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刚的故事简介(伟人成长故事一位伟人,十个故事,激梦扬帆——钱永刚在平塘讲述父亲钱学森天眼新闻2021-06-21 15:09天眼新闻2021-06-21 15:09)
“总有那样一些事,让我们常常魂牵梦绕,因为那些是用灵魂谱写的芳华,是用信仰铸就的丰碑。”“总有那样一些人,让我们久久难以忘却,因为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作青春理想,什么叫作爱国奋斗。”
6月21日,在平塘县民族中学大讲堂内,钱学森先生之子钱永刚教授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在场师生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包含着对钱永刚教授的欢迎,包含直击在场师生心灵的震颤,更包含着对钱学森先生先进事迹满满的期待。课上,钱永刚教授用“你们谁敢和我比”“何须你特赦”“活着就是为人民服务”等鲜活的十个故事,生动地讲述了钱学森先生伟大的一生。
其中“你们谁敢和比” “何须你特赦”两个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应有的气节。钱永刚教授回忆父亲钱学森晚年说过的话,“我年轻时也争强好胜,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一个美国学生当着我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不讲卫生、愚昧无知……我听了很生气,立即向他发出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学期末看谁的成绩好?”期末考试时,有位教授出了一些难题,大部分同学都做不出来,认为老师是故意刁难学生,于是大家聚集起来去找教授评理。谁知当他们来到教授办公室的门前时,却发现门上贴着一份试卷,卷面上的字迹整洁工整,每道题都完成得准确无误,也没有任何涂改的痕迹。卷首有老师批阅的分数:一个大大的“A”,后面还跟着3个“+”。大家定眼一看,原来是钱学森的!没想到这位平时不声不响的中国学生竟有这么大的能耐。从此,同学们对钱学森刮目相看。从被看不起,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钱学森先生用自己的努力为国争光。听完故事激起了在场师生强烈的荣誉感,高二(11)班陆雨乐告诉记者“面对美国人的歧视,他并不畏惧,而是勇敢地提出了,谁敢和我比的挑战,这种不怕畏惧,勇敢的卫国争光的精神,让我懂得了在今后的努力中,要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争光。”
从为国争光到之后的回国刻苦科研,钱永刚口中的父亲用一个个成果为祖国做出杰出的贡献。“关于父亲的故事太多,但他从始至终的目的就为人民服务。”1989年8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钱学森,祝贺他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及“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等三项荣誉。钱学森说:“一个人的工作是不是够得上‘世界级’,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定的,而是需要人民最后评定的。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们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钱永刚教授的十个故事中,带着现场师生跨越时间的长河,让大家看见了鲜活的钱学森先生,从海外求学为国争光,到艰辛回国刻苦研究,最终实现他心中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梦想。对于父亲钱学森,钱永刚教授在故事最后写下这样一段话。“少年时候,你我都有着梦想,为国,为民,还是为了自己?”“这个问题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回荡。”“然而你像是一束光芒。”“照亮了自己的人生路途。”“也让无数蝼蚁暗自神伤。”“从上海到加州再到麻省,从懵懂到成熟再到辉煌。”“你的人生是一道不灭的印记,永远镌刻在每一个后来者的心上。”“在你的努力下,中华民族就这样成为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你的功劳,哪怕封狼居胥,哪怕勒石燕然,也刻不完你的一生……”
听完钱永刚教授关于钱学森先生的故事,平塘民族中学副校长刘兴海十分感触。“今天十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勤奋爱学,什么叫爱国,什么叫无私奉献,明白了什么叫做人生的价值,这体现了钱学森先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品格。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也激励着我们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课后,钱永刚教授也对平塘县民族中学予以美好祝愿,“希望平塘的学子们努力学习,将来能走出几个像南仁东这样为我们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我觉得我们平塘也会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据了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让青少年们知道老一辈科学家们是如何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未来,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故事,弘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为鲜明特征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邓稼先妻侄许进教授受中国科学技术传播中心邀请,6月18日至22日于贵阳、平塘、罗甸、龙里等地开展讲座。【人物介绍】钱学森-钱永刚
钱学森,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思想家。生于上海,浙江省杭州人。应用力学、航天及系统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唯一获得者。
钱永刚,钱学森之子。浙江杭州市人。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82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等。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庆编辑 梁晓琳编审 张发扬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