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病逝原因(列宁的成长故事列宁主义不会死亡——纪念列宁逝世98周年)
年前的今天,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与世长辞。俄国的革命的胜利,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革命、第三世界反殖民斗争的胜利,无不说明列宁主义的正确性。今天,谁是列宁,什么是列宁主义,似乎又成了问题,这是历史的暂时曲折。列宁主义不会死亡!伟大的列宁主义万岁!
人物
谁是列宁?什么是列宁主义?这似乎是问题,又似乎不是问题。
152年前,一个男孩出生于俄罗斯辛比尔斯克的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贵族家庭。那时的他还不叫列宁,父母为之取名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乌里扬诺夫有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三。乌里扬诺夫的父母在那个年代都是相对政治开明的人,他们支持沙皇的农奴制改革,这对乌里扬诺夫一家的政治观点都有鲜明的影响。乌里扬诺夫自幼就表现出超人的学习天分,和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一样有望考入当时的名牌大学,在父母的期望下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然而这一切都在1887年发生了改变。
这一年,乌里扬诺夫的哥哥,就读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亚历山大因参与民意党策划的针对沙皇的刺杀行动,而被判处死刑。乌里扬诺夫感到震惊: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的哥哥宁愿冒着死亡的危险也要参与这惊世的举动?这勾起了他对左翼政治的极大关注。
现实往往是十分奇妙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当你担心一件事情要发生的时候,那它就一定要发生。就在这一年年末,已经就读于喀山大学法律系的乌里扬诺夫就参加了反对取缔学生社团的示威活动。接着他就被大学开除了。再接着,他就被流放了。
流放并没有毁掉这个年轻人的前途,相反,这位热血青年的故事变得更加有趣起来:流放于科库尔基诺时,他阅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革命小说《怎么办?》;在他母亲的斡旋下返回喀山时,他又加入了费多谢耶夫的读书圈,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
世界从此变得不一样了。
当乌里扬诺夫的母亲意识到他所持有的极为激进的政治观点时,他的母亲忧心忡忡:难道乌里扬诺夫会步他哥哥的后尘吗?难道他还敢和沙皇继续对抗吗?难道他竟然要把这三百年罗曼诺夫王朝掀翻吗?
没错!
……
三十年后,天地为之变换,世界为之惊动。
回首往事,或许他也会对自己当年的热血行径感到会心一笑。然而此时,人们已不再称呼他为乌里扬诺夫。他有了新的名字,一个注定要铭记在人类历史千万年的名字:列宁。
历史
以列宁为命名的主义,被称为“列宁主义”。当列宁主义以“主义”的面目问世时,它就遭到了非难。“列宁主义”一词最早由他的对手孟什维克冠之。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代表们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孟什维克在这场会议中遭到失败。不甘失败的孟什维克随后夺取了《火星报》的领导权,并公开声称反对“列宁主义”。这就是“列宁主义”一词的第一次亮相。毫无疑问,列宁主义自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在无穷的斗争中生长。
然而,列宁主义总是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刚强,就是它的影子。列宁的思想总能得到工人阶级的认可和支持。只要有工人阶级存在的地方,就有列宁主义。而反过来讲,谁害怕无产阶级,谁害怕革命,谁就要反对列宁主义。这是丝毫没有疑问的。
列宁主义是战斗的思想。在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理论家搏斗中,列宁,做到了技压群雄;列宁主义,做到了涤荡污秽。但是列宁所面临的条件是艰苦的。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横行于世,民粹派、合法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党,当然最重要的是机会主义。它们都是很有迷惑性的,它们常以马克思主义或亲近于底层劳动人民的面目出现,它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在第二国际中,考茨基被誉为“正统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的遗嘱执行人;伯恩斯坦早与马恩有交情,是爱尔福特纲领的起草人之一;普列汉诺夫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最早创立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团体;更有许许多多的第二国际的知识分子在各种大学里担任教授,各有其威望。而列宁是谁?一个连大学都没有读完就被开除了的年轻人,一个落后国家俄国的革命后辈。
没错,事实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驳倒了一群老学者,一个后辈驳倒了前辈,一个坚持同无产阶级相结合的革命家驳倒了一群高高在上、只知舞文弄墨不懂人间疾苦的革命权威。
是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干的每一件事就是这么惊人!
斯大林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1]”伟大的列宁同志就是凭借着坚忍不拔的刚强性格同他的对手战斗。从零散地写作政论文章到写作专著《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主义者?》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参与各式各样的秘密革命活动到建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和后来的社会民主工党——在列宁的20岁到30岁的青年岁月中,他总是以惊人的热情参与到一切革命工作中来。他飞速的成长着,在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中都展现出一代有志青年的绝代风华。
这就是革命家的青春岁月!
从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两派后,作为布尔什维克领袖的列宁更加意气风发。虽然流亡海外,依然以饱满的热情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积极参与了1905年的俄国革命并谨慎地领导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的革命活动。在后一段时间中,革命队伍里有许多人犯了思想上的错误。他们或者走向极端,企图用暗杀手段和极端恐怖来解决战斗,或者畏惧斗争,以取消主义的面目出现,希望在合法的框架下进行有限斗争。列宁毫无畏惧的同这些错误思想进行了斗争,先后写作了《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取消取消主义》等等,明确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这一段时间的列宁已经由一个热血青年逐渐转变为成熟老练的优秀革命家。他对革命方向的判断、对时局变化的分析、对革命思想的理解都已经登堂入室,成为当时最耀眼的革命家之一。
但是,时事的变化总是超越常人的预估。当第二国际刚为帝国主义战争发出微弱的警告时,垄断资本家们为了争夺金融资本的发展空间悍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改变了一切。
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们在战争中投归了垄断资本家的怀抱,成为战争的辩护士。俄国国内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转变立场,成为战争的狂热支持者,成为“光荣的”民族主义者。只有列宁,在世事纷乱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的认识。列宁先后写作了《论欧洲联邦口号》、《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的认识推到了新水平,完成了对时代背景的科学认识和帝国主义时代革命理论总结概括。从此,列宁注定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随后的十月革命便是水到渠成,虽然过程颇有波折,但是在理论上一帆风顺。因此,斯大林评价道:“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
政治革命完成了。但是,革命似乎才刚刚开始。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的苏俄,面临着比革命前更危险的事态。严酷的外部干涉、复杂的国内局势、混乱的国民经济,无一不是新生政权的巨大阻碍。这些考验不仅是对苏俄的考验,更是对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考验。成,红旗可能会插遍世界;败,数十年斗争付诸东流。此时的列宁展现出了惊人的刚毅果敢之品质,以雷霆手段摧垮一切障碍,以盖世气魄建起不朽基业。斯大林说:“(列宁)不单是一个领导者,而且是一个最高典型的领导者,是一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大胆地引导我们党沿着前人未曾走过的俄国革命运动的道路前进。[3]”
1924年,列宁与世长辞,享年53岁。
一代伟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就此离开了人间。
他也需要休息。
列宁主义
在列宁逝世的前一年,1923年,加米涅夫首次在苏联中央提出了“列宁主义”一词,来概括列宁一生的思想。这是“列宁主义”一词首次以褒义的形象出现。1924年1月22日,也即列宁辞世第二天,俄共布中央发表《告全党和全体劳动人民书》,正式提出“列宁主义”。1924年4月,斯大林写作《论列宁主义基础》。1924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决议正式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将“列宁主义”宣传到所有无产阶级政党中[4]。1926年,布哈林提出“现在必须着手来准备对列宁主义进行比较扎实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研究工作,把它提到必要的科学高度。[5]”从此,作为一门科学,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列宁主义”诞生。
列宁主义大致包含了三个组成部分:1.对时代的认识:帝国主义理论;2.夺取政权的理论:革命理论;3.掌握政权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经济建设的理论。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概括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毫无疑问,列宁主义是革命的科学,是斗争的科学。列宁的思想中充分蕴含了磅礴的斗争的力量。正是这一形象使无数阶级敌人对之加以疯狂的诋毁。有人说暴力革命是行不通的,无产阶级专政中的一党专政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6],职业革命家组织只符合俄国的特殊性而不符合国际性[7],如此等等。
然而事实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谁拒斥列宁主义,谁心里有鬼!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资本家不害怕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呢?有哪一个压迫者不害怕被压迫者的造反行动呢?有哪一个统治者不畏惧掌握真理的劳动人民呢?
于是,他们要嚣张地、放肆地、疯狂地、倾尽全力地、竭斯底里地抹黑、歪曲、污蔑、丑化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病患者、独裁者、权欲熏心的野心家、德国的间谍,一个又一个帽子盖到了列宁的头上。这不愧是资产阶级能干出来的事,资产阶级也确实干得出来这些事。剥削者所做的事与剥削者的名号实在是契合的很,不愧是剥削者。
可惜的是,资产阶级的如意算盘没能奏效。不仅俄国的革命成功了,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革命、第三世界反殖民斗争等等大量的反抗运动都相继成功,这一切无不说明列宁主义的正确性。不要说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一百五十年,就算再过五百年、一千年,列宁主义的光辉依然照耀着人类的解放事业。
列宁主义不会死亡!
伟大的列宁主义万岁!
参考文献:
[1]斯大林:《悼列宁》,新编《斯大林全集》第6卷,诸夏怀斯社2016年版,第34页。
[2]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新编《斯大林全集》第6卷,诸夏怀斯社2016年版,第52页。
[3]斯大林:《论列宁》,新编《斯大林全集》第6卷,诸夏怀斯社2016年版,第39页。
[4]参见 贺瑞:《再论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39页。
[5]《布哈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6]参见 高放:《“列宁主义”再认识》,载于《探索》2008年第4期,第170-171页。
[7]参见 俞良早:《关于列宁主义的定义、体系和方法等问题——评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阐释》,载于《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