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课程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小班幼儿成长故事课程故事 | 剥剥乐)

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斯宾塞

我们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一个橘子引发的故事

01我不会剥橘子

一天餐后水果是橘子,阿姨将橘子放在餐盘里。孩子们每人拿了一个剥了起来,但剥着剥着张睿就面露难色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02想吃虾

今天的午餐是虾,一些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另一些孩子却望着手中的虾发呆。

看到孩子们被一个个小小的橘子和虾难住了,我们等孩子吃完后马上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你会剥什么呢?你想学会剥什么呢?剥东西有哪些技巧呢?并将这个问题制成调查表,请爸爸妈妈帮助完成。

“我会剥”&“我想学会剥”

#01

亲子调查

为什么不吃橘子、不吃虾呢?原来孩子们并不是不想吃,而是没有掌握“剥”这个技能。为了了解孩子们关于“剥”的经验,我们请爸爸妈妈一同参与调查,记录下孩子们此时会剥的东西以及接下来想学会剥的东西。

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孩子们的学习应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来开展,在通过家庭小调查这个小小的活动,我们抓住了孩子们的需要,找到了孩子们就近发展区域,通过调查了解孩子在本阶段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我们更好的去发现孩子、了解孩子打下了基础。

#02

调查结果梳理

调查显示

大部分孩子会剥软皮类,如:香蕉、橘子等;

少部分孩子会剥厚皮类,如:火龙果、芒果等;

很少孩子会剥硬壳类,如:虾、核桃、毛豆等。

老师的话

剥东西有这些技巧:找有开口的地方,敲一敲、揉一揉……

剥大蒜:

用菜刀拍几下,把大蒜拍扁后,就可以轻易剥掉外皮。

剥花生:

花生的壳比较硬,可以借助工具将花生壳轻轻压碎,然后就可以轻松取出花生仁了。

开心果:

开心果的顶端有个小小的裂口,两只小手抓住裂口的两端,向两边用力掰开就好了。

针对不同的水果有不一样的剥取技巧,例如:

香蕉

用左手拿着香蕉,用右手从香蕉的顶端,把香蕉皮剥开。

葡萄

用手指捏住葡萄用力一挤,一个完整的葡萄皮就剥开来了。

橘子

从蒂开始,绕橘身往下呈环绕式,将皮划开并沿此将皮撕下来。

多方练习,多样成长

#01

在家练习“剥剥乐”

请家长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自主练习“剥”的技能。

子衿:我在家里练习了剥香蕉、剥鸡蛋,最后我还挑战了剥花生。

卫鸿:我在家练习了剥橘子、剥巧克力包装纸,剥蚕豆和剥开心果我也挑战成功喽!

#02

班级练习“剥剥乐”

孩子们对“剥”的兴趣持续高涨,于是我们引导孩子一起讨论:可以带什么来剥一剥?我们设置了“剥剥游戏区”,每周孩子们轮流带来可以剥的物品。区域游戏的时候,几个孩子洗净双手,静静坐在座位上,细致认真地剥着手上的美味,品尝分享,好不快乐。

趣味剥剥,大显身手

#01

工具来帮忙

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剥开东西呢?

我们把找到的工具投放在“剥剥游戏区”里。

讨论安全提示:哪些工具可以自由使用,哪些工具需要在老师阿姨指导下使用?

#02

儿歌图示辅助

一次在剥茶叶蛋时,佳宁嘴里嘟嘟囔囔在念着儿歌:“剥蛋蛋,敲敲敲。敲破了,有蛋吃。”贝贝马上跟着她念起来。剥鸡蛋能编成儿歌,真有意思!剥其他东西是不是也可以有儿歌呢?孩子们很快有了新的创作:“头上折一折,往下拉一拉,香蕉剥好啦。”“剥橘子,抠肚脐,顺着剥,轻轻剥。”

#03

班级活动推进

趣味班级活动《剥剥小能手》,小小鼓励促进孩子们不断探索、收获。

孩子们在探索中自由分享交流,共同品尝“剥”开的美味。

剥批杷:

剥荔枝:

剥桂圆:

创意蛋壳画

立夏活动中,我们举行了斗蛋、剥蛋、品尝蛋的活动,真是有趣极了。剥下来的蛋壳直接进垃圾桶吗?当然不是啦,邀请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用蛋壳进行拼贴,感受蛋壳粘贴画特殊的花纹吧!

老师的话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里蕴藏着教育的无限契机。结合《指南》中关于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教育建议,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对幼儿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从活动前后对比中,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一次剥东西的尝试,老师从关注孩子的经验,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生成了一个趣味横生的《剥剥乐》微项目活动。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锻炼了小手,增长了经验,获得了成长的自信!剥剥乐,真欢乐!

素材提供:贝贝班

审 稿:园长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