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校园故事
新野名师绽芳华
2022年10月26日,新野县2022年荣获南阳市“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一等奖教师个人成长故事分享交流会在该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录播教室举行。

本号继续报道我校参赛获奖教师的成长故事,希望教育同仁能从中受益。
守教育之初心,履幸福之事业——“个人成长故事”分享新野一高 李阳
在刚刚结束的南阳市“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作为参赛教师和听课教师,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作为参赛教师,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导入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导入新课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学生其他方面的实际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来开展教学。我讲的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年代久远,学生较为陌生,所以我通过爆款电视剧《人世间》和热点新闻“唐山打人事件”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人性中真善美的重要意义。(2)教学环节要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教学设计不仅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而且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需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规律,学习为中心的层递性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思维顺序。我是按照复习检测——自主学习——问题探究——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的顺序安排教学环节,由浅入深,最后升华。(3)教学内容要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相结合。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通过探索问题、完成任务、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而获得知识,强调探索问题和完成任务时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情景融合在一起,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义。为此我设置了问题探究板块——突破重难点,拓展延伸板块——通过练笔,引导学生养成君子品格的自觉性。(4)课堂活动要给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留下空间。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以自主的方式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学生探究展示,教师总结提升,告别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引导,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教学。(5)教学效果要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提倡协同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索、分组辩论解决问题。这需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力合作、同心协力、配合默契,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

作为听课教师,我见识了同行老师的风采。各位参赛教师对自己所讲内容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对教材的把握也有其独到之处。西峡的一位讲《芣苢》《插秧歌》比较阅读的教师,教学设计“环环相套,丝丝入扣”,情景导入,小组探究,展示点评,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解答疑惑,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还有一位油田的教师从写作的角度深挖“先秦诸子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思路清晰,内容新奇,让学生增添了论辩的华彩,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时间原因,不再赘述。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我不是一位听课老师,而是一名学生,我跟随老师的语言去思考;情到深处,我不禁跟着孩子们一起朗诵;当孩子们积极踊跃举手发言时,我也不禁想举手,想加入他们热烈的讨论当中。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位语文老师的魅力吧,把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我想,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吧,能激起听众心中的涟漪;我想,这就是课堂的魅力吧,让我不顾一切地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经历就是财富。是的。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中,无论痛苦、徘徊、快乐或者感动,都是我们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相信我们在不断超越的过程中,必会化茧成蝶,去领略天空的美丽风光。我认为教育的初心在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尊重、关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得,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的幸福在于不忘初心,心存感激,执着坚守。作为教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是幸福,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家长的尊重则是幸福之余更添感激之心、坚守之志。孩子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会更加积极展示自己,所以孩子们对老师、对班主任的“怕”的背后其实是深刻的爱。“只听老师的”、“老师说得才管用”……因为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而每位学生背后都有无条件配合、支持老师的家长。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至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我感激教育的初心指引我收获了来自于学生和家长的爱与尊重,为了回馈这份爱与尊重,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愿意执着坚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不问得失,不求回报,一路跋涉,上下求索,即使辛苦劳顿,迷惘彷徨,也不失初心,如此便可坚定前行,而过程中向着自我实现的靠近更是永恒的、终极的幸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尽我所能,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使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天地里能拥有一个多彩人生的起点!一路走来,桃李芬芳,下自成蹊,而未来漫长的教育之路,我愿继续守教育之初心,履幸福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