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报告2000字大一新生(成长档案我的成长故事个人成长报告)
回望十多年来的成长历程,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脑海中细数着过往数十载的成长碎片,有时候醒觉生命是这般的奇妙与特别,自己也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孩长大成人了。在跌宕中长大的我们或许有好多值得述说的故事,或美好、或苦涩、或孤独……
6岁以前我和爷爷奶奶生活老家,父母外出打工挣钱。那个时候生活的无忧无虑,还有些许调皮,大抵是年纪还小不经世事,有点肆无忌惮。6岁,在老家的小学上了一年级,因为年龄太小对读书这事有点跟玩过家家似的,经常在学校里闯祸,印象中我经常被老师罚,考试也只得几分。无奈下父母把我接到浙江求学,年龄不足7岁的关系我又重读了一年级,爸爸开始辅导我的功课,在学校良好的教育资源下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起色。说到小学,它在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里的分量应该最大,说短不短的6年时光占据了我整个成长阶段的大半,我所怀念的童年、玩耍伙伴、生活在出租房的记忆都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挥散不去。到了中学回到了老家就学,那时候好像少了那份儿时快乐,懵懵懂懂过、懵懵懂懂长大,记忆中的人和事都模模糊糊。中考如愿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整个高中生活算是向成长迈进的一大步,懂事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高中过的很快但也很美好,寻得一群真心的朋友,慢慢享受着长大的过程,每天为高考这个终极目标努力着(高三之后)。
我生活的小城没有火车、没有地铁、没有星巴克······但我仍然无比爱它,一砖一瓦、一山一河都觉得弥足珍贵,朝朝夕夕不变的是乡愁,不论身处哪里,时间间隔久了就想念修水的味道了。
即使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上学,也时常想念家乡,好似心情不舒畅时,回家就成了心灵的寄托,于是就喜欢把回家挂嘴上,不厌其烦。我想或许家乡是每个人心中的柔软之处,它是在坏情绪要破防时的避湾港,是身处异乡时的心灵寄托。就连因为疫情过年没能赶回来的爸爸妈妈,在我和他们视频过程中经常能看得出他们想回家的急迫心情。清明本想回家的妈妈因为工作还是没能回来,这不,五一假妈妈终于能回到心心念念的家,见一年多未见的亲人了。
想念穿梭在步行街、余家巷时感受着人间烟火气、想念一中旁边的酸辣粉和过桥米线、想念一中和老师们、想念昔日谈笑的朋友们、想念高复一年照顾我的阿姨、想念修河和浮桥······想念的人和物太多、话不少,思念藏在心底,留着那份甘甜发酵,回到小城时再把喜乐拿出来,深深地吸一口小城的空气,那将会是沁入心脾的舒爽。
人在长大,小城的建筑仍屹立在那,老式建筑也好,新建筑拔高建起也好,它还是我记忆的小城,承载着我的乡愁,在金三角抬头望见文峰塔,路过黄庭坚纪念馆,走过老桥头,顺着桥上的楼梯下去沿河那有一条长廊,长廊上常常聚着一群老人,打打牌、唱唱剧、散散步,坐在亭中休憩的人们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那里的亭子柱倾听了太多老人道尽的家长里短,悠扬的戏腔声传承着xs文化,到长廊对面的一条菜市街了就买点小鱼干、辣椒粉回去吧,接着再往前便走到了浮桥,在修河两岸连接成一线这也成了一道xs独特的风景了。这座小城啊,它很美,值得去慢慢找寻它的特别,值得每一个xs人为之惦记,值得我时常想念。原来人长大了对家乡反而有了更深的执念,在成长历程中遭遇跌宕时,家乡便成了心灵的支撑。
性格上,我自小比较内向、敏感,这个内向又容易害羞的性格直到高中才慢慢有所改变,敏感的性格带给自己很多心理上的负担,甚至是累赘。有时候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揣测好久对方是不是生我气了,亦或是回想自己说的话有没有伤到别人,大多数时候好像只有自己在一个圈子里纠结,到最后发现别人根本没在意的例子有很多。高中有幸遇上一群活宝,室友都很好相处,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每天都会有有趣的事分享,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我的性格慢慢变的外向。如果说高一是迷迷糊糊度过的,高二是轻松又开心的,那么高三就是兵荒马乱的一年,到了高三猛然惊觉自己上进心不够,学习上掉队了。那段时间好像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没有高二学习成绩好,每一次考试成绩忽上忽下让我有点无助感,因为一些私人原因和家里人闹了矛盾,情绪上就更加不稳定了。但说实在的可能真的是没努力的后果,第一年高考失利。心里当然不服气便选择了复读一年,当时这个决定并没有说下的多慎重,就觉着得对的起自己。复读一年没有想象中的压力大和痛苦,可能是面对一些不幸学会磨平了自己锋利的棱角,这一年过的很充实很快乐,学会分析失败原因、学会谅解自我。有人问我“你后悔复读吗?”,这么久过去了我的答案依旧是“不后悔”。决定复读的那个月,我在本子上写下了这些话,“生活都充满不易,做人亦如此,总有几般无奈,一年纵般艰难充满质疑与取笑,但只要做到足够自省、自律,终究会有奇迹”现在再翻看本子还是很感动。即使今年高考结果不尽人意,甚至比去年考的分数还低,但我不后悔自己的复读决定,自己为之努力了,用心对待了就无畏失败,谁的人生没点缺憾。
我们用一生去治愈失败,却也用一生去回味美好。长到这么大我自认为自己经历过挺多苦难,遭遇不幸的事挺多的,但每每临到最后又能逢凶化吉,这大概是上帝在默默帮衬着我。进入大学后,感受着与高中不同教学方式的同时也顿悟了大学并不是自由、轻松的,身边的同学都感慨着高中老师说到了大学就轻松的话是假的。忙忙碌碌的赶课生活中我容易迷失自己,不再有学习的干劲、不再有看课外书的热情、不再对兴趣爱好付诸行动去学习。时不时偷下小懒,我觉得我快找不到自己了,这不是一个我所期望中的自己。想想还是小学的时候总有股冲不完的干劲,那时候如果自己想做什么事都尽量做到最好,拿得的奖也不少,而现在没有了那股认真劲,连所谓的梦想都快找不到边际,能重新拾起这个话题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认真生活,好好热爱。《月亮与六便士》中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热爱至极的梦想需要自己肆无忌惮的追寻,保持热爱,你值得被爱。
特别喜欢三毛的《如果有来生》,她诗中写到:“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这或许是三毛所向往的生活态度,在困顿无助的时候我常常借此话来安慰自己,把困难看的开点,活的潇洒自由才好。成长历程中经历的是喜也好,是悲也罢,能带给我进步、警醒的都是好的结果。初中学会了和敏感的自己相遇,高中学会了懂事,大学学会了与自己独处,和孤独言和,一切的一切都是成长的印记,都带着岁月的划痕。 当下,对自己期望不高,只要不忘记自己的初心,坚定心中的理想就可以了,我的这一生前半段都在意别人的看法,后半段及时止损,由我自己决定。生活还得前进,下个人生路口即将启航,惟愿自己继续慢慢长大,慢慢有所期待,慢慢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