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狮子杀死小幼狮(狮子幼崽的成长故事被杀母仇人收留的小狮子的一生)
克里米亚泰加野生动物园,一个俄罗斯的私人动物园,最近出事了,一名游客抱着孩子贴近老虎的笼舍,老虎咬伤了孩子伸进网眼里的手指。
图片来源:克里米亚野生动物园
这种事故完全是因为该动物园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没啥可说的。
然而这家动物园在中国居然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其原因,无外乎是他们发布的各种撸大猫,撸幼崽的视频。
这类展示猛兽“萌”的一面的视频受到大众的欢迎,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但它的原因是什么,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克里米亚野生动物园的B站账号,人与猛兽近距离接触的视频播放量位于前列 图片来源:B站
我想得从这一切的起点讲起,这是关于一头的狮子的故事,它的名字叫艾尔莎。
20世纪60年代,自然科学正从传统的博物学中孕育出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的萌芽。其中行为学方面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三位非凡的女性:乔伊·亚当森(Joy Adamson)、珍·古德尔(Jane Goodall)、戴安·弗西(Dina Fossey)。
她们都通过艰苦卓绝的自然观察,颠覆了人们对于动物的刻板印象,唤起了当时的西方社会对于非洲动物保护的关注,同时,她们也不约而同地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了被观察的动物身上。
珍·古德尔和小黑猩猩 图片来源:wiki
乔治·亚当森(George Adamson)和乔伊·亚当森夫妇是当时著名的非洲探险家,1956年,在他们的驻地附近,一头雄狮攻击了一名当地的男孩,乔治在负责捕杀食人狮的过程中惊扰了一头带崽母狮,母狮向他们发起了攻击,乔治射杀了母狮并带回了它留下的三只幼崽。
亚当森夫妇决定暂时喂养这三只幼狮,并先后将两只更具攻击性的雌狮送去了动物园,只留下了瘦弱温和的那一只,起名为艾尔莎。
乔伊·亚当森经历过三次不幸的流产,这导致了她终生无法生育,于是她将全部的情感都投注到艾尔莎身上,之前从未有人与狮子如此亲近,这段经历向人们展示了狮子并非只有凶残的一面,它们也可以展示出温柔友好的品性。
乔伊手把手喂艾尔莎吃肉 图片来源:fatheroflions.org
随着艾尔莎的长大,乔伊决定让它重返自然,这又是一个无任何经验可循的创举,按照当时的认知,被人类养大的大型食肉动物是无法独立在野外生活的。
亚当森夫妇的这次冒险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艾尔莎最终返回了狮群,并且还带着它的三个孩子回到营地探望它的养父母。
这个美丽得像童话一样的故事先后被BBC拍摄成了纪录片(负责人正是我们熟悉的爱登堡爵士),被写成了畅销书,同名电影《生而自由》于1966年上映,由此,艾尔莎家喻户晓。
电影《生而自由》海报 图片来源:豆瓣
当我去豆瓣上找这部电影的条目的时候,我顺便浏览了下面的评论。很多评论表示电影里温馨的画面、可爱的狮子和美好的结局是他们动物保护的启蒙,让他们觉得动物比人类要美好得多。
这个故事的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当我看到克里米亚动物园的视频里那些高度雷同的人兽亲密无间的画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一代又一代的猛兽在人类的圈养下,扮演着人们心中的艾尔莎,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童年的艾尔莎。
然而,部分的真相,不是真相。
人生和童话不一样,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童话的结尾,但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那只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头。
现在,让我来把艾尔莎的故事讲完吧。
乔伊将头靠在艾尔莎身上休息 图片来源:fatheroflions.org
艾尔莎回归自然的道路并不顺利,它靠着本能和亚当森夫妇的训练学会了捕猎,居然还自学会了狮子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代表它就会被狮群接纳。
相比于多一张嘴分肉,狮群更倾向于杀死外来者,艾尔莎经常受伤,它十分依赖亚当森夫妇,经常跑回营地补充食物或是治疗伤口。乔伊毫无保留地接纳了艾尔莎,她甚至愤怒地要求丈夫前去射杀打伤艾尔莎的另一头母狮。
后来,艾尔莎的天性占了上风,它的确带着三只幼崽回到了营地,但那之后不久,艾尔莎就感染了蜱热病,死在了营地的门口。它被葬在营地的大树之下。
艾尔莎最后的安息地 图片来源:fatheroflions.org
亚当森夫妇随后分道扬镳,乔伊·亚当森延续着她与各种非洲猛兽亲密相处的故事,后来她被她的一名员工谋杀,她的骨灰被洒在艾尔莎的墓地上。
《生而自由》这部电影的拍摄同样状况不断,征集来出演电影的狮子,先是压断了女主角的脚踝,又在最后一场戏的时候咬伤了女主演的手臂。
但没有人责怪狮子,男女主演和出任技术指导的乔治·亚当森不约而同地在电影大获成功之后选择了保护狮子的道路。如果让出演《生而自由》的狮子回到马戏团或是动物园,就太过讽刺了,乔治决定组建一个人工狮群并让它们回归野外。
艾尔莎的三只幼崽 图片来源:fatheroflions.org
他带着无与伦比的爱与牺牲精神投入了这项工作,他驻扎在非洲的荒野,物质生活降低到了极致。
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先是一头雄狮毫无预警地袭击了前来探望的朋友的孩子,虽然没有致命,但依然导致他的野化项目不被国家公园接受。
在被迫搬迁到另一个国家公园后,另一只雄狮杀死了一名当地的儿童,命运嘲弄般地在他身上兜了个圈,这个从追猎食人狮开始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他含泪处决了这只雄狮,并立下遗嘱死后与它合葬。
频繁的袭击事件证明了一件事:没有一头狮子值得信任,猛兽就是猛兽。
艾尔莎杀死了一只猎物,被人养大的艾尔莎允许人类靠近帮它处理 图片来源:fatheroflions.org
非洲的人口爆炸让人兽冲突愈演愈烈,人们仇恨狮子、杀死狮子、狮子的栖息地被焚烧变成耕地,乔治领导的保护组织成了发展车轮下的螳螂,他在一次由土地引发的冲突中死于乱枪之下,子弹打断了他的小腿,打掉了他的半张脸,打穿了他的后背。
1966年《生而自由》上映至今,野生非洲狮的数量下降了90%。
亚当森夫妇是伟大的保护先行者,他们的工作增进了人类对于大型食肉动物的了解,开创了大型猛兽野化放归的先河,他们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护着非洲的野生动物,但他们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狮子就是狮子,哪怕我们有一部分共通之处,我们仍然不会成为朋友。
艾尔莎的幼崽Jespah坐在一辆车上,它像妈妈一样过于信任人类,却被非洲人刺杀 图片来源:fatheroflions.org
有趣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还有一位科学家也在非洲研究狮子——乔治 夏勒,他的研究方法是记录狮子的数量、多久捕猎一次、交配次数以及通过狮子标记的树来画出它们的领地范围,这些研究揭示了非洲动物之间微妙的平衡,告诉公众食肉动物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当然了,他的书远没有《生而自由》卖得好。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他领导了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揭露了沙图什背后的血腥杀戮,在印度开展了老虎保护工作,以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带豹回家项目启动之前,猫盟还曾经征求过他的意见。
乔治·夏勒给猫盟的回信可戳:乔治·夏勒:带豹回家,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指明 图片来源:rediff.com
科学家当然有局限性,1704年以前没有科学家会用微积分来描绘物体的运行,因为那会微积分还没有出现,但现在高中生都需要掌握一定微积分的知识,这就是科学的伟大之处,后人可以站在伟大的先行者的肩膀上来认知这个世界。
回顾科学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如今如此显而易见的常识和当时竟然根深蒂固得如此莫名其妙的谬误”之间的斗争史。
进化论的第一项应用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既然物种会进化那人种应该也会,于是自然可以区分优劣,于是种族歧视获得了理论支持,此后人类学家又花了一百年才证明种族不分优劣,人,是平等的;还有像产褥热,这种只要接生大夫好好洗手就能避免的疾病居然在医生的集体抵制下好多年没有改善,枉送了无数妈妈的性命。
艾尔莎的墓碑,1956-1961,它的一生被不断传颂,可那不是它本该有的样子 图片来源:bilibili
让公众改正错误是很难的,发源于天性里的认知局限是极为根深蒂固的。
人对于动物的喜爱,就是一种天性,艾尔莎的传奇无疑最大程度的迎合了这种天性,但是那又如何呢?粉圈的自嗨行为无法促进真实的保护,反而本该用在保护上的资源,在嬉笑中被消解了。
热爱是保护的起点,但人不应该永远停在起点。
野生动物保护,是保住它们的栖息地,挡住盗猎的屠刀,让它们遵从天性,自由地生活、繁衍、死亡。围栏、鞭子、爱……所有能够限制自由的都是牢笼,哪怕镀着黄金,牢笼就是牢笼,生活在牢笼里的,就是牲畜。
红外相机帮助我们看到,自由生活在野外的动物,有多美
我们经常把自由、正义、幸福这些事情混为一谈,但它们其实是毫不相关的事情,自由就是自由,无论是凶残的、柔美的还是邪恶的。
不要用人类的观念去束缚它们,野生动物生而自由。
图片来源:bilibili
当然,如果你只是喜欢看它们像牲畜那样活着,就像克里米亚动物园里的动物那样,我不会说你错,但请不要再认为自己是在保护动物。
希望爱动物的人,能够多关注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 END -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同探索中国荒野
----关于人与动物,你还可以读----
“太可爱了!想养!” 野生动物该被萌化吗?
物种歧视?长得可爱的动物才能被重视?网红动物园园长被抓,又是游客的责任吗?
云猫 | 云豹 | 老虎 | 华南虎 | 华北豹 | 豹猫 | 宠物豹猫 | 荒漠猫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黄鼠狼| 野猪 | 豹吃牛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 猫盟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