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家春秋巴金经典语句(巴金的成长故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章 巴金——从《家春秋》到《寒夜》)

第十章 巴金

第一节 早期无政府主义和作家的“纠缠”

无政府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废除一切政权和国家,实现个人意志的绝对自由。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廖抗夫的剧本《夜未央》是巴金社会思想的启蒙教材。他自称是“安那其主义者”。

处女作《灭亡》,初刊于《小说月报》,第一次署名“巴金”,是巴金真正走上文学道路的开始。早期的巴金文本中存在着不同于常人的一对矛盾:“无政府主义者”与“作家”的纠缠。

《灭亡》主人公杜大新,于绝望中抗争的献身精神。

《新生》中的李冷

第二节:激烈三部曲

《家》,1931年在上海《时报》连载,原名《激流》,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改名为《家》,《春》(1938),《秋》(1940)

三部曲主要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历史。贯穿三部曲的两大主题:封建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青年反抗专制的斗争。

三部曲的独特性意义在于: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通过历数封建大家庭活生生的罪证,从而“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

首先,三部曲揭示了大家族统治者的真实面目。

其次,还通过大家庭的矛盾与堕落子弟的命运见证了专制制度的不合理。

大家庭最震撼人心的罪恶还在于剥夺青年的幸福乃至生命,这是《激流三部曲》猛烈攻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触发点。高觉新,首当其冲的牺牲者,被弟弟们指责为“作揖主义者”“懦夫”,社会悲剧+性格悲剧。 鸣凤等美好少女的苦难和死亡,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最严厉的控诉、最无情的诅咒。

在控诉罪恶的基础上,三部曲也发布了愤激的叛逆宣言,颂扬了反抗专制的热血青春。“大胆的叛徒”觉慧,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并走出了家庭,但也暴露了“新思想”的简单和幼稚,没有认识到封建堡垒的顽固性,未免显得狂躁、盲目乐观;他的斗争史个人主义的,参与的社会活动带有较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未找到真正的出路。他的历史局限性,封建思想的残余是其一,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是其二。

《三部曲》达成了对五四爱情小说和同时代“革命+恋爱”小说的双重超越。

《三部曲》的艺术笔法,与思想意蕴相得益彰,体现了热血文学的特征:

其一,往往以诗的笔调来宣泄澎湃的激情,大篇的人物独白与作者的直接抒情酣畅淋漓地倾泻着青春的苦闷与勃然的愤恨。

其二,人物塑造达到了简单与复杂的统一。觉新、觉慧、高老太爷等想象突出着独特的角色特征,同时又纠结着复杂的文化心理矛盾,因而真实而丰满。

其三,体现了精湛的结构艺术。特别是《家》,看似未经精心谋划,实际在觉慧成长的基本线索下,网罗了众多的人物,交织着多个故事线索,在有条不紊的叙事中,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二节 《寒夜》:风格转变后的力作

40年代中期,巴金三篇力作:《憩园》《第四病室》《寒夜》,与之前作品相比,

壮怀激烈的英雄意绪为平庸的凡人小事取代

滂沱倾泻的诗化演变为细腻深刻的内心刻画

叙事格调也由热烈奔放冷凝为沉郁忧伤的叹惋。(168页)

热血文学已然转变为含蓄深沉的平民的史诗。(172页倒数第四行)

《憩园》(即原计划中的《冬》),延续了《激流三部曲》的大家庭题材,进一步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反思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摧残与异化。改过自新的原大家庭寄生者杨老三,新一代地主阶级姚国栋、小虎。

艺术成就:复调的结构,蕴含着作者深刻、多维的人生思考;古典美的意境、诗的韵味,萦回不去的哀婉情调与深蕴的思想相合璧。

《第四病室》,平实、冷静的白描,呈现了一副异常真实的人生世相。

《寒夜》:真正以现实主义的深度、思想意蕴的丰富性、艺术手法的圆熟成为巴金风格转向的界碑。

抗战胜利前一年的重庆,一对小知识分子夫妻:汪文宣、曾树生

《寒夜》的思想内涵:

1. 社会现实批判是《寒夜》的主题之一。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是二人悲剧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经济压力、生活磨灭了汪文宣的个性与理想,身心俱疲并迅速衰老下去,这是导致二人情感裂痕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大后方奢靡腐化的社会风气、享乐主义盛行,使曾树生堕落,离理想越来越远。

2. 在社会批判基础上,《寒夜》深入探索了人的心灵世界。

首先,在生存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下,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充满矛盾与痛苦。汪文宣、曾树生、唐柏青。

婚姻家庭生活中琐碎而又无止无休的矛盾缠绕着人物的灵魂。汪、曾、汪母,难以调和的矛盾,背后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原因。

其一,汪母与曾树生之间潜在着文化观念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其二,汪文宣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来自传统性别体认与现实自我能力的不符。

其三,现代女性曾树生在“五四”现代思想启蒙下成长起来,当她的个人观念与传统的婆婆、黑暗的现实相对接时,必然产生一系列矛盾。

汪家的矛盾同时又纠结着人性深处的情感问题。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于爱的占有的普遍矛盾。

《寒夜》体现了社会现实批判的厚度与深刻的思想意蕴,是巴金对社会与人生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的结晶。但“青春”仍是《寒夜》的主题。巴金说《寒夜》“是一本希望的作品”,体现了五四个人主义精神。

《寒夜》在艺术上:

朴实的现实主义文风、细腻的心理刻画、出色的意境营造、严谨巧妙的结构,体现出深沉含蓄的艺术风貌。

首先,《寒夜》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心灵辩证法”塑造了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不以善恶的绝对标准衡量人物,而是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因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其次,《寒夜》的意境营造出色。这个理想与家庭双重破灭的悲剧似乎总是笼罩在“寒夜”的萧煞中,“寒夜”不仅是物理时间,更是社会环境的“寒夜”、心灵体验的“寒夜”。

再次,《寒夜》体现了巴金精湛的结构艺术。分别以汪与曾在寒夜中寻找对方开篇和收束,并加入唐柏青和钟老的故事,达成了对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双重关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