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成才的孩子要具备哪三点(爱迪生的成长故事孩子成人成才的秘密,就藏在这些人的成长经历中)

戳上方蓝字关注“敏敏老师”哦!

曾敏敏女士(微信:zengminmin2013),哈佛大学校友,哈佛大学亚洲学生奖学金委员会委员,COURSERA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华英教育董事长,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认证顾问,曾出版《十年-一个哈佛女孩的故事》。2014年创立新足迹游学网(www.xinzuji.com),致力于让中国少年通过各类精选海内外课程,体验全球精英教育。

犹太画家毕加索曾说,作为父母,必须拿出全部的爱以及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能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

可见,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天职。

下面,敏敏老师通过六个名人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父母应该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达·芬奇的父亲

给孩子最大自由发展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6岁那年,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

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

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达·芬奇的父亲如此开明,他培养孩子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得到父亲的支持,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

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安徒生的父亲

穷鞋匠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丹麦童话大作家安徒生,出生背景很平凡,父亲只是个穷鞋匠。

他们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

尽管如此,安徒生的父亲虽感到非常气愤,但这位父亲却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反而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所以,安徒生的童年大多时候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虽然物质生活非常贫瘠,但安徒生的父亲非常注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就能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

然而父亲会将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也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

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

而且,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

这种种感性的经验,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父母

给孩子一点空间

美国历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父亲学过法律,又经过商,很有钱。

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不过,罗斯福的家庭既严格又民主。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

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

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严管不等于束缚,罗斯福母亲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

同时,罗斯福的父母非常尊重孩子的自主精神。

他们一直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更高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坚定的自信心去克服困难,适应生活,创造生活。

爱迪生妈妈

重视孩子的好奇问题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只上过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他的成功却得益于称职母亲的良好教育。

曾在课堂上,爱迪生总爱向老师提问:

“老师,为什么会起风?““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爱迪生的各种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老师将他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

爱迪生哭着回家,爱迪生的妈妈领着孩子到学校质问那位老师,并表示此后她自己会教孩子。

爱迪生的妈妈认为活的教材遍地都是,并不强制爱迪生像老师要求的把教科书完整地默记下来,而是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当爱迪生问起妈妈孵出小鸡的疑惑时,母子俩一起查百科全书,爱迪生查蛋项,妈妈查鸟项。

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爱迪生却学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学校学不到的有关风、花、鱼等许许多多的知识。

爱迪生的妈妈从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培养对学科的好奇。

小爱迪生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而爱迪生的发明成就更是与此种好奇密切相关。

盖茨的父亲

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和独立思考

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小时候酷爱读书,兴趣广泛,学了一阵子伸缩喇叭,又钻研作家艾德格•来斯•格洛兹笔下的泰山和火星人的故事。

七岁时,盖茨阅读整部百科全书、名人传记,比如罗斯福和拿破仑,他尽可能去探究这些皇帝的一切。

他最喜欢读的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他喜爱谈文学作品,除了在学校的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的书房里,随意阅读父亲的藏书。

这些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今后他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比尔盖茨回忆说,“成长期间,我的父亲总是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并且独立思考。他们会找我们讨论一切,包括从书籍到政治,每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会北上胡德渠,与其他几家共聚一堂,举行许多竞争性比赛,例如接力赛跑、掷鸡蛋、抢旗子。总是玩得很开心,而且让我们都了解,我们能竞争并且成功。”

尤今的母亲

讲故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人称“新加坡的三毛”女作家尤今,曾说她在小时候常听母亲讲故事,每回说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停住,以后的故事情节由她自己去想象。

幼年的尤今为此绞尽脑汁,兴致盎然地做了种种猜想,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天,妈妈在讲故事之前,总爱鼓励尤令说说她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再讲。一旦尤令猜中了故事的结尾,她常会情不自禁地欢喜地叫起来。

想必,尤令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这为她后来写文章带来很大益处。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文章

警惕这5种做法,会毁掉孩子的创造力!

如果没有她父亲的教育,我们损失的将不止是一个“先生”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让他12岁考入常春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