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读者原创版时评(读者成长故事“新世代”读者的成长,召唤着具世界性内涵的成长故事)

深港书评

生于1980年的女作家辻村深月是当下日本最具人气的青春文学作者之一。

2004年,辻村深月凭借小说处女作《时间停止的校舍》获得面向文学新人的梅菲斯特奖,其后几乎每年都有新作获得或入围日本主要文学奖。2012年,凭借《没有钥匙的梦》,辻村深月摘取日本当代通俗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

《镜之孤城》是辻村深月最近一部描写青春困境的长篇作品,2017年在日本一经出版便斩获包括“日本全国书店店员最想推荐的书”、“日本书店大奖”等八项年度大奖,并创下了五十余万册的销售佳绩。值得一提的是,同年,日本大学生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53%的大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纸质书的时间为零,预言了日本年轻人“读书零时代”的到来。

《镜之孤城》

(日)辻村深月 著

李大鸣 译

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4月

1

在平成时代落幕、令和时代开启的元年,有着持续高水平创作和罕见人气的辻村深月被媒体誉为“跨越世代的日本超人气天才作家”。这里“跨越世代”无疑具有双重内涵,既指涉了平成(1989年至2019年)和令和(2019年至今)两种纪年,也指涉着受赛博文化冲击、阅读习惯被颠覆的“前读书零时代”和“后读书零时代”。实际上,令和三十年间,不仅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都进入了淡化民族文化边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全球化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熏育为“世界公民”、“赛博公民”——面对成长中的“世界公民”、“赛博公民”, 辻村深月的《镜之孤城》何以获得“超人气”?

辻村深月曾自述道,“无论被称为青春小说也好、校园小说也好,通过多样的形式书写这些十几岁的少年的物语才是我一生创作的目标”。显然,持续书写青春故事的辻村深月并不以类型作家自居。尽管曾是资深“推理迷”,其早期创作的青春故事也因糅合了推理元素而被称为“青春恐怖”写作,辻村深月并没有自我设限。

近作《镜之孤城》虽熟稔地运用了推理元素,但悬疑色彩已被淡化,让位于经典的成长叙事。“成长”与“爱”一样,是最具永恒性和世界性的文学主题。作为文学概念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诞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叙事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小说的主人公通常是年龄在十三至二十岁间不成熟的年轻人;叙说的事件具有一定的亲历性;主人公的命运遵循由天真到受挫,进而迷惘、顿悟并最终成长的线性结构。《镜之孤城》中的主要角色,如遭遇校园霸凌的“不登校”少女小心、家庭贫困却又无法割舍钢琴梦的风歌、生活在继父暴力阴影下的小晶、孤身一人漂泊异域的理音,他们的性格设定和命运不仅符合成长小说的叙事原则,且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意义,因而能获得遭遇成长困境的少年读者乃至曾经历成长困境的成年读者的强烈共鸣。

可以说,《镜之孤城》的独特魅力不在于点缀其间的推理、幻想元素,而在于它遵循了成长故事的经典规则——实际上,即使读者在中途就已猜出“谜底”,也会耐心地读到最后一页,期待着面对困境的少年们能在故事的最后实现真正的成长。

▲辻村深月

2

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辻村深月曾直言不讳地批评,当下给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太老套”,无法摆脱成人化的说教、偏见和价值预判。“新世代”读者的成长,无疑召唤着具世界性内涵的成长故事。

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被视作成长小说的源头,作者歌德正是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概念的提出者。在歌德看来,世界文学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学类型或是某个国别的文学,而是指向一个理想的世界——“所有的文学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伟大的综合体,每一个民族在世界性的音乐会上演奏着自己的旋律”。尽管这一文化理想在歌德生活的时代、在当下都显得十分遥远,却闪耀着平等、友爱、共存、包容的精神底色,这些宝贵的品质也正是成长小说旨在传递给年轻读者的价值,恰如辻村深月在《镜之孤城》所写“成长总是痛苦的,但不必总是孤独战斗”。

显然,辻村深月不是一位固步自封的作家。和一般的青春小说、校园小说作者相比,她的文学意识更为开放、多元。她从未谈论经典的成长小说对其创作的影响,但《镜之孤城》却严格遵循成长小说的叙事规则。她不曾强调经典童话给予她的启发,但狼少女和七位少年人物在孤城相遇的设定能在格林童话中找到原型,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德国原版童话书也透露着作者对德国童话的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描述颇具童话幻想色彩的镜中孤城时,辻村深月也借故事里的角色给出了另外一种理解:少年们穿越镜子进入童话般的城堡,就像进入一场角色扮演的电脑游戏(Role-playing Game)。这样的解读无疑也传达辻村深月对“新世代”的洞见:如果说,在讲故事的时代,童话和幻想故事引领读者进入的是富有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文本世界;那么,经历媒介变革的赛博时代,同样的故事则指向一种富有技术内涵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后者也是“赛博公民”更为期待的理解。正是上述洞见,使得辻村深月能与“新世代”的年轻读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结。

 《晶报·深港书评》,刘 媛/文

独家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 | 邓晓偲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