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讲成长的故事的书哪些?(最难忘的成长故事听大师讲故事 | 那些好玩的成长故事,那些难以忘怀的中国故事)

上周五的七夕节,点心君和一些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在今日美术馆和大师们来了一场浪漫的约会:

『看插画』——300多幅来自世界各地的插画原作和21位老艺术家创作的127幅原创图画书大师的经典插画,让大家一饱眼福、重温童年;

『听故事』——听图画书大咖分享那些好玩的成长故事、那些与众不同的创作故事以及那段难忘的中国故事。

嘉宾介绍

朱成梁

国际知名图画书画家

陈泽新

著名儿童插画家、装帧设计家

杨莹莹

国画家、京派剪纸传承人、著名画家杨永青先生之女

温凌

青年艺术家、漫画家、著名画家温泉源先生之子

颜小鹂

蒲公英童书馆创始人、总编辑

精彩故事分享

陈泽新

主见、个性、兴趣、心静

这个画展上面有很多画家,我在出版社都有接触,都比较熟悉,很多都去世了,现在看到他们的原稿我心里还是蛮激动的。关键他们画得很好,也是我的前辈,和杨永青老师和温泉源老师都是好朋友。我看到很多小朋友来看这个画展,我觉得你们肯定都喜欢画画,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如果喜欢,你就坚持下去,因为爱好和喜欢是成就最主要的一个标准。

插个小插曲,去年我们国家有20个人去参加一个插画比赛的评选,全军覆没,我就问一个外国友人说我们国家那么多画插画的学生,为什么都没有评上?然后他就讲了一句我印象很深,听了之后心里也比较难过,但是我还是想跟你们说。他说这些参展的作品都好像似曾相识,什么意思呢?讲一个明了的话,就是这个作品我好像在哪里看过,好像跟谁很相似。然后再讲通俗一点,就是有抄袭的感觉。你学习这个画家的作品不要把它从头到尾地学,不要去临摹他的整个的结构,整个一模一样,他的手放在哪里,脚放在哪里,都跟他一样,这个不行。你学习什么,比如说你这个东西不会画,人家怎么画,人家的颜色跟我们的颜色有什么区别,你学这个现在国际上最害怕的就是你去抄人家的东西。所以小朋友们画画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个性。

我还要跟小朋友讲,你们不管画什么,心一定要静下来。现在所有人静不下来,大人小孩全静不下来。人一定要安静,安静才可以把这个东西学好。

朱成梁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我和陈老师从南京过来,在这里看到这个展览,我觉得这个展览非常宝贵,因为这里面有一些老画家已经不在了,他们的作品能够展现在我们面前很不容易。其实我现在想想南京应该是一个画插画、画连环画的主要阵地,也可以说是重镇,这里有田原老师的作品,他是新华日报社的,当时新华日报有“三剑客”:田原、马得、柯明。田原是其中一个,画过插画、图画书和绘本。还有一个非常棒的是马得,马得可能大家知道的少一些,他画戏剧,也画绘本。有一段时间他在江苏少儿出版社有一个《红小兵》的杂志,后来让编成童话故事,他也在少儿馆待了一段时间,也出版了不少儿童读物。还有柯明老师,我有幸跟柯明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我在边上经常看他工作,我觉得很有意思。他特别喜欢民间艺术的东西,那时候我们出版社还搞了一个以书代刊的刊物叫《民间美术》,非常好的,现在拿过来看非常宝贵。后来我在画图画书的时候就慢慢用了这些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它的色彩,它的造型等。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很多营养可以吸收,就像王洛宾一样的,他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歌曲,也在世界上很有名。他就到民间去吸收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作为他创作的元素,我们也可以好好地把中国民间艺术的语言、色彩、造型借用到我们的图画书绘本里面,这样我们在国际上就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在由日本图画书创作者安野光雅组织、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画家共同创作而成的图画书《世界的一天》中,我负责中国的部分,运用了传统的红底子和民间泥人的造型元素来传达中国新年的场景。

选自:《世界的一天》/朱成梁

当时想要更体现特色,也因为我在苏州长大,所以我就把背景画成了苏州:有宝塔、有桥,江南水乡的模样。画面上是冬天,当时中国小孩在南方室内和室外穿的衣服是一样的,日方老师问我你们怎么家里的衣服跟室外的一样?其实是因为当时在80年代的苏州那里是没有暖气的,很冷。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画画,50年代要买纸是很贵的,我父亲就想出一个办法,他买了一个小黑板,大概两个A3纸的大小,那么一个小黑板,黑板画了以后可以擦掉,擦掉以后再画。

我们小学的对面就是一个少年之家,就像现在市里的少年宫一样,经常可以去那里看图画书、连环画。有一次学校里说让我去参加绘画比赛,然后随便画一个画,后来也忘掉了。但是那年六一儿童节在苏州的报纸上把我的画登在上面了,而且有1块钱的稿费。当时1块钱非常值钱的,如果节省一点2天的伙食费可以解决了,当时在学校里班主任把汇款单给我,然后回到家里我母亲带我去拿稿费,那时候我三年级了,是我的第一笔稿费。

杨莹莹

我就天天看着他画,然后这些画慢慢变成了书到了我的手里

来源:《儿童学古诗》--绝句/杨永青

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甚至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就开始看我父亲画画。说实话,长大以后随着我的经历增多,现在才慢慢地理解他,那时候不理解他,因为他很少陪伴在我的身边,他给我们整个的记忆就是老是出去。要不然就在那儿画画,很少带我们上公园,很少很少。我那时候跪在凳子上看我爸爸画画,我就天天看着他画,画完以后这些画慢慢都变成了一本一本的书到了我的手里,我觉得好神奇啊,我们画的画可以变成书,当时我就想那我将来我也要画书。

来源:《一粒种子》/杨永青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国家图书馆的活动,当时儿童馆的馆长王志庚老师拿出来一本我父亲最早画的第一本书,《丁丁游历北京城》,当时我看到这个书我也很激动,我说这个书是有故事吗?因为我爸爸当时画这个书的时候人在上海,他是上海人,从来没有来过北京。这本书就按照照片上北京天安门的模样画出来,画完以后他来到北京,一看到北京大汗淋漓。从那时候他有一个观点,就是:我要画这个东西,我一定要去体验生活,要深入生活,这是他的一个理念。后来他画任何东西都争取画写生,去争取第一手的资料。

后来杨爷爷画了许多英雄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还有很多抗日英雄的故事等等。他画刘文学这本书的时候,就亲自到四川去了,在刘文学家里住着。他所画的那些小书不大,但是里面的背景,那时候没有照相机,不是照相,就是靠画。所以他画的那些道具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东西,不是凭空想象的,都是写生出来的。

温凌

叛逆少年的回归之旅

来源:《野花》/温泉源

我叫温凌,我爸爸是温泉源,后面有他的作品。我的童年生活就是看着我爸爸或者其他叔叔阿姨画的大量的儿童画长大的。

小时候我在旁边看图画书,我父亲就在旁边画,然后再过半年以后,他在旁边画的那些画都变成书寄到家里我又在看,然后我正在看的故事可能就是陈泽新叔叔画的,隔了两年以后陈泽新叔叔就会来我们家玩,然后看的是杨永青叔叔画的,我晚上又会去杨永青叔叔家看电视,很有意思。

我长大以后也学了画画,上了中央美院附中和中央美院,我爸爸希望我接他的班,以后也画儿童读物,他深深喜欢这个工作,他觉得这个工作是一个特别好的工作,他觉得画画如果能成为事业是特别幸福的。但是作为一个青春期的我来说,我是比较叛逆的,你越让我干什么我越不干什么,你越让我画图画书我肯定不画,我要干别的,我要画油画,我要刻版画,反正童书肯定不做。我毕业之后真的画了油画,做了摄影,但是随着年龄逐渐变大,我越来越感受到我对这种连环画形式的作品有非常强烈的亲切感。我慢慢开始把我的方向变成画连环画,我前几年一直在画连环画,在画漫画。这次参加了颜老师组织的这个展览以后,我有一种预感,我觉得未来我可以彻底画童书了,这是我的一个成长经历。

来源:《春娃娃》/温泉源

我也说点父亲以前的有趣的事情吧,有一个印象很深的事是:我爸爸画画的时候特别投入,有一天他回到家说今天我喝了涮笔的水,原来他画画时旁边搁了一个涮笔的水和一个喝水的缸,他没注意就把涮笔的水喝了。他这个人没有架子,热情阳光,而且他画的一些童书和每天在做的事也是接触小朋友的事情,他的性格也非常有趣活泼。他画画的时候经常会模仿动物的表情,画一个小猫笑,他一边画一边学那个小猫笑,下一页是小猪,他也要学猪的表情。他们那一代人的产量特别高,不光我爸,这些叔叔阿姨画了大量的作品,同时他们那一代整体水平很高,不光是一两个人。

颜小鹂

这些作品是生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一定要流传下去

这个展从一个想法到真正展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人都觉得你们是怎么想的?因为去年这个展的二楼是50年博洛尼亚的大师作品纪念展,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西方的东西,我们中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蒲公英编了一套书《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那里面就是很多原创大师的作品,我们想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做一次邀请展,就是邀请那些影响过我们60、70、80、90、00后的大师,把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我们打电话还是去到大师家里,他们都表示你们做这个事情是有意思的,是有意义的。我觉得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支撑我们要做这件事情的一个支点,所以真的要谢谢这些老师,他们能把这么美好的东西留给我们,留给我们的小读者。

我觉得我们的图画书是有根的,我们今天看了这么多原创的图画书,我们的根到底在哪里?我小时候看过的图画书的故事,延续到今天,我觉得也会被我们今天的孩子喜欢。我们的《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的那套书2009年开始出,出到2016年,这些作品是生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这些书可以被孩子们看到和阅读,中国的故事将会这样一代一代人传下去,中国的文化将在这些优秀的中国故事里边去传承弘扬,我觉得这是办这个展览,以及我们编这些书的一个最大的意义所在。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次詹同的儿子跟我们讲一个情节,他说晚上他爸爸就用一张长的板凳画画,灯光太强,詹同老师怕影响他家人的休息,就把灯罩用报纸蒙住,然后坐在板凳上画画。他说他经常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到爸爸是这样的背影。我很感动,那一批人是用这么一种心在为孩子们画画,所以我觉得这批作品是一定要流传下去的。

来源:《动物园》/詹同

更多插画展介绍:

每个孩子都想听听爸妈小时候的故事

一票双展,守望童年——这次插画展很国际!很中国

《大闹天空》《三毛流浪记》等经典作品原稿首曝光!| 致敬大师

错过了价值3万的展,童书编辑你知道吗?

“我在这里找到童年的回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