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让孩子学会从犯错中成长的说说句子(犯错成长故事让孩子学会从犯错中成长)

在升级为父母之前,你以为孩子是这样的

在成为父母之后,可能画面是这样的

谁家熊孩子不犯错就能长大?那父母一定是前世拯救了银河系。

先讲一个上学期的故事,有一天我去接孩子放学,发现孩子被老师留下了,原因是在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不但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跟同桌把彼此的作业本画得乱七八糟。当时,我强忍着怒火把孩子领回家,回家后劈头盖脸把他教训了一顿。

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有的立马站出来纠正孩子,有的指责甚至打骂,有的时刻绷着一根弦,希望防患于未然,希望堵死孩子犯错的源头,有的不停地说教,不停地唠叨。不知道大家会采取哪种方式?效果又怎么样呢?

犯了错的孩子时刻都在等着家长的回应,如果家长回应得当,犯错不仅可以让孩子从中成长,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如果回应不当,就可能导致连贯式的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害怕父母责骂而再也不敢犯错,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勇气,也可能孩子在父母监管不到的时间地点放纵自我。面对孩子的犯错,我们作为父母有时候总是束手无策。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她的这本书也在樊登读书会的平台上推荐,书中不仅有育儿理论,有故事,还有很多实用方法。可以系统地帮助父母提高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格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书里的一个思维模型,让大家学会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孩子犯错这件事。

这是书中提到的马努卡普尔教授的“有效失败”思维模型,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我们把一件事情正确地完成了,这份成功也存在“有效”与“无效”两种结果,在这个象限图中成功和失败不再是单一的衡量标准,“有效失败”在任何人的学习和成长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具体什么是“有效失败”呢?怎么区分这几个概念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

01

孩子刚学写作文,孩子上网搜了一篇范文,抄在了作文本上,老师看了很高兴,评了“优”,这样看起来目标是顺利完成了,但并没有收获到写作文的技能和经验,这样的成功是有效还是无效呢?

02

如果孩子平时很注重积累,通过自己的努力,写了一篇非常好的作文,这样不仅目标顺利完成,而且还进一步印证了自己的好习惯,这样的成功有没有效呢?

03

孩子觉得写作文太难了,自己一定写不出来而放弃写作文,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完成目标,而且也没有做任何努力,更谈不上收获经验,这个又算什么呢?对,这样是一个无效失败。

04

如果孩子坚持自己查找资料,从绘本中找到规律,尝试仿写,虽然文字稚嫩,语言逻辑也不太严谨,对于目标来说不够完美,但是却从中收获了写作的经验,这样的失败它却是“有效的”,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如何应对“有效失败”。

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行为的结果可能是不完美的,对于目标完成有偏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收获了更多的思考,对未来发展有更多突破,这样的行为就是“有效失败”。

我们都知道,一个真实的孩子就是不完美的,他需要通过犯错来学习做正确的事,家长能够容错,孩子就能从错误中受益,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分析错误,而且会尝试改正错误。

这个思维模式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孩子方面,对于评价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犯错的时候平衡心态,还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积极有效,犯错也明明白白。在团队当中在家庭中运用的话,也会帮助大家从对错中脱离出来,减少沟通成本。

说到这里,大家心态上有没有轻松一点呢?

大家也可能会说,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呀,犯一次遗憾终生。确实是这样,成长只有一次,有些原则性的错误肯定是不能纵容的,而且要在平时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就要渗透。不过,只要不是什么影响孩子人生或者损害孩子健康的错误,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试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错误有所担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到底有没有解决路径呢?

1理性判断

当孩子行为有偏差时,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用情绪回应孩子的犯错,而去思考孩子这次的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

2分析“有效”

如果是“有效失败”一起分析行为中的“错误在哪里”?“有效点在哪里”?

3警惕“无效”

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满足于一种简单的成功,为了不犯错而不愿意挑战,还需要跟孩子一起分析成功中所包含的“有效”和“无效”的价值。

工具是不是很简单?奥秘从来就是大道至简,知道没有力量,做到才有力量。

好啦,各位父母有没有学会呢?接下来让我们拿这个思维模型跟我们家的熊孩子交流一下吧,学以致用,刻意练习,让积极的思维模式成为一种惯性。期待各位宝爸妈一起探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