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七岁生日文案(小学生成长故事逆境成长!“小公主”变“顶梁柱”,7岁女孩500天创造奇迹......)
近日,一则关于7岁小女孩傅鑫怡的新闻登上热搜。
这对父女,来自重庆市云阳县龙洞镇,傅鑫怡刚过8岁生日,现在除了爸爸走起路来不太方便以外,这一家人看起来和普通的家庭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在过去的500多天里,这个家庭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磨难。
2021年底,傅鑫怡在广东东莞打工的爸爸傅先近,遭遇重大交通事故,陷入昏迷。当时,医生曾建议傅鑫怡的妈妈放弃治疗,即使坚持医治,也可能只是植物人。
但是,傅鑫怡的妈妈没有放弃救治,并且无微不至的日夜照顾,当时只有7岁的傅鑫怡也帮着妈妈照顾父亲,还学会了按摩、洗衣服、做饭等家务。乐观向上的情绪,更是温暖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其实,如今家里的小小“顶梁柱”傅鑫怡,在这次意外发生之前,还是个连自己都照顾不来的“小公主”!
500多天的时间,这个仅仅只有7岁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
直面挫折,挖掘孩子内心的“超能力”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困难、压力……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遇到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之后,才能获得成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退缩,等到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直接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根本不管结果怎样。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生活在蜜罐里,习惯了什么都要最好,甚至接受不了失败和质疑。并且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存在保护心态,总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顺风顺水……
但现实却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高考失利,工作不顺,恋爱被甩,婚姻背叛,疾病来袭……人生的失意,谁都可能遇到。
所以,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未来一辈子很长,我们除了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的时候,如何自己调整负面情绪。
与其教会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不如教会他解决问题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商”。
俞敏洪先生曾说 :“父母向孩子传递逆商,是比上大学更重要的事情。”
在茅盾的《平凡的世界》中,对孙少安的一段描述就让小编印象深刻。
“他应该像往常那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驶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向前走去......”但面对布满荆棘的生活,孙少安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从未退缩。
面对孩子,家长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
1 告诉孩子,一次失败不会影响一生
当孩子失败时,他们并没有区分“很严重”和“没关系”的能力。家长们或许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世界末日”。
如果一个孩子相信失败是痛苦的,是永久的,或者怎么做也无济于事的话,就会不断的减弱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 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研究发现,在孩子自我恢复的能力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行动”是医治无助感最好的药方。
3 家长要懂得如何干预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很容易的解决。在问题相对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应该适时的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
最好的方式就是设身处地的去为孩子着想。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可以让他在面对生活困难时,多一份安全感。
4 设立合理的边界
如果家长能制定出合理的规定,并对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定说明理由。那么,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就能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有较好的处世能力和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
家长如何教孩子面对挫折逆流而上?
1 给孩子创造程度适当的逆境
比如:外出旅行,可以让孩子负责选地方、定路线、买车票,预定宾馆、采买用品、安排日程、收拾行李等。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鼓励孩子问路、找车、买饮料、点餐结帐等。
遇到困难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这样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自然更愿意主动想办法,不仅让孩子学会思考,还磨炼意志。
做父母的乐得省心,孩子乐得表现,也锻炼了能力。
2 不要在孩子面前包揽全部的生活压力
比如:“家里的事情不用你管,赚钱养家是我们的事,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了”,但实际上这样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的安心学习。
孩子爱父母、爱家庭,想付出关心,尽一点力,应该得到支持。
3 让孩子适当承担部分家务
比如:买菜,打扫卫生,刷碗,做简单的饭菜。这样父母既能轻松些,还可以让孩子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更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也有责任帮助家庭摆脱当下的困境。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认真学习、早日成材,另一方面尊重父母、珍视亲情,也能有勇气面对未来生活的挫折。
4 单亲家庭,家长坚强乐观是孩子的榜样
家长可以和孩子说些正面积极的心里话。让孩子接受现实,面对生活,放下精神包袱,集中精神解决问题,不必消极抱怨。
纽扣家庭教育说:
逆境生存,是一种面对挫折的态度,是父母帮孩子建设的心灵防洪堤。
我们应该给孩子成长和磨砺的契机,当孩子遭遇挫折痛哭或委顿的时候,也要给他时间消化成长,接受可能失败的反复,不要用负面评价打击孩子信心。
勇于放手,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坚持,让他们去犯错误,体验失败。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经历,请你相信,世界虽然充满挫折,但依然可以疗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