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深坑(国培成长故事“跳出井底看世界”——我的“国培”成长故事)
商丘市虞城县古王集乡荣庄小学 谢圣楠
如果说教育是生命的修行,那么对于只有3年教龄的我来说,过去的教学生活,无疑只是按部就班,庸庸碌碌,而虞城县“国培计划(2022)”项目县送教下乡培训活动的出现,则为我的教育修行点亮了明灯,指引了方向,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没参加国培学习时,凭借自己对教育的一腔热血,认真地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可总是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只见天之一斑,而无缘天之全貌。在彷徨中寻觅,左冲右突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国培学习给我送来了曙光,让我看清了自己。明白了自己缺的是 没有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研究,缺乏创新和反思 。一味传授并执行的教育仅仅是“教书匠”的教育。然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 就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去研究学生,并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教育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我这名农村一线教师的使命,也是我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压力与收获并行我在网上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在集中学习教育专家的引领下,培训团队老师的指导下,让我重新读懂了教育和课堂。国培,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是理论和实践对接的内化。本次培训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帮你化解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烦恼。从而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在思想和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成长。调整教学观念通过这次远程学习,结合我班实际,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连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地淘汰。今天,在我们这些农村小学,可能还不能体现知识媒体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传播,但学生也可说是见多识广,知识量也在飞速増长。学生除课堂学到的知识外,在广阔的课外天地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在接触,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许许多多“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想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应对。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学习,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积极实践新理念、新教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应该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确立培养目标,打造新时代的人才。培训视频中的一些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平常我在上课时,考虑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争取考出理想的成绩,对于学生长期全面的发展考虑得并不周全。本次培训学习,专家们的讲座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除此之外我还明白,不因成功而骄傲,教学亦如此。我将不断的努力,力争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国培人”为榜样,学习“国培精神”在这次国培中专家、辅导员也让我很感动。在我们这些农村的学校,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教师工作任务又非常繁重,一边抓教育教学工作,一边抓教师远程培训学习辅导,我深深感受到辅导老师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位学员的作业她都要认真的评判,给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最让我感动的是,在第二次集中学习时培训团队老师和专家老师,将我们的讲课内容一一听完,具体到每个人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对我们提的问题也一一解答。总之,这次“国培”也许只是“国培人”平平常常的一次培训,但我却感受到了“国培人”用心在做,我将不负培训所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继续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兢兢业业地奉献,踏踏实实地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为农村小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统筹:李劲松
审核:李晓辉
责编:李 晗
编辑:安鹏彬 李超
投稿邮箱:bgs3122789@163.com
联系电话:0370—3122789
了解虞城教育资讯 欢迎关注虞城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