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关于中秋节的绘本故事画(小兔托尼成长故事绘本中秋·那些关于bunny的绘本)

今年是逍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妈妈没来得及做无油无糖的月饼,

提供精神食粮读读绘本吧。

中文童书有不少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

但画面比较复杂、情节比较连贯,

适合大一点的孩子,

所以我们找了几本和小兔有关的低龄英文绘本。

也算是和中秋有些许关系呢。

阅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视觉发育的基础上。

而视觉是新生儿最不发达的感官,

在出生的第一年经历巨大的变化,

从较弱的聚焦能力和颜色知觉能力,

发展为足以觉察复杂有意义的图案。

成年人的大多信息来源是视觉和听觉,

所以容易重视这两者而忽视其他感官。

环境所提供的刺激是丰富而连续的,

婴儿在联合知觉中把客体和事件知觉为一个整体,

他们听声音、看图像、触摸纹理、品尝味道,

建立起最初的认知。

《小兔比利》

给逍买的第一批绘本中就有这只叫比利的小兔子。

当时第一次知道“触摸书”的概念,惊为天人,有点少见多怪了。

小兔比利的胸毛、甲壳虫亮闪闪的翅膀、狐狸的鼻子、大丽花的花瓣……

每一页有可以去触摸感知的地方。

书的开本很大,动物形象特别清晰,每一页之间没有太多的逻辑联系,比较适合低龄宝宝。

圆角的硬板书非常放心让小朋友自己翻看。

但这本书是中英双语的,一遍念中文、一遍念英文的读法并不建议,容易建立起翻译思维。

《pat the bunny》

如果说这本出版于1940年、经久不衰的书要找出一点缺点,

我能绞尽脑汁想到的就是书页不是安全的圆角。

这一系列一共有三本书,尤其是bunny这一册将小宝宝感官认知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摸摸小兔子软软的绒毛、爸爸扎人的胡须,

掀开纱巾玩百玩不厌的躲猫猫游戏,

鼻子凑近闻闻花香,

看看镜子中可爱的自己,

手指穿过妈妈的指环、翻翻小巧的书中书,

最后和书中的小伙伴挥手再见。

逍在听儿歌的时候学会了peek a boo,

一看到这本书就忍不住掀开小朋友脸上的蓝色纱巾笑个不停,

一看到这本书镜子就忍不住凑上去亲亲自己,

十几页读下来,是一段美好的游戏时光。

经典的绘本并不只是图画书。

具有节奏和韵律的书面语言,

能让我们在互动中弥补生活用语的不足。

八十年代著名的“三千万词汇鸿沟”跟踪实验告诉我们,

语言环境的丰富不仅仅在数量上,

简单地说,

啰嗦并不能产生效率,

“更好”的词汇应该是符合孩子的兴趣、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概念内涵。

基于绘本的主题,

提供信息丰富的对话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I am a bunny》

这本书讲述了小兔子Nicholas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生活,

穿着背带裤憨态可掬的小兔具有拟人化的神态,

来源于插画作者对小朋友细致入微的观察。

小月龄宝宝可以随便翻任何一页,

不用担心没有逻辑,

一页就是一个季节美丽的故事。

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走进自然,

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四季的变幻。

再大一点的宝宝甚至可以把这本书作为数学和自然启蒙读物,

这一页并不是简单的“四只鸟”,

它们我蓝知更鸟、白腰朱顶雀、麻雀和黄喉绿鹃。

《Goodnight Moon》

Margaret Wise Brown笔下的小兔子角色非常多,包括最著名的逃家小兔也是她的作品。

这本书的主题是一间小兔子的卧室,

画面中元素较多,可能适合稍微大一点的宝宝阅读,

作者通过对房间里细致的介绍,逐渐引导小朋友逐一道晚安、进入梦乡。

作为睡前绘本可以适当地延伸到自己家的卧室,也是非常好的认知和互动体验。

这一册绘本的语言郎朗上口,很适合逐字读出来——

And a comb and a brush and a bowl full of mush.

And a quiet old lady who was whispering ”hush”.

Goodnight kittens. And goodnight mittens.

Goodnight clocks. And goodnight socks.

Goodnight little house. And goodnight mouse.

绘本到底是应该逐字朗读还是要充分演绎呢?

或许没有正确的答案,

发挥自己的所长、发现孩子的所好,才是最重要的。

房间里的墙上挂了一幅《The 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的画,

《我爸爸》这本书里也同样有这个元素,

可见英美文化中的鹅妈妈童谣的深深影响。

如果没有接触过鹅妈妈,这也许就是墙上一幅普普通通的画而已,

而鹅妈妈中跳过月亮的奶牛又有什么样的背景故事呢?

读原版的英文绘本还是感觉文化上隔着一道鸿沟,

期待更多经典的、适合低龄的中文绘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