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成长故事大全(名人的成长故事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能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还是孩子写作文的好素材!)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一些家长却有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不少书,但作文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
实际上,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一个积累和内化的过程。长期而大量的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正需了解历史典故,激发学习兴趣,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时期。
“名人传”系列是一套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优秀历史读物,也是一套优秀语文读物。该系列一方面可以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潜移默化中也增加了作文素材的积累,打下厚实的语文基础。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在社会比较中认识自己,比较重视自尊体验,追求成功感,渴望榜样的力量。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背后,是不怕失败的勇气和不折不挠的品质,这些都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激励。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张仪的故事。提到张仪,就不得不提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后因以“张仪舌”为典,谓能说善辩的口才。
如何把这样的故事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小读者呢?
今天我们就从“名人传”系列中《张仪:舌灿莲花定天下》这本书中节选出一段,来讲述“张仪舌”这个典故。这个故事跟“和氏璧”也是有关的。
“
相传在一座遥远的山林里,住着一位隐居多年的老人,由于这个地方叫作鬼谷,所以大家都称这位老先生为鬼谷子。鬼谷子收了很多的学生,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而其中有两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叫张仪,一个叫苏秦。
张仪和苏秦是鬼谷子很重视的学生,他们在鬼谷子的门下求学,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张仪和苏秦两个人来到鬼谷子的面前,对鬼谷子说:“老师,我们希望能够下山去,利用您教导我们的一切,到各国发挥所长,求取功名。”
鬼谷子缓缓地回答说:“你们俩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以你们的资质,如果继续留在这里做我的学生,有一天说不定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神仙,何苦要到那个平凡无趣的世界里,追寻那些虚浮的名利呢?”
张仪回答说:“老师,您不是常常教我们:‘如果是好的木材,就不会永久生长于岩石之下,任它朽坏;如果是好的宝剑,也不会永久收藏在剑匣当中,让它生锈。’我们在老师的门下已经好多年了,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若是不趁年轻的时候好好发挥才能,扬名万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苏秦也同意张仪的说法,在旁边使劲点头。
“是吗?那你们两人中有没有一个人想留下来多陪陪老师我呢?”张仪和苏秦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不愿意留在这片荒山野地里。所以,尽管鬼谷子好意想留下这两位学生,但是见他们的意志坚决,也就不再强留了。
“唉!”鬼谷子叹了一口气说,“算了吧!就让我来为你们各卜一卦,看看你们未来的祸福吉凶吧!”于是鬼谷子掐指一算,对他们说:“苏秦,你的运势是先吉后凶;而张仪,你则是先凶后吉。苏秦你飞黄腾达得早,而张仪你要比较晚才能有所发挥。老师希望你们可以互相照应,互相帮忙,不要忘了这么多年同学的友谊。”两人半信半疑地拜别了老师,下山去了。
张仪下山之后,因为自己是魏国人,很自然地便往魏国去了。但是长年在外求学的他,根本没有任何的收入,所以家里的钱几乎都用光了,可以说是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穷困的他,没有办法用钱贿赂魏国国君身旁的人,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魏国国君的重用,加上魏国在对外军事上屡战屡败,于是张仪决定带着家人投奔楚国。
楚国的相国昭阳见张仪颇有学识,又是鬼谷子门下的学生,因此将他收为自己的门客。过了没多久,楚、越两国发生战争,楚王派昭阳率兵灭了越国,之后进兵魏国也大获全胜。楚王很高兴,为了犒赏昭阳,便将举世闻名的“和氏璧”赏赐给他。
这块和氏璧可不是件平凡的宝物,传说和氏璧为一块稀世的美玉,不但在黑暗中能够发光,在寒冷的冬天里还可以当作取暖的工具,到了夏天,这块宝玉却又变得比冰块还要寒冷。它之所以叫作“和氏璧”,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在楚国有一个玉匠叫卞和,在荆山挖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并且认定这块玉石必定为稀世宝玉,便将它献给楚王。但楚王的玉匠看不出这块玉石的价值,楚王因而大怒,砍了卞和的左脚。下一任楚王即位,卞和又献上这块玉石,但仍旧没有人看出它的价值,因此又被砍了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知道卞和受了委屈,派人剖开玉石,得到一块完美无瑕的宝玉,为纪念卞和,因此命名为“和氏璧”。
正因这块和氏璧是无价之宝,摆在哪里都觉得不放心,所以,昭阳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刻也不让和氏璧离开自己的视线。有一天,昭阳带着门客游赤山时,这些门客老早就听说和氏璧,所以都希望可以一睹它的光彩。昭阳也是一个爱显摆的人,见到大家一副非常渴望看看和氏璧的样子,不由得炫耀了起来。于是,昭阳从层层的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和氏璧,再三嘱咐过后,才把这块宝玉交给宾客一一传阅。没想到话才说完,众门客争先恐后地围了上来,谁都想要摸一下这块稀世珍宝。结果在一阵混乱中,和氏璧竟然不知传到谁的手上,就这样不见了。
昭阳生气极了,也没有心情看什么山水,一回到府中,就下令彻查门客,说什么也要找出偷走和氏璧的人。
那几个起哄说要看和氏璧的门客心想,如果最后找不到和氏璧,相国一定会迁怒于他们,到时候别说会被赶出相国府,以相国的个性,大概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所以,他们串通好,就把偷璧的罪名,一股脑儿地推给了张仪。他们告诉相国,因为张仪家里最穷,平常又没有什么表现,所以和氏璧一定是张仪偷的。正在气头上的昭阳,听信了这些门客的说辞,立刻下令把张仪抓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痛打了一顿,要他交出偷走的和氏璧。但是张仪根本没有偷,又怎么拿得出来呢?昭阳见张仪已是遍体鳞伤,却仍不肯招供,只好放了他。
身受重伤的张仪被人抬回家中,张仪的妻子一边帮他上药,一边流着泪说:“唉!如果你当初听我的话,留在家里安心地种田,做买卖,不要去读什么书、游说什么君王,现在也就不会遭到这样的灾祸了,连我都得跟着你一起受苦。”
突然,张仪气若游丝地说:“我……我的舌……舌头……还在吗?”
张仪的妻子听了不禁笑出声来:“命在就不错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自己的舌头?”
“舌头……”张仪继续吃力地说,“舌头还在……就还有……还有本钱呐!”躺在病床上的张仪,暗暗的对自己许了诺言,将来绝对要让昭阳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
”
张仪即使在魏国郁郁不得志,吃尽了闭门羹;又在楚国被诬陷,差点丢了小命;在赵国被同学苏秦鄙视嘲笑,几乎流落街头,但是他始终相信,只要他的舌头还在,就还有本钱,也就还有希望。
凭着这一股信念,让张仪在各种的逆境当中,仍然努力不懈。即便是后来遭遇到其他朝臣的嫉妒与攻击,张仪仍旧能够凭借自己的毅力与智慧,一一化险为夷。这种锲而不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名人传”系列规划出版有关文学、艺术、人文、政治与科学等各行各业有贡献的人物故事,费时多年,分梯次出版。
第一辑主要是是中国古代、近代人物的传记:
岳飞:鹏举的忠魂
孙膑 : 坐轮椅的军师
汉武帝 : 开疆辟土
秦始皇 : 一统中国
唐太宗 : 最能接受批评的皇帝
张仪:舌灿莲花定天下
项羽 : 悲剧英雄
诸葛亮:草庐中的智谋家
林则徐: 禁烟先锋
苏武:十九年的孤独背影
文天祥:正气永存
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
韩信 : 忍小辱成大英雄
忽必烈:纵马驰中原
康熙:开创康乾盛世
雍正:评价两极的皇帝
孔子:至圣先师
后续还会出版第二辑、第三辑……《宋应星》《詹天佑》《诺贝尔》《法拉第》《瓦特》《高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尔文》《孟德尔》《海明威》《莎士比亚》《海伦·凯勒》……
和一般从外文翻译出来的伟人传记所不同的是,“名人传”系列的特色是由熟悉文学的各领域专业的学者、作家用心收集资料,同心协力编写,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并以文学之笔,深入浅出写出适合大多数人阅读的人物传记。
在探讨每位人物的内在心理因素之余,也希望读者从阅读中激励出个人内在的潜力和梦想。
该系列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篇幅适中,是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讲述的,非常通俗的语言,小孩子能懂,也适合爸爸妈妈读给孩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