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成长故事200字(我们的成长故事【我们的成长故事】"疫"起做核酸)

"疫"起做核酸
我们的成长故事

如果说世界上有个地方,
只要大胆想象,
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那一定是幼儿园,
它可以是茶馆、花店、餐厅,
也可以是宇宙太空、海底世界、莫奈花园,
这里是所有想象力的源泉,
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地...
故事缘起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影响,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特殊的体验。在重返幼儿园后,“做核酸”成了孩子们幼儿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了当下幼儿讨论的热点话题。
《评估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因此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和问题为驱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支持,我们与幼儿共同衍生出“核酸检测”的自主游戏。
大家来"做核酸"啦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月月扮演的是核酸检测员,他去角色游戏的材料箱找到了“筷子”充当“棉签”,找了“杯子和吸管”当成是免洗消毒液。当小客人来做核酸时,月月有模有样的当起工作人员,认真消毒手,认真测核酸。还会学着小区的志愿者们喊着“大家快来做核酸了,谢谢大家的配合。”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源泉,月月的大白体验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兴趣,孩子们对于“我是大白”的游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茅茅老师
做好大白好像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来做大白,你会怎么做?

我想挑战为大家扫核酸码,我还要提醒大家在排队过程中要保持两米距离。
我会先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要保护好自己。我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是负责收好装棉签的瓶子。


我给自己制定了两个计划,第一天我要做医护大白,挑战为大家做核酸检测,我想把做核酸检测的步骤画下来。第二天,我要挑战做志愿者,我先用喇叭喊大家下来,然后提醒大家排队的时候要保持两米距离。
那作为大白,核酸检测需要做哪些准备?

茅茅老师

戴口罩和面罩。
长棉签、红药水的瓶子。


准备好手机要扫码。
核酸码、防护服。


茅茅老师
做核酸一定要佩戴好口罩,防止感染,另外需要出示采样码,每个人的采样码都是不一样的哦,就跟我们的身份证一样。



教师思考
幼儿在日常核酸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游戏中当他们出现了新的游戏内容时,会主动寻找各种可以使用的材料作替代。月月提出需要手机给扫码员,还需要棉签和消毒液,老师鼓励他去材料箱找一找,他找到吸管和一次性杯子后,试了一下,觉得吸管太长了,他又想办法用剪刀将吸管剪下来,剪出他满意的高度后放到核酸亭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的智慧在不断运用已有经验产生新经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实地考察
虽然孩子们已经做过很多次核酸,但是在游戏后,孩子们还是提出很多疑问:
放棉签的红色的管子是什么?
我们没有核酸码怎么办?
大白没有防护服怎么办?
。。。。。。
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核酸检测,支持孩子们的游戏,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核酸检测游戏筹备活动,对“核酸检测”进行细致的分解和梳理,帮助幼儿整合有关核酸的经验。
户外核酸亭
经过几天的经验积累和材料的准备,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精心布置了场地,户外自主游戏的核酸检测开始啦!
点点和逸逸穿上大白的防护服,选择在滑滑梯下的小小空间作为户外游戏的核酸检测点,轩轩拿着喇叭,作为小小志愿者在操场上请每个区域的小朋友去做核酸:“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大家戴好口罩,快来做核酸了!”立即引发了众多小伙伴的纷纷响应,也此起彼伏地跟着喊。随着喊叫声越来越集中响亮,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他们分工明确,学着清晨小区做核酸的样子组织排队。一人扮演志愿者,两人扮演医生,其余人扮演做核酸的群众。
“志愿者”拿着喇叭,指着地上的圈圈维持秩序:“请自觉站在圈圈里,保持一米线距离,戴好口罩。”
“大白”一本正经,和蔼地招呼一个一个小朋友上前,友好地提示:“嘴张开,啊。”“医生”正在有条不紊地忙活,“志愿者”忍不住又跑到离得较远的航空基地喊道:“航空基地的朋友们做核酸!快来做核酸喽!”
整个操场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每个孩子都投入在自己的游戏中,又互相因为做核酸产生联系。
教师思考
在做核酸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是亲身体验者,也是一位小小观察员。他们在核酸的过程中看到了医护人员使用到的物资、对此而好奇,原来,做核酸时的注意事项有这么多。孩子们自主梳理、交流这些注意事项后,进行了绘画表征。
幼儿通过实际感受做核酸这件事的同时也在主动地探索发现,教师通过集体交流、绘画表征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总结归纳发现的问题,让每一次的自主游戏更进一步,让每一次的自主游戏充满精彩故事。
测核酸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在每一次自主游戏的开展过程中,
我们老师都将所有的权力留给孩子,
看到了热情投入的孩子们充满智慧,
他们自信地运用生活中的经验,
商量着,思考着,交流着,
他们抓取身边各种材料展开联想,
丰富着游戏情节,
做自己游戏的小主人。
文字:王佳茹老师、茅赛君老师
照片:王佳茹老师、茅赛君老师
编辑:信息组
审阅:园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