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窦桂梅资料简介(窦桂梅成长故事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窦桂梅:为人生奠基 儿童的成长是我的最高荣誉央视新闻2020-09-10 12:57央视新闻2020-09-10 12:57)

今天(9月10日)是我国第36个教师节,我们首先祝每位老师节日快乐,向人民教师致敬! 在今年教师节到来前夕,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表彰“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12位教师当选。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人民教师——窦桂梅——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立足讲台34年,坚守立德树人使命,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带领团队两次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疫情期间,窦桂梅又带领团队让全国的小学生们实现停课不停学。05:45每天早上7点准时站在校门口,迎接全校学生,微笑问好、鞠躬、竖大拇指和学生们大拇指相碰。这样的动作,窦桂梅一做就是十年,因为她说这是从观察学生到育人的最好方式。开学第一天,已经从附小毕业的刘麦琪,一早特意在上学前,来到清华附小门口,要和窦校长问好打卡。她说,她就是被窦校长的大拇指点亮的学生之一。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毕业生 刘麦琪: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我作为班级里最小的,而且体质不好,就是非常不开朗,然后有些羞涩,但是呢是入学的第一天窦校长送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拇指,就是告诉我要加油,要坚持,在成长和磨砺中,我真正明白了窦校长在一年级时送给我们的誓言,我是清华少年,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 窦桂梅:我相信孩子们,他身上给我的这个远远要大于我给他们的。我也是随时要告诉他们,有一个人每天都陪伴他们,为他们点赞、永远为他排忧解难。 来自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30岁就成为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担任清华附小校长后,仍然坚守在讲台授课。她提出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用儿童视角“培养完整的人”。2004年,她又提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改革,解决语文课程碎片化问题。这一方法辐射全国,2014年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 高巍然:自从我们年级定下了主题人物苏轼后,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他的诗词,朗诵过他的歌词。在美术课上我们雕刻过他的全身像,画过他的头像,临摹过他的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 汝思濛:我们也有许多关于苏轼的作业,其中最有趣的一项就是品尝东坡肉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因为它既让我们全方面地认识到了苏轼这个人物,也让我们学习到了苏轼这种面对逆境坚持不放弃、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断清零,不断进步,这是窦桂梅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依靠这样的理念,窦桂梅把这种主题教学法,应用到其他学科改革,优化国家基础课程,并开发了60多节顺应儿童天性和学段特点的X课程。很快这种1+X课程体系受到孩子们的喜欢。由此,2018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再次获得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 林长山:在我的眼中窦校长既是校长中的好老师,又是老师中的好校长。窦校长三十余年一直没有离开过课堂,我们的备课,我们的研磨是校长一直是跟随同行,当然她也是班级的第三班主任在跟着我们躬耕。那说她是老师中的校长,她恰恰是能够站在更高位的育人的这样的理念下给我们引领,给我们以示范,寻找育人的一个追求和方向。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的教学秩序。2月初,教育部向清华附小提出,通过电视直播,给全国在家的小学生上“同一堂课”。这意味着,清华附小的老师们,要在完成本校教学、防疫工作的同时,还要额外增加每天电视直播课程的任务。这对于老师和校长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窦桂梅校长却毫不犹豫地承接下来。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和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成长起来的,我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特级教师,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心系家国、奋进担当,我们义不容辞。 每天12节电视直播,疫情不停直播不停。从今年2月17日起,窦桂梅的生活就调整成直播课时态,成为团队永不漏气的发动机。她组建25个备课团队,节节参与,深入研讨直播内容,更好引导全国各地的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新疆喀什疏附县八一爱民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 伊力扎提·伊斯马伊力:我太惊讶了,这么偏远的地方,竟然能听到我们国家最好老师的课,在疫情期间,北京清华附小老师的课特别好懂,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钢铁大街第四小学学生 帝格倪:这些课不仅让我们兴趣盎然,还给我们带来思考,许多学习上的问题也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 这样的“同一堂课”电视直播,持续了将近4个月,全国每天收看的用户在2500万左右,直播和点播总量达到6.54亿次。它也在许多屏幕前上课的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新的梦想。 云南省建水县第一小学学生 李好:直播课也在我的心中种下了立志读书的种子,我相信,只要我敢想,我就一定能做到。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 窦桂梅:我觉得我是在做一种奠基打底的一件事情,它是一种泥土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它在播这个种子,就是自强不息的那个种子,而最终的未来成为他身上的一种人格的力量,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想这是我的一种梦想。 (总台央视记者 田晓佩 周培培 李峻)(编辑 刘洋)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