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我的读书故事》(我的读书成长故事我的读书史)
儿时,我鲜少有机会读童话,从三舅家借过那本《格林童话》也仅在家中存过短短数月,不过那几个月中却把它翻得烂透,之后岁月中常伴的便是旧式书柜里,那尘封诸年的《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忆辉煌》、《雷锋的故事》等等诸类。
我第一次去翻《红楼梦》这本书大抵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字也认不全,那是一日午后,父母午休,我与家姊溜到旁厅,打开了书柜,翻出了红楼梦,我挑了上下中三册中的一本,翻到了最后,看来看去便只认得“刘姥姥”三个字,只记得最后昏昏沉沉,泛黄的书页又兼伏天的午日,印象着实不太美好。
真正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该是到了初中,之后一直到上大学《红楼梦》被我翻过该有不下五次,但次次皆是囫囵吞枣,草草了事,大抵天生并不是爱看这些。不可否认红楼梦中辞藻华丽,书中极品,但于我辞藻过丽反而掩盖了故事本身,很多事过犹不及,犹如钱钟书的《围城》处处比喻,虽是精妙,但多了反而让人觉得疲劳,有卖弄之嫌,其实说白了,便是详略不当,一场宴会看的是众生相,而红楼却极尽笔墨于吃穿,个人实是不喜。当然或许也是中国人骨子里散发的含蓄所致,再去看莎翁英文原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发现虽然大多人物对话,而无场景描写,但寥寥数章人物极其鲜明,与此同时辞藻也依然不失华丽,实是翘楚!
却说四大名著,最爱莫过于《三国演义》,大气磅礴,着实痛快!虽然现今看了还是充斥了一种“杰克苏”的气质,但是回想一番,仍是让人拍案叫绝,最最惊艳我的便是孔明的出场,是,我将它称之为惊艳,那首“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没有高远情操,没有家国恩仇,却是一股浩浩之气,迄今难以忘怀!很多人喜欢曹操,但我执着于孔明。曹操成全了一代枭雄,是个人主义和时势造英雄的成功典范,而孔明,在我心中仍然是一个羽扇纶巾的少年形象,永远的鲜衣怒马,永远的赤子之心。生活虽待我以老,我仍报之以好。
我的读书年华大多集中在了中学时代,除了红楼、三国,大抵还有哈利波特和小小说,前者聊聊无趣暂且不提,后者才是我真正的午间读物,侃天侃地,古往今来,世事百态。之后的鲁迅,更是我学习写作的启蒙,平淡之间自有丘壑,锋芒之中便为春秋。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叙事方式,平平淡淡如同饮水,细水长流中感悟世事变迁。
之后的高三生涯,渐渐的走出了小说的这方天地,慢慢体悟出了诗词的奥妙,平生最爱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薄,再然后的大学生涯,慢慢接触了如今的“快餐文学”,网络的文字参差不齐,麻木的沉醉于那一片片天马行空的虚拟,也曾试着投入其中,勉强撰写了一二十万的古代言情,不过终究还是灾梨祸枣,未能善尾,也算人生之憾。
于是,我常常想,大概是故事读多了,便不再相信故事了,又或许,故事读再多,也终究不是故事中的人。
可是仿佛是我自我拘谨了,世间之大,文字之美,又岂是短短十载可以一一体味,麻痹我的,原是那些时代的垃圾,故事仍然美好,只是我固步自封。今日,漫漫午后,我捧起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情不自禁地逐字逐句的去阅读,这对于如今体味了许久“快餐文学”的我实属不易,仿佛有什么撞进我的心灵,将那死灰一般的某个东西唤醒,仿佛又有什么在脑海里激燃,
“
他的手很温暖很温暖。
“结婚,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吗?”他淡淡地带起。
我有点紧张,又有点悲哀,这一刻终于来临,但我并没有太多快乐,我只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说:“未必,丰俭由人。”
”
已经不曾记得有多久之前读过这样,安逸平淡,却抓人肺腑的句子了,我想这就是一个好故事的魅力,每个字句里都有它独到的韵味,都值得细细看去……
我曾以为我的读书史大概起于幼年,终于少年,现在看去,一切才刚刚开始,生命不止,故事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