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巴金哪年出生的(巴金的成长故事风雨飘摇中的百岁老人——巴金)

2003年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迎来了巴金老先生的百年华诞,在这一年,巴金老先生还获得了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

一、时代背景

那我们来看看这么这么优秀的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其中对巴金影响最大的就是1966-1976年的文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迷雾时期。文革是一段颠倒黑白的时期,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文革还是一段盲目崇拜的时期,大家随身携带毛主席语录;将领袖的话作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大喊毛主席万岁,有一位农民,种植秧苗的时候,把秧苗插了几个大字毛主席万岁,可是这到了成熟的季节可就犯难了,要不要收割呢?不收就是让毛主席烂在地里,收的话你就是收割毛主席,怎么都不敢,怎么都是死;文革又是一段知识分子下乡改造的时期,被扔菜叶、扔鸡蛋,有妻子家人陪着有的扛了过去,但是也有好多人没有扛过去。巴金1904年出生,2005年去世,是一位走过,并且见证了一个世纪的老人 。那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巴金的一生,看他一生都经历了那些事情。

二、巴金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芾甘”是从《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一句中截取而来,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选用一个巴字,那巴什么呢? 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巴可、巴鲁、巴泡.... 还是巴金好听。

三、巴金生平

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少年时期的几件事情。第一件事巴金出生于官宦家庭,在李家,长辈 20 多人,兄弟姐妹 30 多人,祖父祖父是最大的家长。巴金是长房的小少爷,从小受尽宠爱。小小年纪的巴金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你们是不是很喜欢过年,那时候,巴金最讨厌过年,逢年过节,晚辈们都要给祖父磕头,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乖乖顺从,到了巴金就不一样了。他就死活不愿意磕头,躲到马房里,和轿夫在一起,躺在肮脏的床上,任凭家人在外面怎么叫他,他都不答应。他小时候唯一的一次挨打,就是因为这个事儿,不磕头。第二件事是关于母亲的教育,根据巴金先生在散文《我的几个先生》中的自述,他的第一个先生是其亲生母亲。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因为有一位仁厚的母亲,巴金在幼年时得以被允许与仆人、轿夫一起生活的经历。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一直秉承“说真话”的巴金的最初的力量源泉正是来自于底层人民的教导。其母“爱的教育”实质上已经带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及人道主义色彩。它对巴金后来的思想性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第三件事就是意识到并痛恨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他非常同情当时的底层人民,他不仅对下等人的爱,还有对小动物的爱。

他特别喜欢小动物。巴金父亲曾任广元知县时。衙门后院养了不少的鸡。巴金就常常与鸡群为伍,成了一个“鸡司令”。每天给这些鸡点名....这群小鸡一天天地长大。终于变成了神气的公鸡与漂亮的母鸡。后来有一天,点名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鸡......原来一个厨师奉命来后院宰鸡做菜。把他心爱的大花鸡吃了,为此他大哭了一场,别人还笑话他“痴”。他那小脑袋里想不通的是:做了鸡为什么就要被人食用 ?他向父母讨教,可是都没得到自己听得懂的,且满意的答复。既然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自己又保护不了大花鸡们,自此他也就不想再做“鸡司令”了。

后来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清朝灭亡,年仅六岁的巴金很高兴地剪掉了脑后那根讨厌的辫子,但同时他的父亲叔叔们却失去了为清王朝效命的前程,家道也就慢慢衰落下去了。接着母亲父亲的相继去世让他感觉很伤心,但是祖父的去世他的感受不是痛苦,而是一种获得了支配自己行动自由的感觉。这在他的书《我的家》中也有体现。巴金在少年相继失去最重要的亲人母亲和父亲,对于他的性格造成的影响。失去父母的庇护,巴金兄弟才开始体验到大家庭内部的冷漠、仇恨和倾轧。体会到封建家庭的虚伪和丑恶。由此,在对下等人的同情之外,巴金又产生了对上等人的憎恨。当他逐渐长大,看到更多外界的苦恼和不平时,开始为一些更新兴的观念所吸引。

1923年上海求学,19岁的巴金第一次离开家,到上海求学。毕业后巴金本打算报考北京大学,但因为犯了肺病而未能如愿。1927-1929年留学法国。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巴金是受西方影响较深的,欧洲的很多作家在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形成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欧洲留学期间,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他,使他对于中国社会、人民的种种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思想基础。

25岁时,巴金回到祖国,并发表了小说《灭亡》从此一举成名。《灭亡》严格说来不是小说,是巴金在情绪非常激动之下写出的一些笔记,后来把它们串起来,它就成为一个小说,并在国内发表了。这是他以“巴金”为笔名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发表之后就非常走红,巴金这个名字在文坛上就人人都知道了,而这也激起了巴金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和勇气,接下来就开始以笔为枪,发表作品,进行文学创作。直到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巴金去世,巴金经常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这么优秀的巴金他的另一半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巴金的爱情故事。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巴金一看照片,咦,真漂亮!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在萧珊去世的3年之后,巴金才获许把萧珊的骨灰捧回,巴金将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夜与之共眠,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

四、巴金的为人

厚道的巴金:巴金的这一“习惯”,反映在方方面面。1960年,巴金回到故乡成都,四川家舞团正在上演《刘三姐》。一天,巴金请别人代买8张票,请大家看戏,有关方面知道了,决定送要给巴金,巴金坚决不要,说道:“我请人看戏,必须自己花钱。“80年代,巴金有过几次出国机会,每次回来后,都是由巴金出钱,请大家吃一顿后再“散伙”。

勤俭的巴金: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正直的巴金: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倾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会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华年,没有一点怨言,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

五、巴金的主要作品

巴金一生笔耕不停70多年,写下1300多万字。前期小说创作非常富,一共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和60多部短小说。题材也非常广泛,有写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悲惨生活与抗争的,但更多更集中的是那些描写青年反抗者、革命者的作品。其文学创作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的,如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等,另外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溃的命运的,以影射专制制度罪恶,以《激流三部曲》中《家》为其代表。

后期:集中在晚年,巴金在和各种病魔作斗争的时候还坚持写下了42万字一百五十篇的随想录,被为“中国的卢梭”。

主要著作: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3、散文集《随想录》。

4、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神・鬼・人》

六、作品赏析《家》

《家》也是巴金在哥哥李尧枚的鼓励下写的,1929年7月,李尧枚自川来沪看望巴金,谈了家庭里的种种事情,气愤而又苦恼。巴金告诉他,要写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说。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色之徒,在外胡闹事发,以致阖家不宁。继又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陈姨太以封建邪说为由,强迫瑞珏去乡间分娩,致使瑞珏难产而死。至此,觉新才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