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妈妈的成长故事用心陪伴,五个不焦虑妈妈的成长故事)

今天是母亲节。在育儿焦虑的背景下,一方面,成为母亲的女性,很难做到不为孩子考虑,甚至为孩子“牺牲”。

一方面,社交媒体不鼓励成为母亲的女性为家庭做出牺牲。2020年代的女性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今年的母亲节,我们找到这样一群家长,她们是2020年代的“孟母”,爱孩子,但适度地去爱。为了获得这种方式,他们搬迁至各地。在成为母亲过程中,她们想通了一件事:通过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更有自驱力,这是可能的吗?这之间的根本矛盾——孩子会成为的样子,和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很难得到解决,甚至有时候背道而驰。“2020年代的孟母们”所做的是,在小孩的主导下,帮助孩子成长。与标准化的追求成绩的教育方式相比,这群妈妈或许是一群真正动了脑子,付出了耐心,承担并消化了自己的压力和焦虑的人群。她们的“不焦虑方法”,或许更值得参考。@晓熠妈妈“孩子不是要成长你满意的样子,而是他可能会成为的样子。”我的不焦虑方法是:现在是全民教育时代,线上的线下的资源很丰富,未来每个小孩一定不会太差。但在社会上立足的很多素质,学校里是不教的。所以在孩子读三年级时,我做了个决定:带她回江西老家读书。今年回家过年时,我看到邻居家的小孩端茶倒水很有一套,冲泡、品鉴有模有样的。一问之下了解到,孩子上了茶艺课。因为我们江西是产茶胜地,孩子们还会了解到如何经营茶厂、如何做茶品牌等非常实用的知识。听起来是挺新鲜的事儿,这教育有自己的想法。我当时焦虑的是,在上海工作的同事为了孩子读书,把家搬到了市中心。其实在上海的这几年,身边的家长们唯恐自己小孩被落下,上好的学校,报很多补习班、兴趣班:不求学到最好,但求不被落下。学得全面,但不见得有什么用处。这一对比之下,觉得现在回到江西,培养小孩的差异化也可以。我也是从江西奋斗出来的,我的小学不是最好的小学,大学也不是最好的大学。在和人相处时,我也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也没有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死磕在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你的孩子只会成长为你满意的样子。在环境相对轻松的地方,或许他会长成他可能会有的样子。@谢金桔妈妈“我们老了之后想落叶归根,孩子的未来就由他自己做主。”我不焦虑的方法是,我接受孩子是一个像我和他爸爸一样的普通人。小学不出排名,但老师会出评语,有一次评价我们小孩“好像不太聪明”,我去和老师沟通,不能这么做对比。有时候我听别家小孩一口流利英语,也会夸两句。但不会责怪自己的小孩,说小孩的英语不好等。我们还有个老大,那会儿我们刚做爸妈,也不懂怎么教孩子,老大就全靠自己学成了,到了大学学编程,到后来的工作,也都挺不错,现在很受领导器重。我们相信只要孩子是个好孩子,未来自己会做得好的。现在该考虑孩子的“小升初”了,身边有的家长在为孩子准备简历,甚至花钱定制简历,干货简历里写:剑桥二级;学习委员等,打算主动出击选择一个好学校。我们家情况有些复杂,户口不在杭州也不打算在这里落户。孩子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回到重庆继续上学。我不觉得在哪儿读书,或者没有读到什么程度,就会耽误孩子的未来。我们家在经济上是一直支持孩子的,但不会提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比如喜欢钢琴,就一直在学。我也不要求他考级,支持他的兴趣,这段时间看《上新了故宫》,说想去故宫,我也打算暑假带他去故宫看看。孩子有很多奇思妙想,说未来想当科学家,我也会配合他。有次孩子问我:如果能用鼠标控制世界,请问你想做什么。我想了想说:把自己p的年轻点。又高又瘦又白又美的。孩子抱着我说:“妈妈,我就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只要孩子有好奇心,有主动性,我就不怕他长歪了。现在是个好小孩,以后也一定会安排好自己的人生。@王琪妈妈“我有能力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但也给他留足了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我前年成为了全职妈妈,不焦虑的方法是,我退了所有的家长群,这个地方是最焦虑的。每天有家长夸老师,有家长主动攒班级。我觉得还是按照适合孩子的方式来吧。就有意识的远离会让你焦虑的环境。当然在这方面不可能真的没有焦虑,我和老公是受到教育的好处的。但我们也清楚,我们都不是天赋型的人,没有必要对孩子报有幻想。焦虑,你就花更多心思处理它。报班时我和爸爸商量,什么可以成为孩子的优势,什么是孩子需要补足的地方。为了训练孩子的思维,我们很早就送他去围棋班,现在围棋定段都是第一、二名。为了让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要像我老公一样,因为口语不好错失了工作机会。羽毛球、篮球是孩子自己的喜好。学校也会有一些特长班,甚至有无人机、编程课,孩子很喜欢。我们也不希望他是个书呆子,希望他全面一些。孩子一直在西安读书。孩子的爸爸在北京工作,也在准备积分落户北京。但我们也不一定要把孩子送去北京。我博士是在北京读的,当时博士期间的同学生了小孩,原本挺佛的一个人,到后来不得不鸡娃:小孩几个月大,就开始计划要带着出去旅行了。从出生开始就坚持双语带孩子,这也是有效果的,现在孩子不到三岁,英语说的很流利。但看着同学活成了小孩的经纪人,我觉得不去北京读也可以。这种超龄教育,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但我没有办法把自己、小孩整个家庭都卷入这个系统中。有能力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是一回事儿,但也要给孩子留足适合自己的成长空间。@山猫妈妈"是自己母亲眼里的不称职妈妈,但却和孩子一起,活得很快活"我对抗不焦虑的方法,是边焦虑边陪孩子成长。别说育儿焦虑,我整个人在两年前处于各方面的焦虑中:育儿焦虑、婚姻焦虑、工作焦虑、年龄焦虑……我之前是个北漂,前两年,29岁,遇到了所谓的瓶颈期,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一个萝卜一个坑,提交了几次升职申请也不了了之,薪资涨幅很小,同时也越来越忙,神经也紧绷。当时也决定和老公分开过了,继续在一起也可以,只是我当时刚从产后抑郁症中恢复过来,觉得也没有必要继续过下去了。现在算是一身轻松,从北京回了武汉。育儿焦虑,可能前提是你得先处理自己的焦虑。我现在的生活是两年前不敢想的:每天跑步送小孩上学,有6个小时属于自己,下午再去接孩子放学,然后和孩子一起去练钢琴。周末和孩子一起学习跳舞,一个在幼儿班,一个在成人班……我也慢慢找回了自己的节奏。我喜欢跑步,长时间跑步的人都会知道,跑步的节奏和长度,只能按照自己的来。因为对一切的热情都是需要培养的,或者呵护的。比如孩子对舞蹈的热情,他喜欢,我拦都拦不住。我现在也是从生活的小确幸里,抚平对未来的焦虑。孩子的舞蹈老师,从普通音乐学校毕业三年就开了好几家自己的工作室。课后聊起来发现老师之前是因为想当学校的老师,没有考上。但现在也过得挺好。没有考好,不是说那条更好的路就没了。你得找。我妈妈看着这样的状态倒是很操心,觉得我现在的自由职业不稳定,经常叮嘱我“得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我很能理解妈妈这么说,但我始终觉得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我有时看着孩子的作业,很担心自己的思维跟不上孩子。我们以前是告诉你结果,现在是训练小孩的思维。我觉得当下的每时每刻和小孩一起成长,要比希望他有一个好的未来更重要。 @张天皓妈妈“我当然知道我儿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但他现在要过自己的暑假”我们不焦虑的方法是,在“孩子成功”和“孩子快乐”中,每次做权衡时都优先考虑“快乐”。可能孩子真的考不上好大学。也可能孩子会给我们惊喜。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北京普通的上班族,孩子爸爸是北京人,我老家是安徽的。教育孩子,就是相信孩子:孩子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孩子不能做的,帮助孩子去做。比如老师经常让家长签字,我跟孩子说,“签字”是为了负责,所以你给我之前,要自己先检查好。最后只让我写一个名字。我有时候控制不住,比如提醒他考试要细心,别忘了什么,就克制自己。我偶尔看到现在00后小孩子们拍的视频,我觉得这帮小孩以后长大,可能玩的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游戏。我用自己这一套教小孩,禁锢小孩,未必是真为他好,毕竟我们那一代,禁止玩游戏,谁能想到之后有个电竞行业。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兴趣,孩子从小就很喜欢运动,那会儿好像还不到两岁,爸爸有空就陪他打篮球,上幼儿园之前就会带球了,到了幼儿园就是学校的明星学员,老师都是让他做示范,还让他和一年级小孩子们打比赛。孩子四岁时看动画片,学着片子里的小孩坚持自己准备衣服、穿衣服。说实话,那造型真的有点看不下眼,我们也“放任”了。孩子成绩不是最拔尖儿的,都在90分以上,这样就够了。现在你不责备孩子,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对比,也有失落的时候。我说没关系,学东西都是从不够好,或者很差开始的。你找到自己弱点,再到差,到还可以,到好一点点。最后到“这就是我能做的最好的”。这话其实也是跟自己说的。顺着小孩成长,这种方式也肯定有坏处,我老公可能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30多岁的人了,有时会显得幼稚。但哪种教育都有好坏,我们现在看了那么多原生家庭问题的故事,我是想让孩子尽量能快乐。马上到暑假了,孩子假期之后也要升入五年级了,老师也渐渐询问,孩子要不要努力一把,冲个更好的初中?最后决定暑假还是送他去我老家安徽,让孩子好好过他的暑假,边学边玩儿,孩子得对生活的感触,这样以后才会有一个更完整的童年,这些都没有办法只通过升学获得。结语在脱离“鸡娃”——上最好的小学,考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大学,找最好的工作。这条环环相扣的线之后,这群妈妈们经历过自我说服,说服自己不要干涉、控制太多;经历过焦虑,焦虑孩子更长远的未来,或许这个焦虑依旧伴随着他们;但同时,他们又把自己拉回了现在,希望“孩子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点”,专注当下孩子的自我成长。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获得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最熟悉”“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这是最有可能获得一个好的未来的可靠方法。但育儿焦虑愈演愈烈的时代,对家长们来说,把孩子的成长交还给孩子,父母只是作为辅助,是对抗育儿焦虑的一种方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