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成长故事50字以下(名人成长故事50字名人成长故事(四十五))
45
红军之父——朱德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户佃农之家,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的母亲在生朱德之前还在干活。朱德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使他从小就开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五岁的时候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并改变了他的命运。六岁时朱德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
1908年,朱德毕业之后邀约了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老师兼教务长,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七十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准备从军。
1909年,他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并且在这一年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他积极参与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又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站在了斗争的前列,他英勇善战,功绩卓。但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中国人民仍然处在贫困和苦难的深渊中,中国的真正出路在哪里?他在苦闷中继续进行探索。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使他在黑暗当中看到了曙光。为了寻找革命真理,1922年,他毅然抛弃官职奔赴德国,在柏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献给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
1926年7月,他从苏联回国之后,按照党的指示从事革命的军事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他是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起义军南下失败后,朱德和后续赶来的陈毅根据形势的变化,把部队转变为游击队,之后又组织了遍及湘南十余县的湘南起义,使这支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扩大到万余人。
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一直率领这支队伍向井冈山靠拢,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之后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改为红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开始了“朱毛”合作,并为扩大革命根据地和壮大红军队伍而斗争。
朱毛会师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红四军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互相配合,开始点燃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燎原烈火,为革命的发展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道路。
1930年8月以后,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先后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沉着机智地指挥红一方面军,以寡敌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大规模围剿。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上,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违反中央的决定,率领部队南下,并进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朱德坚持原则,坚持耐心说服和教育,团结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同张国焘的错误行动进行了坚决而有效的斗争。
二四方面军会合之后,他与这两个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一起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对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开展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朱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在日本侵略军向华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局十分危急的时刻,朱德和彭德怀率领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力挽狂澜。
他们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和在敌后建立根据地的一系列指示,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迅速打开了华北敌后抗战的局面。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当局逐渐推行限共以至军事反共的政策,华北抗战出现了复杂困难的局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军事摩擦,朱德表现出高超的斗争艺术,既坚持了原则、坚持了斗争,又以诚恳的态度和灵活的方法团结了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
在朱德、彭德怀的领导下,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支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到1940年为止,八路军、新四军由四万人发展到五十万人,敌后解放区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940年5月,朱德由前方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解放战区的抗日战争。这时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加紧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朱德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和训练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开荒种地,逐步做到生产自给。他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南泥湾精神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一个优良传统。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朱德已近六十,年事已高。在日本投降,举国欢庆胜利之时,他预计到内战将不可避免,因此他们教育部队保持高度戒备,不能有丝毫幻想。
朱德参与制定了我军“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整编军队,组建起了适合于大规模运动战的野战军。这些正确的决策为迎接反击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打下了基础。
1946年6月,全国内战终于爆发,我军因准备充分在战略防御中歼敌71万,顶住了敌人向解放区的进攻。
1947年元旦,朱德向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发表了广播讲话,指出一九四七年是斗争形势转变的一年。十月十日,朱德和彭德怀以正副总司令的名义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1月,我军取得了石家庄战役的胜利,朱德亲自总结攻城经验,并在全军推广。朱德到处于前线位置的河南参加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参与决策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又部署了渡江战役,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朱德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于挥师渡江,解放了全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朱德已经六十四岁了,戎马一生,功绩卓著的朱老总老骥伏枥,不顾年高,积极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工作。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后参与领导空军、海军、陆军各技术兵种的组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领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
他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非常关心,到八十八岁高龄时,还亲自视察海军,并乘舰出海检阅。朱德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都卓有建树,对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详细内容请听音频~~
明天播出——名人成长故事(四十六):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元帅——贺龙
我们的内容与昆明广播电视台FM100.8《亲亲宝贝》同步播出。更多精彩节目内容,您还可以关注新月亲亲宝贝微信小程序和网站(www.ynxiny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