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至圣是什么意思(名人成长故事简短《孔子的故事》:至圣先师的平凡人生,每个人都是平平凡凡成长)
作为孔子的近邻,我们成为最受孔子思想影响的地方,对,我们就是曾经的鲁国人,现在的山东人。山东人以敦厚长者之风而享誉全中国,忠义仁孝深深地扎根在了山东人的心中,而诚信、善良、守规矩甚至于有些保守成为山东人的性格特点。而些无不受到孔子思想、儒家文化的影响。“孔老二”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了山东人的心中。
虽然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对我们影响如此之深远,但对于孔子本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对他的平凡人的人生了解却越来越少,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孔子被封圣封神,逐渐脱离了人的范畴,但他毕竟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有生活有情感的一位普通人。孔子也曾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真实的生活过,而关于他生活的痕迹也是需要我们追思和了解的。只有了解孔子的真实的生活状况,才更容易了解孔子思想的形成过程,了解儒家文化的根源。李长之所著的《孔子的故事》无疑是其中了解孔子的一个最好的媒介。
《孔子的故事》虽然只有这十几万字的篇幅容量,但却对孔子的一生进行了全面的记录。李长之以其严谨的治学之风,对于孔子的生平和事迹,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力求最全面的还原孔子的一生。我们所能了解孔子的,离不开他和他的弟子所著的《论语》这部儒家经典。它不但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对他的生平痕迹也能找到相应的脉络。但《论语》是由孔子和他的弟子对答组成,生活痕迹毕竟不足,我们要了解关于孔子更多的内容,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挖掘。看到李长之为了写这本而参考的那些书籍,对应所做的那些注释,我们可以了解李长之为了这本书是花了大心思的。而这个新版本《孔子的故事》印刷更加精美,配上那些漂亮的插图,更加让人赏心悦目了。
孔子就是那个时代个人奋斗成功的典型。他出生平凡,甚至有些低微,是典型的起点很低的人物。孔子是实际意义上的私生子,三岁父亲去世,十七岁母亲去世,生活穷苦,但却有着一个不屈的、向上奋斗的心。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学有所成。关于中国名人成长的故事中,总会在未能成功之时,会受到各种侮辱,也总有聪明人能慧眼识珠,最先发掘人性的本质,孔子也莫能例外。
已经博学多才的孔子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教育事业。“有教无类”是对孔子最好的保养,任何拜到孔子门下的人,“只要谁能拿十条干肉做礼,我没有不教他的”。虽然十条干肉也不是很少,但却至少把孔子门生降低了门槛,让更多人普通人可以接受到正统的教育。“孔子门生三千,贤者七十二”,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了。
学而优则仕,孔子就是这样教导学生的,也是这样完成自己是一生的。可能和大家理解的学习优秀就去当官有所差异,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有余力之后可以当官”,学习才是首要的。没有相应的能力当官就是害人害己,而学习有余力,那就要把自己的理想抱负贡献给这个世界。做官无疑是改造这个世界,贯彻自己思想最好的办法。但孔子做官的道路不非常不顺利的,在齐国、鲁国都做过一段时间的官,但他的理想抱负却无法得以施展,而且好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做官也不自由,最终孔子对鲁国彻底失望,放弃鲁国的官职,开始了十几年的周游列国之旅。
这十几年的环中国旅游过程中,孔子看惯了各种社会不公,深切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世界,孔子是乐观的,但在这十多年的艰苦跋涉中也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意。他不再专心于做官,开始了真正完全从事教育的事业。
孔子的晚年是悲凉的,不断经历着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但他至少有那么多弟子,他们敬、爱他,孔子死后,弟子们自动为他守孝三年,而子贡更是在三年基础上又加三年,这些痕迹至今流传在孔林之中。而孔子的学说也在他的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不断发扬光大。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孔子的弟子们都跟随着孔子的步伐不断前进着,孔门思想不断发展。《孔子的故事》也永远流传。#干货分享读书会##全民荐书人##孔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