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我的成长史图片(成长故事图片欣赏我的成长经历(图片展示))

         我1976年出生在湖北鄂东山区,在那悠长的记忆里,有我生活和读书的经历,简单而幸福,因此那种珍贵的记忆永远不会忘怀。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已经消逝在人们视线里,但它们不会消失在我的记忆里,今天我一一罗列出来,以供微友欣赏!

(一)娱乐类东西:

   我记得我们村里一位干部家在1984年买了第一台金星黑白电视机,外面还安着天线,一旦信号不好,孩子们使劲摇。

录音机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天天放录音带,什么迟志强的《十不该》等歌曲,我们很好奇,恨不得耳朵贴在上面。

“说书”也是那时一种娱乐形式,农村有些老艺人晚上一边敲鼓,一边唱,什么《岳飞传》等精彩故事。

      露天电影是我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即使在最寒冬的时候,也要跑到五里之外去看,有时候废寝忘食。最难忘的很多经典的老电影是《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

(二)上学生活类:

   上学的时候睡通铺,有的时候晚上通铺一倒,大家迅速重新搭铺。

       排队打水和 淘米,是我们读书生活中最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夏天,井的水见底了,还比较浑浊,大家还要去抢,不知道井边上打了多少次架,但我们也要淘米用水。天天如此,顿顿同样。

    煤油灯是伴随我们小学和初中的夜读工具,一到晚上停电,同学们都挑灯夜读,整个教室熏黑了,鼻子也是黑乎乎的,一股煤油味。

(三)生活类:

     放牛是农村孩子必修的一门功课,从七岁开始就要学会放牛,牵着牛绳,一边看着牛吃草,一边嘴里哼着歌谣。有的时候,牛吃别人庄稼,还被牵跑了。

      砍柴也是必修课,因为每学期我们要向学校上缴600斤柴,没办法,自己动手,从三年级开始,和大人一路学着砍柴。有的时候,路上一歇,于是越歇越想歇,一担柴回家赶不上中午饭。

    斗鸡是学习外的生活,总是几个玩伴一放学就开始斗鸡,力气大总是把力气小的整哭了。

冰棒是小的时候非常留恋的东西,没有现在品种多,永远就是一种,五分钱一根,其实我们自己也去卖过,自己渴的嗓子冒烟,也舍不得吃。

  寒冬,带着火炉上学校是一种自然的事情,从家里带上黑炭,火炉上放着一片瓦。

弹珠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无论是上学还是不上学,也要玩几把,进完三个洞,就开始吃别人,谁在最后谁为王。

(四)农村工具方面:

用牛撵谷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碾好几个小时,头就旋晕了。

炸苞机是那时时尚,一炸好几里都听到声音,那一家一年不要弄一点,玉米或者大米之类。

  弹棉花是做被子的必要程序,将棉花放在案板上,师傅用手榴弹那个东西边打边弹,说白了就是把棉花弄均匀。

织布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东西,因为过年所穿的衣服都要织出来,每当深夜,你都会听到织布机“嘟嘟”地声音,可惜它离我们已经久远了。

纺织是织布的一个程序,它将棉花纺成绳索之类,现在也少见了。

将绳索放在织布机身上,也需要一个过程,像用梳子一样进行梳理。

水车是那时一个必需的工具,尤其干旱季节,一家人轮流“车水”。

扬谷是农村一个很有讲究的活,要看风向,杨的高低还是有学问的。

这是农村种地常使用的工具。

这是加工厂将米粒中杂质清出去工具,类似鼓风机。

农村每一家都向粮店必须上交粮食,所以刚打下的谷子必须要晒一下。

(五)农村生活习俗:

每家房子使用的瓦都是这样做成的,先做瓦坯子,再烧制。

糍粑是过年必须要做东西,因此打糍粑是这样完成的,几个人一起通打。

      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无法一一罗列出来,像什么做肉糕,育苗室,吃吊锅饭等等,当然上面这些东西已经够全了,相信这些足以勾起你的回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