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科学家(少年成长故事我研究了近百个天才少年的成长故事,发现了他们的成长有着惊人的相似)
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能,先看看下面几个小故事吧。也许你可以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机会,造就一个健康快乐的聪明宝宝。
01 天才少年卡尔·威特
卡尔·威特是十九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国语言;9岁时进入哥根廷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
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由于他的父亲老威特教育有方。老威特由此写出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详细记载了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也是最早的关于早期教育的文献,由于当时问世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几乎绝版,唯一一本原作珍藏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珍品室。
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散落在受他教育启发的许多教育论著中,正是这些残章断片所倡导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像近代塞德兹、威纳巴尔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在200年后的中国,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也是根据这些片段理论的启示,将女儿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她的母亲在书中感慨“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图书馆里的孤本藏书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把刘亦婷引向哈佛”。
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将这些散落在不同著作中、用着不同语言的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全部翻译、整合并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给各位宝妈宝爸。
02 哈佛大学的天才少年
威廉·詹姆斯·塞德兹是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医学博士。他1岁半接受启蒙教育,3岁就能用母语流利读写,8岁进入中学,11岁进入哈佛大学,尤其擅长高等数学和天文学,他的父亲鲍里斯·塞德兹著有《俗物与天才》一书,父亲正是在学习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理论,培养出这位奇迹般的天才——威廉·詹姆斯·塞德兹,同时也为了反驳当时流行的“天才遗传论”。这本书被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
这本书提到的天才教育方法三十条,我会通过案例故事和教育语录提点呈现出来。
03 大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
翻开希腊历史,雅典的天才多如繁星。威廉汤姆森勋爵是继牛顿后的大物理学家,他的父亲是爱尔兰农民的儿子,他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深感自己生不逢时,于是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受到最有效的教育。也许他并没有读过卡尔威特父亲写的书,但他和威特的父亲一样,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孩子读写,之后又开始教孩子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入学后,威廉成绩进步神速,8岁时就被安排去大学教授的课堂旁听,两年后被大学正式录取,后来成为知名的大物理学家。
04 诗人歌德
诗人歌德两岁开始接受早期教育,到5岁就会使用德语阅读和书写,脍炙人口的杰作《葛兹冯贝里兴根》就是他在22岁写的。
以上几位是我觉得非常典型的早期教育成就天才的故事,此外我还阅读并搜集了阿道夫巴尔、诺伯特威纳、哈佛女孩刘亦婷等等近百位天才的故事,总结了下面几点:
他们都有一对非常重视教育的父母;这些父母们都坚持着同一个信念:为人父母的真正使命,就是挖掘、激发并且保护孩子们身上潜存的能力,教育和发现天才;他们的早期教育开始的非常早,基本都在1-2岁甚至是刚出生就开始;这些父母记载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尽管由于时代、环境、表述方法的不同有些差别,但从根本上讲却有着几乎一样的底层逻辑和思想内涵。希望我可以有机会把他们都讲给你听,我是小象妈妈,更多知识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与你分享最全面、前沿的早教知识及实操方法,教你在家事半功倍培养“最强大脑”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