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爱因斯坦成绩单公布(图)(爱因斯坦成长故事从被认为蠢笨到影响全世界, 爱因斯坦的中学和大学成绩)

我们经常使用“智商”一词来衡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但是如果经常阅读思想大师、数学家、物理学家传记就会发现,很多大师级人物在小时候,甚至到中学、到大学都是被老师或同学认为“笨”的人,如爱因斯坦、牛顿、庞加莱、彭罗斯、纳什等等。补充一句,这里不要提某大科学家成绩如何优秀,他们小时候发生的事,也的的确确有历史记录。

儒勒·昂利·庞加莱法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理论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庞加莱被公认是19世纪后和20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继高斯之后对于数学及其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庞加莱在189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空间的相对性》,其中已有狭义相对论的影子。1898年庞加莱又发表《时间的测量》,提出了光速不变性假设。1902年,庞加莱阐明了相对性原理。1904年,庞加莱将洛伦兹给出的两个惯性参照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命名为‘洛伦兹变换’。再后来,1905年6月,庞加莱先于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关论文《论电子动力学》。大约一个月后,爱因斯坦也发表了他在相对论上的第一篇论文。

法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比奈和教育家西蒙于1905年设计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测量智商的量表,而庞加莱的测试结果是“较笨”。因为患有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庞加莱写字都很困难,5岁时他又患上了严重的白喉病,致使他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视力也受到严重损害。但是这却养成了他深刻的思考和记忆能力,尤其是数学方面,他可以在头脑里完成复杂的运算和推理。他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论外界干扰有多大,都不能使他的思维中断,而这些特征正是一个数学家所必须具备的。小时候经常有高年级的学生考他数学题,结果庞加莱几乎都是瞬间给出答案,反而考他的人却需要花很长时间来验证他给出的解答。

庞加莱作为数学大师中的大师,数学界不折不扣的领军人物,他的智商显然不会是测试结论中的“愚笨”,甚至还恰恰相反。由此可见,人的智力是不能被一张表格绝对判定的,表格和数据并不能准确预见人的未来发展。庞加莱用他永不松懈不断进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仅仅以智商来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能力高低是片面的。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欠缺,反而能极大地激发出其他方面的潜能。

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1931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州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爸爸是著名的人类遗传学家莱昂内尔·彭罗斯。罗杰·彭罗斯先进入伦敦大学的附属中学,而后进入伦敦大学学院。1965年,他发表了《引力坍塌和时空奇点》等一系列论文,和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工作一起创立了现代宇宙论的数学结构理论。他对平行宇宙是这样说的“平行宇宙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想法,就像所有东西我们都可以用我们的五种感官所体会到的观点去理解”。

又是一个很令我们惊叹的是,彭罗斯小时候因为跟不上老师讲的进度,而被老师安排在教室最后几排座位上。就是我们现在在网上经常看到的超级VIP休闲区。

很多人知道约翰·纳什是因为一部经典影片——电影《美丽心灵》以约翰·纳什的真实事迹为题材,艺术再现了这位天才的传奇故事。有人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影片中塑造出来的约翰·纳什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才,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1994年,纳什凭借博弈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从小就显得内向,性格孤僻,喜欢特立独行,有社交障碍,在中小学时期甚至被老师认为是智力低下。

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文档中,有一篇被很多专业期刊引用的文献——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水平低的传言。文中提到,爱因斯坦确实说过,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认为说话较晚,还咨询过医生,但爱因斯坦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说整句话了。

我们经常看到的这些故事,或许说明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很多天才在他们的大脑意识发育阶段,的确存在问题。如自闭症。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会成为天才,但的确有一些天才是自闭症患者,有一些分析说他们都是极轻度的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大部分自闭的人,对于生活自理方面有缺陷,但有一部分人对数字、图片有先天的敏感,在这些方面他们是天才。

美国《新闻周刊》有文章指出,孤独症可以理解为儿童智力的不平衡发展,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远远强于理解他人的能力,但由于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图的能力,因此就像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鱼一样,如果把他们放进适合的环境,他们会非常自如。也有著名精神病学家指出,许多政界、科学界和艺术界的伟人都是因为有自闭症特征才达致成功的。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菲茨杰拉德表示,很多天才都有类似自闭症的特征。他以牛顿、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H.G.韦尔斯和维根斯坦等伟人为例,他们都有包括阿斯伯格症候群在内的自闭症特征。根据死后诊断结果,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和康德亦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菲茨杰拉德在伦敦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指出,自闭症、创造力和才华有相同的基因因素。

还有一种是学者症候群(Savant-Syndrome),指有认知障碍,但在某一方面,如对某种艺术或学术,却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的人。自闭患者中有10%是学者症候群(故称自闭学者,Autistic savant),大脑损伤患者中则约1/2000的机率是。(50% 自闭症患者, 50%大脑损伤患者)。他们的IQ大部分低于70,但在一些特殊测试中却远胜于常人,故俗称为白痴天才(Idiot Savant)。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指儿童或成年人在左脑受损后,突然间发展出的学者症候群患者特殊才能。2014年4月22日,美国有一名中年男子称12年前,脑后挨了一闷棍,醒来后突然展现数学天才。专家确诊其患上了“后天学者症候群”。据专家说,截止2014年全世界约有4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医学界仍然在研究这种病的成因,但不少专家认为,当左脑受损后,右脑负责弥补左脑失去的功能,从而激发大脑潜能。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的价值就是由整个社会的综合表现出来的。对于每一个人,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不要自暴自弃,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心。作为教育机构,作为老师,更不能歧视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人才,即使某个学生真的是有问题。

有人提出爱因斯坦中小学时期学习成绩是优秀的,并不是智力低下。中国还有很多全满分的,又能怎样呢?智商超过爱因斯坦的人一大把,又能怎样?有位复旦大学专门学数学的博士毕业到大学当数学老师时说,他大学时期,数学几乎每门课都100分,但你们考试最好不要100分,没什么用。的确我们有神话伟人的心态,历史上那些“神”,哪些不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历史事实摆在那,可大部分人就是不承认。

爱因斯坦学习说话很晚,两岁多的时候才能说出些单词,被家里人认为“发育比较迟缓”。但在传闻中,爱因斯坦的发育问题被夸大了。因为人家5岁开始学钢琴和小提琴,10岁开始看科学和哲学类书,12岁自学几何和代数,13岁开始读康德。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文档中,有一篇被很多专业期刊引用的文献——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水平低的传言。文中提到,爱因斯坦确实说过,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认为说话较晚,还咨询过医生。

现在就贴出爱因斯坦的成绩单,爱因斯坦是在瑞士上的中学,瑞士的成绩和德国是相反的,6分是最好,1分是最差。

从上到下依次是:语文(德语) 5分 法语 3分 英语 - 意大利语 5分 历史 6分 地理 4分 代数 6分 几何 6分 画法几何 6分 物理 6分 化学 5分 自然史 5分 素描 4分 工程图 4分

爱因斯坦高考,其实也是考了两次,这也是的的确确的历史。1900年8月,爱因斯坦以平均分的普通成绩从大学毕业。从头到尾的求学经历,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历史上,往往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就出现在这样的普普通通的学生身上,他们看起来普通,但却是真实的执着,这种执着来自热爱,甚至来自他们的基因,这不是乱说。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菲茨杰拉德表示,很多天才都有类似自闭症的特征。他以牛顿、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H.G.韦尔斯和维根斯坦等伟人为例,他们都有包括阿斯伯格症候群在内的自闭症特征。根据死后诊断结果,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和康德亦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菲茨杰拉德在伦敦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指出,自闭症、创造力和才华有相同的基因因素。

从这一点上说,就是每次考满分,也未必成为爱因斯坦。

不少反对的评论,认为这些是从小就是聪明绝顶,成绩优秀。我看这些评论的人,可以说都是受到传统的某种影响,从深层次来说是清末以来中国很多所谓知识分子带给中国的弱国思维影响的惯性,如同康有为改良黄种人为白种人那样的可笑夜谈。当然也有人只是吃瓜群众,惯性的认为,我们看到的天才,他出生也必须是天赋异禀的,没理由小时候笨长大倒成天才了。

然而历史的记录是真实的,说什么也不如拿出历史记录来了解真相。

我前面的文章反复多次说到,他们被老师认为智力低下或许说明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很多天才在他们的大脑意识发育阶段,的确存在问题,如自闭症。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会成为天才,但的确有一些天才是自闭症患者,有一些分析说他们都是极轻度的自闭症患者。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菲茨杰拉德表示,很多天才都有类似自闭症的特征。他以牛顿、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H.G.韦尔斯和维根斯坦等伟人为例,他们都有包括阿斯伯格症候群在内的自闭症特征。根据死后诊断结果,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和康德亦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菲茨杰拉德在伦敦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指出,自闭症、创造力和才华有相同的基因因素。

前面说了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单,成绩反应表明,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只是数理好一些,但是别忘了,全班很多人,还有更好的。如果中学其他学生的成绩无法拿出来和爱因斯坦做一个比较。现在我们就放到大学,看看爱因斯坦大学时期的成绩,这个是有真实的历史记录的。

1901年 爱因斯坦22岁,这一年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落魄彷徨的一年,虽然拿到了毕业证,但班里一共五位同学,他未来妻子同班同学米列娃没有拿到毕业证,其余三名都顺利留校担任助教。爱因斯坦提出了留校申请,被拒之门外,试着像瑞士德国波兰的物理学家申请助教职位,但都石沉大海。

“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是仍然无所作为,一点忙也帮不上,这真使人肝肠寸断。我只能加重家庭的负担。确实,如果当初根本没有生我,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唯一使我坚持下来的,唯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终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读书之乐外,我从不允许自己把一分一秒浪费在娱乐消遣上。” 这是爱因斯坦在最落魄的时候写给妹妹玛雅的信,他最无助的时候一度想放弃科学志向,改行去卖保险。 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不敢相信这个屌丝和我们现在很多985,211大学多年寒窗苦读,但毕业就失业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四年后的1905年3月,奇迹出现了,爱因斯坦完成光电效应论文。4月,用新理论测量分子半径完成博士论文。11天后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完成对原子学说盖棺定论。6月 ,关于移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论文出世,也就是狭义相对论,改变人类认识宇宙的方式。最后一篇论文关于质能方程的论文,推导出 E=MC2,5篇论文的发布建立起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石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爱因斯坦毕业后就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即当过家教,也给当时很有名的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写过求职信,但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可见的希望。1901 月,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给爱因斯坦寄来一封信,信中说,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准备设立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格罗斯曼说他父亲乐于推荐爱因斯坦就任。从此爱因斯坦才开始有了稳定的工作。

如果爱因斯坦没有这份专利局的工作,他如果以后一直这样为生活奔波,恐怕我们也看不到相对论的发明人是爱因斯坦了。因为当时时间相对这个思想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是一定会有人爆出来的。即使爱因斯坦也有论文写出,但是他的精力分心的利害,伟大的科学发现出现在分心如此利害的人身上可能性不大。

类似的,如同当年牛顿大学毕业一样,正是因为牛顿的老师发现牛顿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好苗子,才义无反顾的将自己的教授职位让给了牛顿,让牛顿能够在保证饭碗的情况下专心研究,成为“职科”,而不是“民科”。

牛顿的老师贝若(Isaac Barrow),还有爱因斯坦的同学格罗斯曼,都是他们人生中的贵人,也是人类的贵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