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的成长故事(我的成长故事500字【我的成长故事之八】公开教学之花)

   媒体上常有人说,公开教学是一种“做秀”。不可否认,现在公开教学“做秀”的现象时有存在。但,这决不是公开教学本身的错。

   “一朵具体的花胜过一千种关于它的描述。”

   公开教学,之于我的成长,无疑是助推器。从1988年至今的三十多年里,我到过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进行公开教学500余次。

   1988年4月18日,我永远记得的日子——我的第一节公开课。

    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主任张卫国一行到实验区了解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的实验情况,要来我们海边小镇,听我上一年级实验课《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在导师盛大启的精心指导下,我编写教案,制作精美的教具和学具,特别是采用了电化教学——配乐故事《猪八戒吃西瓜》(自编),还制作了漂亮的幻灯片。为了这节课,我一星期加起来的睡眠时间才十几个小时。

    下课后,张主任紧握我的手说:“这堂课上得太精彩了!学生在轻松自然和快乐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发展。”张主任奖掖后生的褒扬,极大地鼓舞着我的信心和期望,让我尝到了公开教学的苦后甘甜。

   鲜花掌声固然可喜,失败批评虽然疼痛,但能忍着疼痛清醒地解剖自己,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1999年,上海浦东,时隔八年后,我又一次执教曾经的“经典”课——《万以内数的读法》,当课堂按照我的预设运行了10分钟还不到,我发现,教材中的所谓“新知”——读各类数,学生其实都已基本会了,而我硬是把学生拽到我课前设定的轨道上来,和学生做了数位排队、数字组合、击鼓传花等活动化游戏。学生看上去情绪高涨,但我深知,这是一种经不起推敲的泡沫情绪。

   这是一节失败的公开课。由此引发了我的深思:学生进入课堂怎么会“零”起点?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怎样用数学特质的美征服学生?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发展?我对理想课堂的思考与追求,也因为这节失败的公开课而有了质的飞跃。

   个案在分析中明晰,思想在交流中发展,理念在争锋中升华,我的教学艺术的日臻完善,离不开这绽放着的一朵朵具体的花。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