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学会选择例子(儿童成长故事怎么写《学会选用最佳解决办法》儿童成长故事#小故事)

学会选择最佳方案。

战国时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国并存。战争不断,魏国在魏文侯时期实力不断增强,但其他国家对其持谨慎态度。公元前356年,赵国与齐国会盟,燕国也加入了联盟。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意识到魏国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于是召集大臣商讨如何化解危机。庞涓自信地说:“大王不必担忧,我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们先攻打赵国,使其无法结盟,这样他们就无法威胁到我们了。”

魏惠王听了很高兴,命令庞涓攻打赵国。起初,庞涓不负使命,连续攻下了赵国的几座城池。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魏军攻占赵国后,下一个目标自然是齐国。齐国国君召集大臣商议此事。田忌建议道:“我们应该立即派出士兵与赵国并肩作战,抗击魏军。”

然而,孙膑不赞同这种做法,他说:“两头牛打架,如果硬拉硬扯只会让自己受伤。同样,两军对峙也不能强攻。相反,我们可以避实就虚。魏军将精锐部队调往赵国,后方必定是老弱病残。如果我们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一定会从赵国撤军。这样,赵国的危机就可以解决了。”听完孙膑的想法,大家都认为很有道理。

随后,齐国国君命令军队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惠王立即命令庞涓撤军。庞涓知道这样做会失去攻占赵国的最佳机会,但军令如山,他不得不率军返回魏国的原都城。然而,孙膑已经让田忌在桂林设下了埋伏。毫无准备的庞涓被打败,魏军溃不成军。经过桂林一战,魏国的实力大大削弱,孙膑的“围魏救赵”策略也被后人列入了三十六计。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想出三种方案,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当我们养成这种思维习惯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第四种解决方案,甚至更多更好的方案。这样,我们解决问题的成功率会更高。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