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女孩名字大全(朱婷的成长故事来!听女运动员们的故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SJTU外院学术中心
People ask me sometimes, "When do you think it will be enough? When will there be enough women on the court?" And my answer is, "When there are nine."
—Ruth Bader Ginsburg
U.S. Supreme Court Justice
人们有时会问我,“你认为法庭上的女性数量达到多少才能够满足呢?”我的回答是:“当有九个(即全部)的时候。”
——鲁斯·贝德·金斯伯格
美国前最高法院大法官
01
无眠的夜晚
中国女子足球队员在拥抱庆祝
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时隔16年再次捧起了亚洲杯,世界球迷为此疯狂。数日前,人们津津乐道的“国足”(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却再次辜负了观众,没有实现为国争光的梦想。
“女足之夜”的短暂庆祝后,队员唐佳丽连夜乘飞机离开,准备第二天的工作;31岁队员赵丽娜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恭喜女儿获得冠军,但更希望她能够早日脱单!”
我不禁想起《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在21岁时收到的警告:“写作不该成为女人的主职。”
勃朗特三姐妹;中间的阴影是画的作者,布兰德威尔·勃朗特,他在思考后把自己从画布上抹去了
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曾表示:自己也曾是短道速滑女队陪练,训练时并不占绝对优势,也常被队友超越。
这些女性在运动场上表现不俗,却还是甩不掉性别标签的副作用。尽管特能输球,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把“男足”叫做“国足”,而“女足”仅仅是“女足”。
刻板印象中柔弱的女性,是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到竞技体育中来,又是如何在这里立足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而事实证明,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程。
02
过去:“女运动员”
“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扬与再解读,促使奥运会的项目不断增减,也使得更广大的人群被包含到世界竞技体育的盛宴中。女性在竞技体育中地位与影响力的变化,也是社会平等的发展史。
“女运动员”一词的历史至今不足200年,而它的内涵更是与当今社会的标准相去甚远:直到19世纪70年代,精英阶层女性也只有在男性允许的前提下,才能运动、锻炼,并向男性发起挑战;20年后,一部分女性穿上运动裤、扎起头发,以骑自行车来彰显自由意志、抗争双标待遇。
19世纪自行车上的女性
然而,欧洲的专家们为阻止这项运动,给出了医学上的“温和”意见:“女性在自行车的时候,会得‘自行车脸病’。保持身体平衡,会让女性的身体过度疲劳,从而形成“恐怖”的自行车脸。得这种病的女性,通常会脸红,有时候也会脸色苍白,面部紧绷,眼睛下还会出现黑影,而且带着疲倦的表情。”
一位不顾“忠告”的女性
此时体育运动在女性中非常小众,因为它挑战了男权社会的权力结构,存活下来的运动也是娱乐性为主,竞技成分很少。
当时,连“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也是女性运动的反对者,他一度坚持“永远拒绝举办女子奥运会”。
一度拒绝女性进入奥运会的皮埃尔·德·顾拜旦
可事实胜于雄辩,公共场合的精神解放早已蔓延到各个领域,终于在体育领域开枝散叶。
很快,阿梅莉·勒加尔成为首个被授予Championne(女子冠军)的自行车运动员。这个词的出现代表着女子体育比赛逐步丰富的同时,竞技体育也开始深入女性运动的范畴,掀起更大的波涛:女子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社会对女性体育的认可仍然停留在非严肃的层面。体育观察家热奥·安德雷(Géo André)在《体育之镜》中指出:
许多记者和电影制作人对女运动员的兴趣表明,人们的好奇心是多么强烈。无数官员们涌入跑道的样子就像一群大黄蜂……在我看来,观众们的眼睛只盯着女运动员们裸露的双腿,而根本不在意她们完成的体育动作。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首次允许妇女参加,却不承认女子运动联合会——这间接地逼迫女子联合会加入男性阵营,然后消解。
Katherine Virginia被推搡
1967年,Kathrine Virginia用假名参加马拉松比赛,真实性别暴露后,许多人试图阻止她。
最终在男友和一些善良的运动员的帮助下,她用4小时20分跑完了全程。当今女性在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并非一日之功:她们经历了数不清的阵痛,才到达这个看似平整的舞台。
03
枷锁:束身衣与比基尼
从奥运会的运动服饰上,我们仍然能看到性别给一个运动员带来的影响。1900年,未得到国际奥委会正式认可的女性奥运会上,部分女性身着长裙与束身衣参加了网球和高尔夫球的比赛。
彼时,女运动员参赛比例仅2%,在这样的范式下,她们的网球服为长袖上衣和遮住脚踝的长裙。
1900年“奥运”上的女性
而在后来的沙滩排球项目中,女性默认必须穿比基尼套装,而男性却可以穿宽松的衣服。种种原因,这项规定最终被继承了下来。
时至今日,国际排联对女子沙排选手的着装要求为,“比赛服要包括剪裁合体的上装,背后至胳膊要有大面积镂空,下装为比基尼短裤,两侧最短处不得超过12厘米。”
2021年欧洲沙滩手球锦标赛中,挪威姑娘们由于坚持下身穿和男运动员一样的沙滩裤,被欧洲手球联盟以“不合适的着装”为由,罚了1765美元。
可喜的是,美国乐坛天后Pink力挺姑娘们的行为,不仅帮她们缴纳了“罚款”,更鼓励她们继续斗争。
挪威女子沙滩排球队
04
新面孔
当我们把目光移向冬奥会,也能看到一副崭新的面孔。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临时决定并完成了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以超高难度动作拿下中国首个大跳台奖牌,也是她自己的冬奥会首金。
小时候的谷爱凌
然而,谷爱凌对中国体育的贡献不止于此。
2013年7月19日,「青蛙公主爱凌」在微博上传了四张滑雪比赛的场照,这个年仅9岁的女孩开始和大众分享她的运动经历;时至今日,她的粉丝数已突破了650万,登上V影响力榜体育榜的第一名。这位刚满18岁的运动员,不仅让自由式滑雪运动变得家喻户晓,更见证着women’s power在运动界的影响力。
2022年1月,谷爱凌在IWC采访时谈到女性从事体育的现状,令人印象深刻:
“我开始学习自由滑雪的时候,队伍里只有我一个女生,感觉一下子被男生包围;当我去寻找滑雪运动员榜样的时候,也都是男性。当时非常迷茫,我应该为自己的性别而羞愧吗?我应该模仿那些男孩的打扮、举止和谈吐吗?这些疑问从小在我心头萦绕。”
谷爱凌在学校的演讲
三年后,谷爱凌在学校演讲,开始挑战这种不平等:
“如今这个世界,男性远比女性更容易成为运动员。很多人辩称,这是因为男性要比女性更强壮,因此,刻板印象形成,女性运动员被看轻,女性运动员因为性别而丧失机会。作为女性,我在男性主导的运动中很艰难,但我对我的经历心存感激。人生对于我们来说都不平坦,因此有必要锻炼自己的抵抗力。我鼓励你们所有人都勇敢踏出舒适区,给男生看看,女生和他们一样强大。”
冬奥会开幕式前,她做出了对自己疑惑的回答:“我滑雪的最大目标之一,就是鼓励年轻女性参与,尤其是感觉缺乏运动榜样的女性。”从谷爱凌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现代女性在运动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05
今天:后现代的奥运女性
总体看来,女性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是逐年上升的。不仅在人数方面,更在参与项目、参与身份的转变上。新京报《从朱婷、谷爱凌到中国女足,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需要女性体育明星?》一文指出,从单极到多元,越来越多女性现身奥运会的各个项目中:
来源:新京报《从朱婷、谷爱凌到中国女足,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需要女性体育明星?》
1984年,奥运会开设女性的专属项目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奥运会竞赛项目设置开始倾向于发展运动员自身优势化。摔跤和拳击这两项传统的男性运动中,女子项目分别于2004年、2012年先后成为正式项目……
冬奥会女运动员占比从1924年(首届)的5.04%到2022年的45.4%,从最初只参加2个项目(12.5%)到而今参加46个小项(42.2%)的比赛。
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还鼓励更多女性进入决策领导层。目前国际奥委会的执委会中,女性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我国前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杨就位列其中。为促进女性体育的发展,自2000年起国际奥委会还每年评选女性体育奖,世界范围和各大洲各一名。
来源:新京报《从朱婷、谷爱凌到中国女足,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需要女性体育明星?》
惋惜的是,女性在运动领域的权益和地位,虽在众目睽睽之下,却没有正式的体系来支撑与衡量它的进步。即使饱受赞誉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健康的选项下也没有包含运动参与。
要保持女性权益在运动领域的现有成果,依靠偶像等优秀个体的带动作用固然很好,但更需要建立并完善如世界银行《女性、商业与法律》这样的衡量体系。
或许有人会问:要变成什么样子才算独立女性呢?
谷爱凌在2022年2月答ESPN采访中提到:
“当我知道这一届冬奥会在中国举办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很多人会观看奥运会,她们也许之前没听说这个项目,看着这个电视的时候会说,这个女孩和我一样大。她能做到这样,我也行。你现在去中国,你会发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以前根本看不到什么人滑雪,当时我认识全中国自由滑雪的人,因为总共也没几个——二十、三十个人而已。但是现在我根本数不过来。如果去中国的滑雪场,会发现人们排成队,和家人朋友们一起享受时光,这项运动在爆炸式发展。”
这个独立坚强的女性榜样,带有青年的才情与稚气。
我们不会告诉女性应该去做什么,而是给她们做决定的勇气。
文案:朱虹翱
排版:朱虹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