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真实故事(英雄成长故事《黄飞鸿》系列:民间英雄成长史)
特约作者
@jeayou对于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平凡人来说,“英雄”这个词汇承载着太多的内容:人们一方面将英雄奉为遥不可及的浪漫想象,另一方面又殷切地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真实存在着活生生的英雄。“英雄”从来都是浪漫与现实的结合体,人们对于英雄的向往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向。中国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有许多来自于神魔斗法、妖魔神仙齐聚的神话传说当中,另有许多则是实实在在地曾经生活于这片大地上,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类似孙悟空一样的英雄形象令人钦羡,而另一种英雄,则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化之中,便不乏经过改编和再创作的“英雄”案例。
图为黄飞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邵氏武侠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广东民间流传的英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较为常见的如洪熙官、方世玉、陆阿彩、胡惠乾或“广东十虎”等。这些英雄人物大多生活于清朝或民国初年,以“反清义士”或是“民间爱国人士”为标签,身负绝艺、性格各异,有着传奇式的人生故事,多以反抗朝野权威的江湖人物形象出现。香港地处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又有着长期的英租界背景,这些因素导致了这些江湖英雄在香港电影中都有着共同的家国情怀。这种为国为民的侠士英雄表征,便是香港电影中的“英雄”最为突出的特点。对于这一特点最多和最为突出的尝试,是香港最为著名的《黄飞鸿》武侠电影系列。
香港与岭南文化的联系十分密切,但又有着具体而微的差异。作为长期飘摇于时代风雨中的孤岛,香港混杂着岭南文化和英联邦文化的地缘特征是十分鲜明的。游离于中国内地的传统文化之外,又对内地文化有着强烈的归属感,香港就在这种文化焦虑之中度过了百年的时光。因此,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想象也就成为了香港文艺作品的母题之一了。历史上的黄飞鸿作为岭南武术文化的代表人物,满足香港市民对于内地文化最为亲近的想象;黄飞鸿在作为武术家的同时,又身负着广东民团“黑旗军”总教头之职,符合中国传统的民族大义的价值理念;他在佛山开设“宝芝林”医馆,扶危济困、悬壶济世。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德高望重、勇敢善良、武艺高强,是广东本地非常重要武术家、中医和社会活动家。而在香港电影数十年来不断的演绎之中,他的形象已经十分多变:最早的黄飞鸿电影,由此系列的标志性演员关德兴出演,是一个沉稳机智的老年黄飞鸿形象。关德兴演绎下的《黄飞鸿》影片,主题多较为简单,故事情节也遵循一定的套路:黄飞鸿卷入一场当地武林的纷争,对方往往是势力强大的武林邪道,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黄飞鸿为了居民们的安危而出山,以武力化解纷争,最后以大团圆的喜剧收场。关德兴是拍摄《黄飞鸿》系列最多的演员,由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共出演了87部黄飞鸿电影,这些黄飞鸿电影大都表达“惩恶扬善”的主题,黄飞鸿的形象定型为英勇果敢、气度不凡的民间英雄形象。
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武侠电影新势力崛起,武侠电影的内容与形式都出现了多种路向的变化,《黄飞鸿》系列也开始转型,此时期《黄飞鸿》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是“功夫喜剧”的代表人物成龙。他出演的《醉拳》系列中,黄飞鸿不再是成熟稳重的老年形象,转而成为了一名古灵精怪、诙谐、冲动、经常惹事生非却又心地善良的莽撞少年,与过去的黄飞鸿形象作了彻底的决裂。不但在形象上做出了颠覆式的改变,成龙饰演的黄飞鸿更是在动作设计和主题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黄飞鸿在影片开篇时,往往是学艺未成的少年学徒,经过无数坎坷历练,最终成为了武林高手,其中往往包含了复仇、保家卫国等主题,与前期简单的惩恶扬善的影片主旨已经做出了一大突破;此外,黄飞鸿的武打动作也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武技展示,而是将喜剧风格和生活工具融入武打动作中,配合展现出了黄飞鸿的少年心性。这一时期,《黄飞鸿》系列更加贴近生活,传统文化中“市井英雄”的气质凸显。不同时期的英雄形象变化,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不同侧面,也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变化的“英雄”形象。
尽管不同时期的《黄飞鸿》电影都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创造出不同时代的辉煌,然而内地观众最为熟悉的黄飞鸿形象,还是出自徐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在这一系列中,不仅展现出黄飞鸿个人的英雄气质,更通过对于其亲友、师徒的描写,使黄飞鸿的形象更加丰满,整部系列中也不乏对于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态、市民心态、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细致描摹,使“黄飞鸿”走出了其英雄形象“在地性”的局限,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国人英雄的符号和代表。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的形象被定位为三十多岁、已经成名的壮年英侠,身边接触的不仅是晚清时代的武林人士,更有皇亲贵族、革命家、欧洲列强等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通过黄飞鸿这一人物,展开了一幅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长卷。黄飞鸿身处于时代漩涡之中,价值观面临着强烈的冲击,想要通过自身的武艺和社会影响力保护中国不受列强的侵犯,但又一次次地迎来无力回天的无奈与失败。作为时代洪流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黄飞鸿胸怀天下,却又有着保守固执的价值观念,既想挽回晚清的困局,又不愿放下大国的自尊与傲气,英雄的家国情怀和性格特点都被放大,使黄飞鸿真正意义上地成为了一位有些有肉的民族英雄。
此外,本系列中还很好地契合了中国英雄故事中对于英雄的“跟随者”的描写:中国式英雄与国外的个人主义英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中国英雄的身边往往有众多的保护者和追随者陪伴,依靠同伴的力量而非一己之力拯救世界。孙悟空身边,有八戒、沙僧、白龙马等性格各异、各具本领的战友和伙伴,黄飞鸿身边,则有更多身份和价值的追随者:憨厚可爱的猪肉荣、诙谐幽默的梁宽、武艺高强的鬼脚七、英文流利的牙擦苏等人是黄飞鸿弟子的代表;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十三姨,既是在黄飞鸿最艰难的时候可以依靠的伴侣,又是黄飞鸿接受西方思想的引路人;德高望重的“广东十虎之一”黄麒英是黄飞鸿的父亲,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父权文化,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一代宗师的庄重,其保守迂腐的一面比黄飞鸿更甚,但同时又对于时势的变化表现出理解和慨叹的开明态度。几位“追随者”不只在黄飞鸿身临险境时坚定地施以援手,同时又在不同方面影响着黄飞鸿的性格变化,将这位民间英雄的形象映衬得更加丰满。
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从黄飞鸿到《黄飞鸿》,从关德兴到成龙、李连杰,《黄飞鸿》这一系列电影将民间武术英雄的形象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造,形成了银幕上为人熟知和喜爱的经典英雄形象。将这一形象的演变加以分析,得以一窥社会形态变迁和市民心态变化对民间英雄形象的影响——黄飞鸿进入影视屏幕上以后的数十年时间中,香港处于稳固的英租界时期,其市民文化较少受到外来影响,市民心态向内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靠拢,此时的黄飞鸿形象老成持重,是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侠义的化身;七十年代,世界局势产生动荡,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爆发了大规模的政治文化运动,香港社会愈加开放,价值观也面临全面的转型,成龙饰演的具有颠覆性质的黄飞鸿在此时应运而生;到了九十年代,香港回归已成定局,内地影人李连杰饰演的晚清时期的壮年黄飞鸿形象,使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血脉联系更为深入。三个不同阶段的“黄飞鸿”的英雄形象变化,折射出了香港不同时期的市民生态图景。
而纵观《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变迁史,又可从中看出不同时期的黄飞鸿一以贯之的特色:无论哪个阶段的黄飞鸿形象,都承载着“惩恶扬善”的感化精神,也都用自身的武技来锄强扶弱、匡扶正义,同时也用自身的慈悲善良之心和人格魅力,吸引着一大批的拥护者——对正义的追求、对民族团结的努力、对人之本善的向往,贯穿于《黄飞鸿》系列电影的始终,也成为黄飞鸿电影最重要的精神内核。这一恒久不变的内核,才是《黄飞鸿》系列历经几代影人的发展、承受几代观众的考验,依然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也是武侠文化中的“中国式英雄”最为突出的文化标志。
——————————————————————————————————————
你好,我是方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专栏及文章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及作者
工作邮箱:fang_q_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