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青春期少年在与父母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家庭成长故事一个经历过青春期风暴的家庭成长故事)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吧~新浪博友Frank2frank关注我的博客有两年了,算起来应该是从他孩子初二开始,他常常留下评论,所以我们有一些简单的交流(没有咨询过),最近我请他分享一下他们家的成长故事,他欣然同意,所以有了这篇家庭故事,相信会给很多人以启迪。让我们感谢他们一家的坦诚,也欢迎更多家庭写下你们的成长,让更多的人受益。愿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一个从维尼老师博文中受益良多的家庭的故事Frank2frank和太太共同讲述(太太执笔)在我LG和维尼的交流中,维尼老师建议我们把自己和孩子的事情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实际上,我们的故事主要是教训,少许经验。回忆自己的错误是痛苦的过程,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多家长在犯我们过去所犯同样的错误,也许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故事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自告奋勇来写这篇文章……想起过去的一些细节和琐事,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对孩子的愧疚;我想借这篇文章正式向我的孩子道歉,希望他能原谅妈妈过去想错、做错的事情,同时,也想藉此机会放下自己心里的包袱,更加轻松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我和LG都来自中小城市,自幼都是学校的优等生,大学都上了国内名校,读硕士时谈恋爱,毕业后一起到大城市工作,有稳定的职业,按部就班结婚生子。我本人是那种内心坚定、比较强势但又感性的女性。在孩子婴幼儿时期也读了很多国内外早教、儿童心理、亲子关系的书,自认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落后(现在知道那只是表面上的),虽然工作忙,但是也花了不少时间陪伴孩子,希望自己孩子快乐、健康地生长,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妈妈(现在也这么认为)。孩子幼儿园以后以我们自己带为主,所以在中学以前,亲子关系(看上去)一直很好。我对自己教育孩子感觉很好,还曾被孩子的小学老师推荐,写过亲子教育的文章发表在当地报纸上。我LG所在高校有附属幼儿园、小学的优势,我们从来不为孩子入托、入幼、上小学发愁。我们的孩子性格温和,感情丰富、敏感,和人相处相容性好,学习成绩优良,属阳光儿童。我们在他幼儿园、小学期间一直鼓励他尝试各种体育运动、培养个人爱好(机器人),不反对孩子接触电子游戏,不强迫他学习奥数等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几乎每年都带他出去旅行……整个过程看似都没什么问题,但实际到小学高年级时,我们的孩子已经碰到了困难——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冒尖,和同学交友也遇到困难,开始有些厌学;而我们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不自知。首先说说我们过去的几个错误理念。(1)只要用功就会学习好(学习成绩不够好说明学习还不够努力)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我和LG当时一直困惑,因为我们俩从小就是优等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孩子的成绩排名就是上不去,总觉得是孩子不够用功、不够努力、不够仔细。这种困惑传递给孩子,形成了无形的压力。我还记得,孩子小学时,每次大考的日子,我把他送到家门口,总要对他念叨“仔细做、不要漏题、多检查”,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孩子略带紧张的小脸,我简直是世界上最蠢的妈妈!由于觉得孩子成绩不够好,我们经常督促儿子学习,看见儿子玩电脑、看电视,时间略长就会焦虑,搞得儿子不得不选择我们下班之前的时间先玩,养成了放学回家先玩后写作业的习惯。维尼:学习是一种专门的能力,现在学校学习对于孩子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大家都很努力,所以不是努力就能一定学得好的,也不是父母都是高学历孩子就一定能学好,学习成绩与孩子本身能力特点有关,如果学习悟性不是很高,想学得好是不容易的。换个例子大家比较容易明白,踢足球,努力就能踢好吗?家庭教育好就能踢好吗?综合素质高就能踢好吗?悟性好,学习就比较容易;悟性一般想学习好,就需要长期的努力,还要有方法,至于结果会如何,还是不一定的。(2)只有学习好、上名牌大学将来才能过上好生活我本人过去还有一个很牢固的观念,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上好的学校,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有过得去的生活,就像我自己一样。这个观念如此牢固,在跟孩子探讨不用功读书的后果时,常常会被我拿出来教育孩子。维尼:上名牌大学,一般来说生活会相对不错。不过春节回家,发现有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收入要比我高得多,生活得也不错。而且现在的很多一本学校,就业也不大理想。(3)除了学习之外,不能对任何东西上瘾由于孩子学习成绩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值,加上媒体连篇累牍的关于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报道,孩子小学后期我们很担心他染上网瘾、游戏瘾、动画片瘾,所以给孩子规定了只能周末和假期才能上网、玩游戏,每次不能超过45分钟(担心影响视力)。虽然LG自己玩起游戏来也很上瘾,偶尔还会玩个通宵,却要求儿子只能玩45分钟,现在看起来很不合理,当时却丝毫不觉得。儿子为了能玩得尽兴一点儿,只好半夜里爬起来玩网游或者在被窝里玩掌机游戏,一旦被我们发现,就会收到没收掌机或禁止几周玩电脑的严厉处罚。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东西都会有上瘾的可能,一旦出现上瘾的苗头,LG都会及时采取措施剥夺这些给儿子带来快乐的东西。儿子自然就越来越不快乐了。维尼:适当满足适当拒绝,是比较好的。(4)严格要求总是对的(家里制定的规则要严格执行)我不知从哪里接受到的观点(也许是励志小说、电影看多了),认为对男孩一定要严格,甚至严厉。因此,我们在孩子幼儿园起就有较多的奖惩措施(现在看来是惩罚措施占多)。我和LG都属于严厉型家长,我们对于家里制定的规则执行很严格、缺乏弹性;比如儿子在幼儿园阶段,我们想让儿子停下正在玩的东西(或正在看电视)来吃饭,就会数123,如果数到3,儿子还没有停下来,就会有处罚。奶奶和姑姑都曾说过:你们对孩子要求太严了。由于儿子受到的约束太多,在为了达到自己想玩游戏、想买喜欢的游戏卡等愿望时,他会不对我们说实话,被我们发现后无论是讲道理还是责罚都没有用,直到我们意识到真正的原因不在儿子身上,而在于我们要求太过严格。维尼:这就是自动思维,不知不觉形成的,想当然认为正确,但是由于自动运行、习惯性出现,已经不大注意它的存在了,所以,就不会去反思,不会去辨析它是否合理。(5)不许犯低级错误我们不允许儿子犯小错误,比如丢三落四,玩游戏超过约定的时间、饮料洒了等都会有处罚(以前我对LG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如果他忘掉什么事情,我会很抓狂)。我过去常对LG和儿子说,犯大错倒也算了,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犯低级错误。现在回想起来的一些细节,如出去玩,都会因为这些事情搞得孩子和大人都不高兴(儿子,希望你能原谅我!)。现在想想觉得我自己好蠢,不从犯小错误、低级错误中学习,如何才能学到不犯大错或高级错误呢?维尼:另外,犯一些小错误、甚至低级错误也很正常啊,甚至都不算错误。孩子也存在一些交友问题。在孩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由于我私下做工作,班主任安排孩子做了班长(虽然这不是我的本意,只是想让班主任关照孩子),但是实际上他的组织能力和学习成绩不足以服众(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他在原来处得比较好的男孩圈里受到了排挤,给性格敏感的他带来了很大困扰(这个影响持续时间非常长)。他非常伤心,也向我哭诉过,但是我当时没有足够重视,和LG也拿不出好的办法来帮助他。维尼:勉强为之,反而不好。水到渠成,才是真正的好。实际上,我们的孩子是个和我性格特点、能力差异很大的人;他个性温和、敏感、动手能力强但有轻微的阅读障碍(小学时,紧张或压力大时会看错数字和英文字母),口头表达能力强但文字能力稍弱,思维逻辑性强但做事的条理性稍弱,随性而不功利(因此,做事更随喜好而不逐利)。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孩子也很痛苦。受我们观念的影响,他希望能达到我们的要求,虽然我们很少直接表达要他考第几名,但是无形压力始终存在,期望值也很高。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配合,比如小学、初中期间也上不少补习课,但是苦于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以致于性格有些抑郁了,很焦虑、吃指甲、做作业时发呆、晚上偷偷起来玩游戏、看网络小说……到预初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阳光少年了,自信心弱了,与我们交流少了,距离感越来越强了(但是,那时候我们是不清楚状况的)。维尼:严格甚至严厉的要求之下,在压力之下,阳光少年不再阳光。唉!问题真正爆发是在孩子初一、二时期。他初二那年的“三八”妇女节,我收到了孩子给我的一封信,信里写了儿子对我的不满和失望,认为我多么不理解他,对他的关心和说教式的沟通是那么的做作等等。这样的一封信,对当时自我感觉甚是良好的我,无疑是当头一棒,我都被打懵了!我哭了很久,几乎有一周没跟孩子说话,我LG劝说也没什么效果。孩子也吓坏了,可能他完全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最后,还是我母亲出面说合,缓和了母子关系。现在回想,其实,那封信,从孩子角度,也是一种沟通的要求和求助的信号,可惜,当时的我作为一个母亲,碍于自己的面子和感情,没有理解和接受,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从那以后,我们家的亲子关系不断走下坡路,持续了近1年多。而在那段时间,我LG的职业生涯正好也到了一个特殊时期,性格内向的他也进入了一个心理抑郁、情绪不稳定的阶段。还好,我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有很好的基础,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总体上大家都在做改善的努力。我们三个人,不断挣扎、纠结,彼此相处也非常小心……LG读了大量心理学书籍,阅读网上博文(包括维尼的博客),还推荐给我看;儿子自己也向我们求助,说自己不开心、不想学习,以孩子为主我们还做过心理咨询。期间,有过一些反复;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和LG的关系先有所改善,我作为母亲的焦虑和伤感仍然很强,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整个一年,从我的博客中,可以看到我心情不佳的痕迹。儿子初二结束的暑假,孩子自己提出来要去看心理门诊,给我造成进一步的打击。我用了很短的时间,认真考虑了如果儿子真的得了心理疾病,我怎么办?我很快做出一个决定,我要一个心理健康、快乐、平凡的孩子,不要一个精神抑郁的孩子,希望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而不是压抑地过日子。我好像是一下子想通的,不再纠结于他作业做得快不快?对不对?学习好不好?坏不坏?而是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真正地关心孩子本人到底好不好,尽量营造家庭轻松气氛,不盯着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周末几乎停止了所有补习(除了他喜欢的物理),给他安排去健身房锻炼、学习溜冰、去机器人俱乐部……初三期间,我和LG决定不给他任何压力,由他决定如何学习、如何考试,并且把这些想法和安排也跟孩子说了。告诉他,考试排名以及能否考上市重点高中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只希望他能高高兴兴的,现在和将来都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一种安排,逐步缓解了孩子的焦虑和压力。毕竟,他还是希望自己学习能好,所以,整个初三,成绩并没有下降。初三调整了一个多学期,亲子关系大大缓和(当然,还有一个重要背景,LG经过2-3年的考虑,作出了人生重大决定,也得到了我的支持),孩子也开始考虑中考和高中的事情。我们三个人共同商量了中考对策,如考不上市重点中学,认为去区重点读书也是不错的,他最后上了一个很好的高中。维尼:不去勉强,不去过多施压,孩子反而释放出了能量。中考完了,我们安排了一家三口川藏行,带孩子出去玩,更加亲密了家庭关系。上高中以后,我们还是坚持鼓励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不给压力。高中学习安排更加繁重,我们提醒他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鼓励他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社团活动,为同学服务,发展个人爱好,不以成绩论英雄,正确对待友情、爱情等等……再来说说现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对待儿子的做法。(1)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过去,我们认为职业是分三六九等的,要求儿子将来要做“好”工作,以获得幸福生活。现在我们认为只要能够自食其力,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做任何自己喜欢的工作都可以获得幸福。维尼: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幸福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2)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获得快乐追求快乐是人生存的本能。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更容易快乐,也更容易做出成绩。儿子从小就喜欢LEGO玩具,小学时就开始制作机器人,参加机器人比赛并多次获奖。初中时为了上课外辅导班,中断过两年。初一开始,我们逐步停了语数外辅导班,改为每周一次去机器人俱乐部参加活动。进入初三,儿子开始自学口琴,虽然学习紧张,但我们还是为他买了口琴,支持他在学习口琴上花时间。(3)帮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多元智能组合,每个孩子都只能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父母不应强求孩子成长为自己期望的样子,而应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提供资源和机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成长为自己的样子。(4)充分肯定他做出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过去,我们经常觉得儿子的成绩不够好,并由这一结果推导出他还不够努力。现在,我们更多关注他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并充分肯定他的努力,即使有时成绩不太好。当我们降低了自己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度,我们会更容易发现孩子自身向好的内在动力,儿子和我们对于学习成绩的焦虑程度都大大降低了。我们也选择一些维尼老师的博文给儿子阅读,教育儿子“努力但顺其自然”。当我们和儿子都不再过多关注结果的时候,结果反而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现在他学习很努力。(5)在儿子碰到问题时,先处理情绪,后解决具体问题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LG和孩子碰到问题向我倾诉时,我心里都会很着急,还没有听完,就开始批评他们,或者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没有先接纳和舒缓对方的情绪,我的反应常常让LG和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差。这方面,LG比我处理得好。最近阶段的数学题计算量较大,一直没能彻底解决的计算错误问题又在困扰着孩子,连续几次数学测验成绩不佳,他很苦恼。孩子向爸爸诉说了自己的烦恼,LG仔细倾听了他的倾诉,问清楚了原委,对儿子说,计算错误影响了测验成绩,自然会很烦恼。让我们先处理烦恼问题,后解决做对题的问题。LG分析道,计算错误的问题从小到大一直都存在,我们先要接纳自己;测验时间有限制,在紧张状态下更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出现计算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在测验后订正时能够把做错的题目做对,把不会做的题目学会做,这样我们的学习目的就达到了。这么一说,孩子也释怀了,放松了以后,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明显了。随着数学考试可以用计算器,原先的问题已经不那么困扰他了。维尼:先接纳自己,再寻求改变(6)学校做加法,家里做减法将周五放学后的时间设为自由时间现在中学生的学习负荷都很重,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往往使孩子感到很累。周五放学后,儿子经常不想写作业,想好好玩一玩,放松放松。过去我们会要求他先写作业,作业写完了之后才能玩,但效果不好。现在,我们把周五放学后直到睡觉前的时间支配权完全放给了儿子,作为他的法定free time。如果他想玩一晚上的网游或吹一晚上的口琴,我们也不干预,只是提醒,中间休息一会儿。学校作业太多时,允许儿子不完成作业由于各科老师都争相布置作业,抢夺孩子的时间,某些时候,各科作业加到一起会多到写不完。我们允许儿子不完成作业,并在儿子的备忘录上说明情况并签字。这一段经历,对我们三个人来说,是很痛苦的过程,对我这个做妈妈的来说,甚至是不堪回首的。但是,这段经历也已经成为我们三人共同的财富。首先,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勇于解决问题的人,在青春期逆反阶段,通过他的抗争(我和LG把他的逆反看作是他自我形成、人格完善的过程),赢得了对强势性父母的“第一仗”;我和LG善于学习和思考,以孩子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及时修正了自己认知和行为上的错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都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价值,更加亲密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我们的孩子经过青春期的逆反和彷徨,现在逐渐成长为一个富有同情心、感情深沉、性格阳光自信、有包容心的青年,并且受到学校同学的喜欢和欢迎。我也从一个强势的母亲和妻子,逐步变成有同理心、在家里更具包容心、更亲切的女性。现在,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说,也许我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青春期的这段经历以及父母的支持会给他以力量。即使他将来可能不上名校,但一样会是一个自信、坚定的人,追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并且自由快乐地生活!维尼:这篇文章我的感受只有两个字:精彩!谢谢他们一家带给我们的亲身经历,真实的就是最有说服力的。    作者介绍维尼老师(胡春光),畅销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现居青岛。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位列当当2014亲子家教类新书排行榜第一名,2015当当亲子家教好书榜第五名。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当当,淘宝,京东,亚马逊有售长期咨询及学校等讲座邀请,请联系QQ:435445642  (加好友时请注明来意)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维尼 weini435445642 长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心理咨询师维尼,获取更多咨询。

延展阅读:

害人不浅的励志学、成功学

改变认知,我不再是易怒的妈妈

“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

运用认知疗法,两周改掉坏脾气

如何安然度过青春期的转变

点这里“阅读原文”,购买《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