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滑板最漂亮的女生(抗议成长故事滑板女孩、清华学霸、医学院准新生……抗疫一线,他们都是了不起的“00后”)

身穿“红马甲”、溜着滑板,13岁的罗梓宁穿行在小区各楼栋间帮忙转运物资,仿佛在跟时间赛跑。

在成都市郫筒镇中铁瑞景茗城小区,“00后”的罗梓宁可能是年龄最小的防疫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她踩着滑板炫酷地运送物资的一幕,不仅引来成都市民的点赞,更吸引了全网关注的目光。

实际上,在成都,并不止一个“罗梓宁”。在她热情炫酷的青春背后,折射出更多成都“00后”志愿者的同频共振:一位今年刚刚考上医学院的男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者,并憧憬未来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为防疫做贡献;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00后”男孩毅然踏入管控区域,不忘带上心爱的吉他,辛苦之余给大家放松神经;还有一位“00后”小伙,满怀热血再次参加疫情防控,俨然已是一个“老兵”……

据了解,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成都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市县两级9.1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13.93万名党员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志愿者。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不少“00后”志愿者走上台前,稚嫩的脸上写满责任与担当,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青春与感动……

溜着滑板送物资的“红马甲”女孩:“能帮到他人,就觉得很有意义”

8月29日,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成都市郫都区郫筒镇中铁瑞景茗城一期小区内居民暂时不能外出。有的业主网购了很多生活必需品,但由于前期物业人手有限,造成短暂的快递积压。为此,小区组建了物资转运组,方便让大家能及时拿到生活必需品。在这群志愿者中,有一名“00后”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13岁的罗梓宁,不仅仅因为年龄小,更因为她送物资的方式也让人眼前一亮:踩滑板。

身穿“红马甲”、踩着滑板,她忙碌地穿行在小区各个楼栋间,每次送物资都仿佛在跟时间赛跑。

“疫情期间大家买了菜,肯定想快点收到。我又会滑滑板,所以我想着用滑板送货比较快一点。”罗梓宁说,能帮助到他人,“这个暑假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罗梓宁

和罗梓宁同一个小区的黄瀚宇也是“00后”,今年刚被成都医学院录取。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原本的开学计划,得知小区招募志愿者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除了为小区住户配送生活物资,他还主动参与到其他事务中。

“前两天晚上是社区的核酸排查,我就每家每户敲门,叫他们做核酸,顺便也问一问家里现在的需求情况,有没有外出人员,登记他们电话、姓名,家里面的现住人口情况之类的。”黄瀚宇说。

看似繁琐的工作,并未消磨黄瀚宇的热情,反倒让他收获了不少。他坦言,未来还想发扬医学生的专业优势,用自己的力量为防疫工作做贡献。

黄瀚宇告诉记者:“感觉志愿工作还是有些小累,毕竟我主要是帮助运输物资。之前没有当过志愿者,我想自己来体验一下,会觉得帮助别人非常愉悦,有那种满足感,也可以充实自己的阅历。”

黄瀚宇

第二次做志愿者

“00后”地铁小伙:“年轻,就应该多担当”

这一次,石权还是不打算告诉父母:自己到锦江区管控区域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了。

石权出生于2000年,今年7月刚毕业,现在是成都地铁17号线的一名实习站务员,8月13日才结束成华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服务。当时,他直到最后才发了一条朋友圈,爸妈的电话紧跟着打了过来:在“责备”他没告知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那次志愿工作留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热,“穿着防护服,热得头痛。”

8月27日中午1点,他的电话又响了。“站区长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愿意去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他一点也没有犹豫,直接回答“去!”

“我是年轻人,并且也有经验——穿防护服也比别人快嘛。”挂了电话,石权就开始打包衣物,8月30日上午准时出发了。

石权(左)和其他志愿者在疫情防控现场

进入管控区域后,石权被安排到疫情防控调度中心,“搬运物资需要有力量的人,我和另外两个室友报名了。”石权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另外两名男生分别出生于1998年和2001年,“我们都是‘00’前后。”之后几天里,几个地铁小伙变身“搬运工”:搬防护服、搬酒精、搬手套、搬鞋套,再分拣,“附近几个社区的防疫物资都经过了我们仨的手。”

工作前,石权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体验,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时,“又激动又害怕”,不过一旦做起来就想不了那么多了,“干就完了,真的。”他的理解很简单:年轻,就应该多担当。

“上次参加防疫志愿工作,其实每天都有调休名额,但我们几个年轻人都没申请,坚持到最后。”他们都希望,能为年长的志愿者们多分担些。

前几天,石权的爸爸妈妈又打来视频电话,“我专门找了个地方接。”为了防止“露馅”,很快他就挂了电话,“还是没和他们直说。在这里我什么都不怕,就是不想他们担心。”

“00后”清华学霸:“坚持下来就好了”

接到单位通知去封控区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时候,王逸然开始犹豫了一下,“因为手上还有工作没做完”。但很快,他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王逸然今年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入职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市建筑院,从事景观设计方面工作。当天交接完手里的工作,已是下班时间。他马不停蹄赶回家收拾行装,临走时特意带上了心爱的吉他,“计划在疫情防控的休息时间,放松一下神经。”

这次,他的目的地是锦江区华都美林湾小区,来自成都市卫健委的通报显示,小区中有确诊病例。

王逸然(右起第4位)和其他志愿者在美林湾小区党群服务站

路上,王逸然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电话里,父亲有点担心儿子的安全,还有不少鼓励和叮嘱。父亲的担心是有理由的,王逸然是第一次做疫情防控志愿者。不过,他的心态很平稳,第一天晚上就跟着搬物资,12点才休息;睡下没多久,凌晨2点被电话叫醒:根据名单通知转运。天亮以后,他又有了新“岗位”,守在某栋楼下,“每隔一段时间会到一次物资,通知居民领取。”

这天也是王逸然第一次穿防护服——天气转凉,他没感到闷热,也遇到一些趣事:当他上门采集核酸时,“一个小朋友喊我‘阿姨’。”

到达封控区的第四天,王逸然注意到,居家久了,人的情绪会有波动。“带吉他来很有必要。”每天工作结束,只要有时间,他就和小伙伴们坐在一起弹吉他、唱歌放松。疫情防控不易,对于这一点,他深有体会,“坚持下来就好了。”

胡师豪(中)和其他志愿者在疫情防控现场

500多米外,来自成都地铁2号线的检修人员胡师豪,也正在卓锦城社区坚持志愿服务工作。“00后”志愿者有什么不一样?出生于2000年的胡师豪说,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特点,但也和其他人一样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期待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让生活和这座城市回到本来的模样。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张晓舟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