”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影响深远。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观察,父母关系和谐、亲子教养环境较好的家庭,确实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从子女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家庭提供给孩子的支撑也对子女成长有正向作用。“原生家庭问题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甚至影响终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表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已发现,个体早期成长阶段的原生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和成员相处模式对个体当前和未来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儿童时期经历严重的情感忽视或暴力对待甚至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果父母过早离异,孩子由此形成被父母抛弃、被当成累赘等认知观念,非常容易造成孩子情绪易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认知阻碍和自尊自信缺失、人际敏感等人格倾向。”王枫解读说,这时候就能理解为什么黄凯会因为忘记对带教律师尊称一声“您”而道歉,节目中的他,始终小心翼翼。这是一种生活环境养成的习惯性自我保护,是野蛮生长的幼兽在反复摔打下被动磨砺出的厚甲。原生家庭并非决定人生走向的绝对因素黄凯能将“悲惨身世”娓娓道来时,他似乎已经与自己的出身故事“和解”。“要理性看待原生家庭作用,别再盲目夸大。”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宁伟认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并非决定孩子人生走向的绝对因素,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更为重要。黄凯正是用自己的故事对“原生家庭”的影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若把孩子的成长经历放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来讨论,黄凯的成长中,随着走向社会、眼界的不断拓宽,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不断冲刷塑造着这位年轻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个人努力越多,获得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机会也就变多。”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说,很显然,黄凯在社会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走向了更为积极的方向。王枫认为,能抵御外部成长环境不利因素,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养成的保护性因素很多。充分的情感关怀和社会支持能帮助孩子平衡和抵御早期原生家庭的不利影响,“看到黄凯当下向好的发展状态,相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存在身边的人用充分的情感关怀为其提供支持的补偿作用。”“在学生心理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孩子成长所需的社会支持是相对守恒的,当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积极情感支持时,外在环境中他人的社会支持和补偿就显得格外重要。”王枫说,爷爷奶奶一定给了黄凯很好的照顾。在他就读的学校,也一定有关心他的老师和同学,才能让一个在成长早期存在原生家庭情感缺失的孩子,能通过平衡外部环境的社会支持收获自立自强。采访中,不少教育者从黄凯身上看到了家庭教育之外,孩子成长的必备要素。“与其过分夸大原生家庭的作用,教育者们要反思,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精彩丰富的外部世界?”陈小文对记者说。教育的本真是让孩子看到“今天比昨天更好一点”通过努力成为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黄凯在选择大学专业志愿时有点犯难。出于现实考虑,他听从了亲戚的意见,选择康复治疗学作为本科专业,并于毕业后在一家医院找到了工作。常规的人生叙事里,黄凯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赡养家中老人,回报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然而,走上社会后的黄凯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兴趣不在此。几番波折后,他坚持不懈地考研五年,终于踏进了梦想中的清华园,并成为知名律所的实习生。郭宁伟支持黄凯勇于追梦的做法。他说,如今在教育子女时,不少家长习惯谈论教育的“性价比”,是否“物超所值”,这种功利性的比较在人才培养上“有百害而无一利”。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择专业和职业,是教育最应该反思和进步的地方,也是促进学生激发潜能和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所谓教育的本真,应该就是让孩子看到‘我的今天比昨天更好一点’。”采访中,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及,黄凯的专业选择一定程度上也投射出如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必须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现实情况。“高考仅仅筛选出了知识积累好、智力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却无法保证孩子兴趣与专业的匹配度,这也关系到孩子走上职场的后续表现。”杨雄说。王枫也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再仅仅聚焦知识的传授,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是更需要引导每一个孩子通过从小树立远大的志趣志向、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培育探索创新的思维,让孩子能在教育中获得更多自我规划的机会、激发自主发展潜能,在风雨中成长成才、成就自我、收获快乐。文丨张鹏来源:文汇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