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我非常什么(爸爸的成长故事原创首发 | 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诺心闻
作者|张好美我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没有母亲是在晚上,所以就特别害怕晚上。好在有父亲的故事陪伴着我。父亲讲起故事娓娓道来,上下五千年,纵横五万里。父亲的肚子里到底有多少故事,我不知道。留在记忆里最深的是家乡的故事。“‘皇上,当皇帝好不好?’一个老臣问。‘好是好,就是你的头碍事。’小皇帝对老臣说。老臣一听说这个,吓得没等皇帝长大就告老还乡了。”“为啥呢?”我惺忪着眼问。“皇上金口玉言,头碍事,不是说要杀他的头吗?”“哦。”父亲说:“你知道这个老臣是哪里人不?”“不知道。”我摇摇头。“就是我们安阳县柴村人,人称郭朴郭阁老。”父亲自豪的说。原来在明朝年间老皇帝去世早,小皇帝登基的时候还小,所以就被郭朴架在脖子上登的基。登完基后,郭阁老顺便问了一句,结果吓得告老还乡了。”据《安阳县志》载“郭朴(1511—1593)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安阳人,俗称郭阁老。传说,当年他在县城购置一所房产,因与邻居的墙界不明,引起纠纷。他儿子上书到京,求助官势显赫的父亲。郭阁老挥笔在信上写道‘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命人将信送给儿子。郭朴的儿子听从父命,把墙让出数尺。邻居闻讯,深受感动,也主动从墙址外退让数尺言和。由此,两家让出一条路来,俗名‘让道’。后来,这里开出一条小街,取名‘仁义巷’。”郭朴的仁义留芳千古,至今在我们安阳县流传着。父亲的故事伴随着我上了初中,我的初中学校是在一道丘陵上,俗称韩陵山。据父亲给我讲:“这里就是韩信埋母的地方。西汉大将韩信看此处是风水宝地,就拜当地一位老妇人为母亲,韩陵因韩信将他的义母埋葬于此而得名。”韩陵山其实是不能叫做山的,只是丘陵而已 。让韩陵山远近闻名的恐怕就是“韩陵片石”了。“韩陵片石”是安阳八大景之一。它是位于韩陵乡西大佛村西头的一块石碑。据《安阳县志》载“北魏永熙二年(533年),丞相高欢在韩陵山建造定国寺,旌功刻碑。南北朝时,南朝遣派使臣庾信出使北朝,见温子升撰写的《韩陵山寺碑》后,赞不绝口,并把碑文抄录下来。南归后,文人学士问他:‘北方文士如何?’庾爽直地说:‘唯韩陵片石,堪共语耳。’从此韩陵片石名闻天下。”能在风水宝地上学也是一件幸事了。更为难得的是,韩陵山的南山坡上据说就有郭朴的墓,只是已经成了废墟,很是可惜。父亲的故事里还有多少安阳县的传说,我不得而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才知道,安阳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安阳县西南的小南海原始人洞穴时期。作为县级政区,安阳县始置于秦;汉废,晋复置安阳县;东魏时曾并入邺县,隋又改安阳县。之后,千余年间,虽归属多变,但作为县级政区一直延续至今。作为古老的县级政区,英贤迭起:洹上拜受六国的苏秦,故里在水冶西南古相村的蔺相如,胆识超群的西门豹等等。我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也在父亲的故事里了解了我的家乡—安阳县。现在父亲过世整整二十年,我现在还能听到父亲的故事吗?还能听到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安阳县吗?不禁潸然泪下……作者简介:张好美
安阳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喜欢文学,与文为友,吟咏性情!
- END -
推荐阅读:
原创首发 | 走圈儿朗诵 | 诗意中国彰武水库——天鹅起舞原创首发 | 春雨 如果这里的原创美文让你愉悦请让与你有着同样爱好的人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